诚挚感谢读者大人御览!
隋侯之珠
【解释】: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韩非子》记载:“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
东晋干宝之《搜神记卷二十》:“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径盈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关于“隋候之珠”的一个地质考察推论(转载报道):
附:“隋侯之珠”为何物
《墨子》云:“和氏之璧,隋侯之珠……此诸侯之良宝也。”
传说西周时代的隋侯,在渣水西侧的断蛇丘上救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这条蛇衔了一颗明珠送给隋侯,以报救命之恩,后人遂称之为“隋侯之珠”。
隋珠为何物?历代学者众说粉纭,有的人以为是珍珠,故有“隋之明月,出于蚌蜃”;也有人认为是能发莹光的莹石。
郝用威先生一度分配到随县(今湖北随州市,唐随州)地质分队工作,而这里正是古隋国之地,即隋珠的原产地。郝用威就想探解其源。他先到断蛇丘探察,发现断蛇丘与现今的渣水相距甚远,古河道可能变迁,而且这带也找不到隋珠的踪迹。后来在大洪山考察时,在钟祥市九花寨的山中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矿的母岩——金伯利岩!有金伯利岩,就意味着金刚石原生矿床。郝用威敏锐地感觉到:隋珠可能是金刚石!
1978年11月,上级部署寻找金刚石,郝用威等地质队员很快就在分布金伯利岩的群山中发现了第一颗金刚石,尔后在近百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发现金刚石矿点20余处,捡到金刚石40余颗。……
1991年春天,郝用威在全国宝石矿物学会上宣读《隋珠探源》论文,论证隋珠系宝石级金刚石。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蕴藏有金刚石矿。海内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宝石学家莫不为之震动。郝用威先生,和氏璧与隋珠之谜的破解,可谓“珠联璧合”,足见地有奇宝,人必有奇才。(部分资料来源:邢霄若《揭开和璧隋珠之谜》《中国宝玉石》1998年1、2期)
——————————————————————————————————————
李恪所掌的安州都督府下辖安随沔复温五州,旻旻的爷爷在北周正是受封随州的“随国公”;就连隋朝的“隋”也是拉源于此,因为隋文帝杨坚忌讳“随”的“走”字底不祥,故而改“隋”。当小人我无意间看见这个“金伯利岩”的报道,忽滴,想不意淫都难……至于李恪送给妈咪的八颗钻石有多少克拉,诸位读者大人请自行随便意淫……小人我微笑再微笑……
《新唐书.职官二》:
△尚服局
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总司宝、司衣、司饰、司仗。
司宝二人,掌神宝、受命宝、六宝及符契,皆识其行用,记以文簿。典宝、掌宝各二人,凡出付皆旬别案记,还则硃书注入。有女史四人。
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掌宫内御服、首饰整比,以时进奉。有女史四人。
司饰、典饰、掌饰各二人,掌汤沐、巾栉。凡供进,识其寒温之节。有女史二人。
司仗、典仗、掌仗各二人,掌仗卫之器。凡立仪卫,尚服率司仗等供其事。有女史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