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新白娘子传奇》评价 ...

  •   评价

      ◆《新白娘子传奇》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它对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探讨。

      凭心而论,她是中国近几十年重播最多的电视剧(最近几年因“版权”等问题相对减少)但是他的问题在中国电视界讳莫如深,她影响了整整几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甚至择偶观念,趋向,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包括我,新白是童年美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她却只是在坊间有很高的褒扬。

      她本是内地同台湾合作电视剧的完美结晶,却因为各种原因变成现在的样子。而且看不出合拍片的影子。

      她将白蛇传故事赋予的景色发挥的淋漓尽致,真情实景,一派的感人至深。

      她将电脑动画发挥的完美无缺,今时今日很多片子都达不到17年前的水平。

      她包罗了七八十年代台湾很多著名的老一辈演员,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在人世,却很少被人提起。

      她在大陆,港台,东南亚,甚至世界上有华人的任何角落,却没有真真正正获得什么奖项,少有的几个奖项是在日本获得的。

      她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在坊间进行自己孜孜不倦的研究,为的只是完成自己童年以来最美的梦,这当中包括我~~~~

      她的故事很多,谜团很多,想到这些,还有很多~~~~~

      她色彩鲜艳,人物细腻,特别是整个系列贯穿了几十首插曲,以黄梅戏曲调为主,朗朗上口,很自然的把戏曲和影视结合起来,唱段美妙动听,同时开创半音乐剧类影视和反串的先河。剧中的古典人文气息深厚,具有很高文化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瑰宝。也突显中国古老文明的精髓。

      本剧在中国大陆播放时人气很高,至2009年仍在大陆的一些卫视电视台不定期播放,影响力之大,堪称中国最经典电视剧之一……

      国学思考:《新白娘子传奇》一部十七年前的台湾电视剧,从其首播之日起,便受到无数华人观众的青睐,十七年之后的今天,在重播了无数遍后,仍有无数国人为之醉心,甚至形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份抹不去古典情怀,可谓百看不厌。何解?在我看来,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外,更重要的是依托传统《白蛇传》之精华并运用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民间色彩所形成的文化魅力,古典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入,是成就《新白娘子传奇》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50集的内容涵盖了诸如中国传统戏曲、诗词、中医、宗教、民俗等各种国学范畴,编剧抱着对传统文化严肃认真的态度,把《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原汁原味的展现给我们。下面就具体从几个方面对其国学范畴作简要考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章回体形式

      四位台湾编剧以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地回归《白蛇传》古老的民间传说。

      当年白娘子传奇的编剧是一分为四,虽四人前后风格迥异,但其创作原则确是以一贯之,50集的剧情吸纳了历史上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戏曲、弹词等民间版本,可谓集各传统版本之大成。那新白的“新”字又作何解释?据笔者考证,其蓝本是清代的《雷峰塔奇传》5 卷13 回(玉花堂主人校订),卷端题“ 新编雷峰塔奇传”,内封题“新本白蛇精记雷峰塔”。

      嘉庆十有一年岁在丙寅仲秋之月,作此于西湖官署之梦梅精舍。此书在整理收录有关白娘子题材的野史、话本、戏曲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由此可见,“新白娘子传奇”的“新”字绝不是单纯的新编之意,而是依据这本嘉庆年间的小说题名而来。事实证明,剧中主要的人物、情节、地名都是出自此版小说,而并非编剧杜撰。另有部分内容出自清乾隆年间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梨园剧本《雷峰塔传奇》和清末民初的弹词《白蛇后传》,主要是白蛇之子的情节。当然,改编的成分也是有的,如对胡媚娘形象的改造和为剧情服的人物小传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新白娘子传奇》评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