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清宫教育之谜 ...

  •   清朝宫廷教育:

      清朝宫廷教育清朝教育,很有特点。比如说,第一,旗民教育,二元分制;第二,皇族教育,制度严密;第三,皇子教育,极为重视;第四,幼帝教育,颇具特色。

      什么是旗民分制?就是旗人和民人在不同的学校里读书。所谓旗人,就是八旗子弟;民人,就是不在旗的普通民众。普通民众上学,同明朝一样,有国学(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这是公立学校;还有书院、私塾(私立学堂)等。而八旗子弟单有教育系统,旗人学校,多种多样。

      清朝统治者重视对旗人的教育,更重视对皇族的教育,尤其重视对皇子和幼帝的教育。中国从秦朝到清朝,应当说每个朝代都重视皇子、幼帝的教育,但清朝比历朝更为重视,也做得更好。

      一、皇族教育

      清朝皇族教育有宗学、觉罗学等。

      宗学是清朝皇族宗室子弟的学校。清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之父)本支为宗室,就是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顺治十年(1653年)设立宗学,宗室子弟在里面读书,这是贵胄学校。宗学分为左右两翼宗学。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子弟入左翼宗学;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子弟入右翼宗学。曹雪芹就曾经在右翼宗学做过事。宗学里有满、汉教习各若干人。学生,起初仅限亲王、郡王等10岁以上者,学制六年,考满之后,优者录用。雍正年间,准予王、公、将军及闲散宗室子弟,18岁以下愿就学读书及19岁以上已曾在家读书情愿就学者,入宗学。学习内容分满、汉文,设置箭道,学习骑射。读书子弟,月给银3两,米3斗,川连纸1刀,笔3枝,墨1顶,冬季给炭180斤,暑季每日给冰1块。满、汉教习,每月给银2两,米2斛,每年给棉衣纱衣1次,三年内给皮衣2次。骑射教习每月给银1两。乾隆年间,左翼宗学学生限70人,右翼宗学学生限60人。后左、右翼宗学名额,各设百人。

      觉罗学是清朝皇族觉罗子弟的学校。清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之父)旁支,就是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雍正七年(1729年),设八旗觉罗学,每旗一所,设在本旗衙门的旁边。觉罗学生,镶黄旗61人,正黄旗36人,正白旗40人,正红旗40人,镶白旗15人,镶红旗64人,正蓝旗39人,镶蓝旗45人。清书教习15人,骑射教习8人,汉书教习15人。满文、汉文教习每旗各2人(镶白旗1人)。其学生、教习的支给,与宗学相同。

      此外,还有虽不属皇族却是贵族的学校。如咸安宫官学,因在紫禁城里咸安宫、官立学校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入学资格是:八旗及内务府三旗满洲贡监生员、官学生及闲散人内俊秀者。咸安宫官学的学生,五年一次考试:考汉文"四书"、翻译满文、骑射、步射。考试成绩,分等录用。景山官学,因设在景山附近、官立学校而得名。入学资格是: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闲散幼童,经简选入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立。这是内务府官员的子弟学校。学生名额共360名,分设满文、汉文班。凡内务府人家贫不能读书者,准其入学读书。学生每月给银一两。定期考试,成绩及格,分别录用。世职官学,凡八旗世爵内10岁以上者入学。长房官学,内务府所属太监学校,学习满文、汉文和蒙古文,要求能够识字,粗通文墨就可以。蒙古官学,为内务府所属的学校,负责培养蒙古八旗子弟。乾隆十二年(1747年)设立,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以理藩院尚书兼任;总裁3人,以理藩院司员兼任;教习2人,额外教习1人。入学的学生,八旗蒙古每旗3名,蒙古八旗共24名。学习蒙古文经书、以及翻译等。

      二、皇子教育

      清朝诸王,天潢贵胄,所受教育,系统完整。皇帝对皇子的教育,首选为成龙,其次为襄政,又次为领兵,再次为务学,复次为书画。

      其实,早在清入关之前,清太祖天命和清太宗天聪、崇德年间,就已经开始重视皇子的教育。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在赫图阿拉,为子侄请师傅,教他们读书识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16个儿子中,受教育最好的一位。皇太极时期,更重视对皇子的教育。但在清太祖、太宗时,矢镞纷飞,争战不已,无暇顾及建立皇子教育制度。清定都北京后,顺治帝青年早逝,皇子年幼,也未及建制度。康熙皇帝为着大清江山永固,社稷绵延亿万斯年,开始对诸皇子进行严肃的教育。从此,皇子皇孙的教育,不仅制定严格的制度,而且进行严肃的管理。清朝皇子教育,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上学年龄。康熙帝定制,皇子6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这里包括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到上书房读书的还有谕准的特殊人员,如上书房有伴读,功课与皇子不同,其伴读另有伴读师傅;还有部分额驸,如乾隆帝之女和敬公主之额驸,9岁时即命随诸皇子读书。又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谕:"原任御前大臣一等公博启图之子景寿,著指为寿恩固伦公主之额驸,……先赏给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清宣宗实录》卷四〇二)

      第二,读书地点。皇子读书的地点在上书房。上书房(又称上斋)的地点,在皇宫、西苑、畅春园和圆明园都有。皇宫内,上书房在乾清宫左,五楹,面北向(《啸亭杂录•续录》)。

      地点选在乾清宫附近,为了皇帝几暇时便于到上书房检查。毓庆宫也曾作为上书房。上书房建立的时间,学者见解不一。大体说来,上书房康熙朝已有,雍正朝确定制度。

      但是,上书房虽离皇宫乾清宫、养心殿较近,但离宫外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较远。有的皇子、皇孙没有住在紫禁城里,这些"诸位阿哥皆每日走三四里,然后至书房读书。下午读完书,又走三四里,然后回家。若冬天有走六七里者。皇子、皇孙皆大半如是"(《曝书杂记》)。

      第三,上课时间。皇子在上书房读书,早上寅时(3~5时)到上书房,先预习昨日的功课;授读师傅在每日卯刻(5~7时)到书房。许多师傅家住外城,要很早就起床,特别是冬天,很辛苦。师傅到上书房之后,皇子相揖行礼,师傅相揖回敬。据记载:寅刻(寅正4时)到上书房,先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后,习汉语文。师傅到上书房,以卯刻(卯正6时)为准。年幼的课程简单,午(午正12时)前就下学。晚下学者,至未正(未正14时)二刻,或至申(申正16时)(《养吉斋丛录》)。休假日,一年之中只有元旦一天和腊月二十九、三十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还是比较多的。这个制度,是康煕帝建立的。
      皇子未分藩者,每日未正(未正14时)二刻,下书房;分藩后与外府读书之王、贝勒等均一样,午初(午正12时)下书房。每年封印至开印、初伏至处暑,均午初下书房,万寿节(皇帝生日)及前一日放假。元旦、端午、中秋及本人生日都不到上书房。若奉派拈香等差,奉差完毕,仍回书房。

      早餐辰初二刻、晚餐(相当于汉族的午餐)午正,均送到书房下屋。如届时功课未完,或罚背书、罚写字,待师傅准去吃饭后才许去。随侍的内谙达、太监等,没有敢催促者。下书房也这样。师傅在书房只吃晚餐。

      第四,学习内容。上书房功课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满洲语文、蒙古语文、汉语文;二是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等;三是骑马射箭,后来加火枪;四是文化知识,史部、子部、集部的书;五是作诗;六是书法等。上书房大致每日清书(满文)不过四刻,其余均为汉课(汉文)。早餐后至晚餐读生、熟书,晚餐后写字、念古文、念诗。年稍长,加看通鉴、作诗、作论,日减去写字,其间也有学习作赋者,但不作时文(当时的流行文体)。

      皇子在上书房读书,嘉庆帝、道光帝都有回忆:

      嘉庆帝说:"予六岁入学,习经书,十三学诗,十七属文。"(《味余书室全集•原序》)

      道光帝回忆道:"予自六岁入上书房,受诵经史。在上书房三十余年,无日不与诗书相砥砺。"

      第五,选定师傅。皇子学习,重在选师。康熙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初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汤斌等一代名儒。皇子老师中的汉人师傅,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如徐乾学,江苏昆山人,是康熙九年(1670年)的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以文章名于世;他的一位弟弟考中状元,另一位弟弟考中探花,世称"昆山三徐"。

      满人师傅称谙达--内谙达教满文和蒙古文,外谙达教弓箭、骑射技艺。

      习武课在上书房的阶下,设为习射之所。皇帝政事之暇,便呼皇子、王子习射。诸师傅善射者也参与,优秀者赐帛或赐翎枝,以为常课(《天咫偶闻》)。教习骑射的师傅,每早先在书房等候,俟读书者至,即教拉弓,各屋依次,教毕退出。然后蒙古谙达教蒙古话,接着满谙达教满文及翻译。三项谙达见了皇子要长跪请安,称奴才。见外府读书的王、贝勒等单腿请安。蒙古谙达站立教授,满洲谙达坐着教授。

      允禧第六,学习纪律。上书房的教学纪律,非常严格。举例如下:

      例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上书房集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四代于一堂,以师傅旷误,更易降责有差。阁学何肃、远椿均革职,各责四十板,仍在书房効力行走(《枝巢清宫词注》)。

      例二,读书者每日至下午歇息不过一二次,每次不过一刻,仍须师傅准去始去。读书之暇,或讲书或讨论掌故,不准常至下屋及出院闲走。各屋应罚书、罚字,唯师傅命是听。也有罚下榻立读者(就是罚站),只是从来没有罚跪的。

      例三,师傅准戴便帽、吃烟,读书者不准,但天热时准摘帽脱鞋。夏季准换纱衫,不准解带。

      例四,暑天上课时,不准挥扇。

      例五,嘉庆时,以三阿哥入书房,肃王永锡送文玩、玉器,严谕切责,退回所进物,并免去肃王所兼一切差使(《枝巢清宫词注》)。

      例六,随侍内外人等,均在窗外或明间听差,听到呼唤才可以进入书房。如有语言喧哗不守规矩者,由总谙达惩办,太监由内谙达惩办。

      第七,礼遇师傅。凡皇子初就学,见师傅都要做长揖。每年元旦、令节,师傅送受业及同念书者文玩、书帖等物,回报以食物等。端阳节,师傅各送扇一柄,回报同上。都不送珍异、奇玩。师傅及受业者生日,各以如意、食物为礼。

      清朝定制:上书房师傅凡宴会、赏赐与王公及一品大臣同。有大事召对,列班在军机大臣、大学士之下,尚书之上。这表明清朝皇帝对皇子师傅的敬重。
      第八,奖励优秀。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戊申,谕内阁:"绵悌(庆亲王永璘之子)年甫十龄,询以清语,俱略能奏对。所肄汉书,现读至《下论语》。察其资性,尚为聪颖。著加恩在上书房伴读。该衙门即于编检内遴选授读之员,带领引见。七月初四日与绵悌同入上书房。"(《清仁宗实录》卷三七二)

      第九,师生饮食。上书房各屋的炭盆及师傅饭食,由该处太监预备。行取师傅衣服包、雨具等物件,也由太监取送。书房烹茶,都用玉泉山水(《九思堂诗稿》)。

      皇子教育见上,幼帝的教育,以光绪帝上学读书为例,略加介绍。

      三、幼帝教育

      清朝的幼帝较多:顺治帝6岁继位,康熙帝8岁继位,同治帝6岁继位,光绪帝4岁继位,宣统帝3岁继位。清入关后十位皇帝,少年天子就占了五位。因此,清朝对幼帝的教育,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制度是最完善的,资料也是最丰富的。下面我以光绪帝上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光绪帝的学舍,在毓庆宫。毓庆宫是康熙帝为皇太子允礽而特建的宫殿。后经修缮、扩建,有大殿、配殿、套殿、围房、值房等建筑。毓庆宫正殿为惇本殿。皇太子允礽第二次废后,毓庆宫是康熙帝的别宫,里面住着妃嫔、答应等32位(《总管内务府折》乾隆五十四年)。

      乾隆帝幼年住在毓庆宫。乾隆《新正重华宫诗注》说:"予十二岁始蒙圣祖养育宫中,入居此宫(毓庆宫)。十七岁迁乾西五所之二所娶后。"嘉庆帝做皇子时,5岁就在毓庆宫住过,一直住到15岁。颙琰在嘉庆元年(1796)正月初一日,正式继位。这时乾隆帝为太上皇,嘉庆帝从所居的撷芳殿,移居到毓庆宫(嘉庆帝《毓庆宫记》)。

      所以在毓庆宫立杆祀神,并在宫中行祀灶诸礼(《养吉斋丛录》)。乾隆帝故去后,嘉庆帝才搬进养心殿居住。此后,一度停止皇子在毓庆宫居住。个中原因,嘉庆皇帝说:

      乾隆年间,予兄弟及侄辈,自六岁入学,多有居于此宫,至成婚时,始赐居邸第,此数十年之定则也。予蒙恩独厚,自乙卯(册立)至己未(亲政),居此四年,今虽居养心殿,若仍定皇子居毓庆宫,致启中外揣摩迎合之渐,大非皇子之福。故予留置毓庆宫,为几暇临幸之处。(嘉庆帝《毓庆宫即事•跋》)

      在光绪朝,光绪帝开始入学读书,就在毓庆宫。当时他的教室在毓庆宫,寝宫也在毓庆宫东室,师傅则在南屋敬候(《翁文恭公日记》)。光绪帝上学的制度和景况,从奕上《光绪皇帝读书习武章程》中,可以知道一些实际情况。

      第一,上学时间。从光绪二年(1876年)开始上学读书。这时光绪帝虚岁6岁。

      第二,学习课程。

      (1)每日皇帝到书房,按照上书房的规矩,先拉弓,次习语文,读清书(满语文),后读汉书(汉语文)。

      (2)射箭:因尚在冲龄,仅习拉弓,二三年后,即学习步射。随时可向诸近臣问答满语,讲求武备。

      (3)打枪:10岁以后,即学习打枪,以重根本旧俗。届时,于春、秋二季,每间十日,于召见后,至南海紫光阁前,学习打枪。

      (4)乘马:4岁时,在府第学习乘马,不要间断。自入学后,每隔五日,于下书房后,在宫内长街学习乘马。由教清书的御前大臣一人,压马大臣三四人,进行教习。如遇有礼节及风雨和严寒酷热,均停止乘马。

      第三,学习方法。诵读与讨论,二者不可偏废。读书之暇,与师傅随事讨论,以古证今,屏除虚仪,务求实际。

      第四,半功课与整功课。初入学时因年幼,为半功课;到8岁时,再改为整功课。整功课时,每月朔(初一日)、望(十五日),均半功课。每年初伏至处暑,封印至开印,均为半功课。

      第五,吃饭。半功课时,下书房后传晚膳;将来整功课时,在书房传晚膳。

      第六,放假规定。

      (1)慈安太后生日、慈禧太后生日、皇帝生日,都于正日及其前后各一日,不上学,停学3天。

      (2)自彩服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来年正月初五日,放寒假。

      (3)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过元宵节,不入学。

      (4)端午节、中秋节,各一日,不入学。

      (5)将来皇帝亲祭坛庙之日不入学,但斋戒之日仍入学。

      第七,严格纪律。严饬皇帝不得各处游览,以重课程。立功课簿,以便稽查。

      第八,礼仪。皇帝初至书房,接见授读师傅典礼,均循照旧章。皇帝入学时刻,现经皇太后钦定,每日俟召见、引见后至书房。

      光绪帝上学也很苦。一日,光绪帝忽然在马褂上套马褂。尚书问其故。光绪帝曰:"寒甚。"尚书曰:"上何不衣狐裘?"上曰:"无之。"因为当时狐裘裂缝,还没有修补完,所以只好多穿一件马褂。大臣们议论说:"天家之制,其俭如此。"

      宣统三年(1911年),溥仪上学也在毓庆宫。大学士陆润庠、侍郎陈宝琛等奉命在毓庆宫授读。副都统伊光坦随时教习清语清文(《宣统政纪》)。在武汉军事相持之时,京师士大夫,多尽室南下,陆凤石相国、陈

      庵侍郎,尚逐日入毓庆宫教授。

      【附录】奕:光绪皇帝读书习武章程

      将清、汉、蒙文课程及骑马、射箭等事章程(十六条)(清光绪二年正月奕折)

      一、本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帝初至书房,接见授读师傅典礼,均拟循照旧章。

      二、每日皇帝至书房,拟照上书房规矩,先拉弓,次习蒙古话,读清书,后读汉书。

      三、皇帝入学时刻,现经皇太后钦定,每日俟召见、引见后至书房。现系半功课。于下书房后传晚膳。将来整功课,即在书房传晚膳。

      四、现在皇帝甫入书房,系半功课,于八岁时,拟改整功课。

      五、诵读与讨论,二者不可偏废。皇帝读书之暇,总宜与师傅随事讨论,以古证今,屏除虚仪,务求实际。切句、诵声甫辍,旋即退息。

      六、每遇慈安太后万寿圣节,慈禧太后万寿圣节,皇帝万寿圣节,均于正日及前后各一日不入学。

      七、年终自彩服日至次年初五日不入学。

      八、正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不入学。

      九、端午日、中秋日,均一日不入学。

      十、每遇天坛大供,太庙行礼,奉先殿行礼,寿皇殿行礼,大高玄殿拈香,均于是日撤去拉弓、习蒙古语、读清书。仍读汉书,由授读师傅酌减。

      十一、宗亲宴,向系正月十三日。廷臣宴,向系正月十六日。中正殿看布扎克,保和殿筵宴,向均系十二月下浣彩服以后,原在不入学期内。此外如中正殿转察克苏木(如俗念转咒经之类),紫光阁筵宴,及十二月二十三日、正月十九日,西厂子筵宴,每年初伏至处暑,封印至开印,均拟半功课。
      十二、将来皇帝亲祭坛庙,是日,拟不入学,斋戒之日仍入学。

      十三、将来整功课时,每月朔望,均半功课。

      十四、现在皇帝尚在冲龄,仅习拉弓,二三年后,即应学习步射。十岁以后,即应学习打枪,以重根本旧俗。届时拟于春秋二季,每间十日于召见后,至南海紫光阁前,学习打枪。稍坐,即还宫,仍入学读汉书。是日,撤去满洲、蒙古功课。并请懿旨,严饬皇帝,不得各处游览,以重课程,至于骑射,亦系满洲要务,此时拟暂不议。

      十五、乘马一事,必应自幼学习,方臻烂熟。皇帝四岁时,在府第学习乘马,即不畏惧,正宜乘此不使间断。拟自入学后,每隔五日,于下书房后,在宫内长街学习乘马。令是日教清书之御前大臣一人,压马大臣三、四人,进内教习。如是日,遇有礼节及风雨,并严寒酷热,均拟停止。

      十六、御前乾清门王大臣、侍卫臣,系亲近之臣。阙后皇帝学习步射时,拟请派令数人,随同较射,俾有观摩。并请饬下御前大臣,随时请皇帝向诸近臣问答清语,讲求武备。

      (引自《清宫述闻》,文字略有改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