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杨氏番外 不定(二) ...

  •   富贵如浮云。
      杨氏勤玉放下手中的笔,一纸簪花小楷丢入火盆,几簇火苗几丝黑烟后化为灰烬。灰黑的余烬同漆黑的炭渣并无分别,燃起的火光仅一瞬间。难道一切出人头地的期盼都是妄想?难道最初越过龙门的机遇只是泡影?难道富贵荣华于我仅为云烟?不甘心呐。杨氏呆望着锡底镂铜纹的火盆,想那时还在家中,天冷了只能多包几件单衣,因为厚衣自己只有一件旧袄。下大雪时,最多去灶间挨着热炉灰坐一坐,也不能久坐,厨房的门永远都随风吱呀吱呀地叫,听着就刺骨的冷。哪里见过火盆?多好看的花纹,偏偏要放在地上,白白被炭烤得漆黑。
      她原看不起那精工细刻却置于地上的火盆,而现在,她只是盆里被化去的灰烬。
      杨妈妈走到门口叹着气,略做停顿便拎着铜水壶进了屋。厨房的人突然变得难说话起来,前几日还肯将滚水送来,现在哪怕是泡茶也仅剩一壶半温不开的水。最让人担心的是杨氏——小姐从前天回来就不愿说话,会不会是侯夫人或者哪个贵人说话重了?
      杨氏看着杨妈妈担忧晦暗的脸色,面色渐渐柔和起来,还有人陪着她。
      “妈妈,水从厨房送出来就是凉的?”杨氏注意到青瓷杯里的茶叶仍蜷曲着没有舒展开。
      “可不是,他们都不安本分,尽逢高踩低,偷奸耍滑……”杨妈妈愤愤然道,怠慢不算,还当她的面说小姐的不是。
      “那别往外里倒了。”茶叶是原来余下的,算不得一等一的好茶,但远胜在家里见的茶叶沫子。可杨氏并非心疼茶叶,“怕是原有的半壶热水,又加满生水送上来的,入不得口。”
      杨妈妈一呆,如遭雷霆,“他们,他们不敢罢……”
      “有何不敢,”杨氏把杯子放回桌上,一只手摩挲着瓷杯微温的外壁,面容忧戚,声音低低地说,“如今我们是没用的废棋,还要承蒙他们伺候。不怕他们不守本分,只怕他们不安好心。”
      杨妈妈愣愣地望着杨氏。从前,家里再苦再穷,太太再偏心少爷,冬天一口热水,夏日一碗凉茶还是有小姐一份的。杨妈妈不由红了眼睛。
      “妈妈哭什么,”杨氏心里艰难却不愿意自小陪着她的奶娘也难过,“这是别人屋檐下,这檐高人就矮了,我们低头过日子也易过些。”意思是这种为难只是一时的。至于以后……杨氏并不相信杨家没有其他法子,杨家怎么会舍得放过她们?至少,至少像杨留芳那样!
      杨氏握着杯子地手指有些泛白,她一直都知道建宁侯府搜寻她们来就是用她们去交易、去买卖,换得权名利禄。而从昔日姑姑们所授和她们的出身也明确了,她们都不会是堂堂正正的妻室。获得权势的最快途径是联姻,而以她们的身份,杨家想和权贵联姻只能送她们去做妾。妾,一辈子都是妾。她做不了妻。
      原来,她已经心甘情愿了。太后为媒,圣旨为证,她做妾也要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妾。
      皇帝或太子……
      皇上正值壮年,三宫六院妃嫔无数,却独独不见杨氏女,而太后对杨氏女一定会多加照拂,就算太后千秋,皇上为了孝道也不会急着对杨氏下手,更何况自古有云罪不及后宫。届时她只要安安稳稳地入宫、承宠、生子!谁能赐死有子的妃子?那么,皇上百年之后她就是尊荣无比、高高在上的太妃了!
      她回忆起前日太后口中缓缓露出的意思:“杨氏虽是后起之秀,但如今朝野上下也是有那么几个说得上话的人。只是深宫寂寞,哀家年纪大了,对母家的牵念也多了些,总想时时看到家里人。皇帝虽然孝顺,但总不能时时伴着哀家这半截入土的老婆子,天下为重啊。”
      这些话是在皇后面前说的。原本只是太后召见建宁侯夫人,顺便见见几个娘家子侄,等太后看到两个杨氏女花容月貌、风姿非凡,圣心大悦,不仅赐了饭,还让她们见见来请安的皇后。按规矩,除却有品级的命妇,一般民女是没有资格拜见一国之母的。
      皇后明艳高贵,对她们不服规矩的拜见安然受之,却万万不敢苟同太后要让她们入宫的意思,站起来躬身连连请罪:“太后娘娘言重了,都是臣妾等不孝,未能时时长伴母后身侧。妾身日后定不敢如此疏忽,晨昏定省绝不敢有错漏。”绝口不提太后母家如何。
      皇后一站起来,建宁侯夫人自然不会坐着,也站着躬身在后,背弯得更厉害。
      太后一时不悦,这个皇后,跟那个养不熟的皇帝儿子一个德性!晨昏定省,她什么时候漏过,拿这种话堵她不过是叫她生气罢了。“哪里敢叫你陪哀家,后宫事情多,皇后自然是忙。”言语愈发不客气。
      “母后恕罪。”皇后端端正正地跪下,“臣妾不才,但无论如何不敢疏懒于陪侍太后。”
      是!一口一个不敢!你什么时候不敢!太后一口气堵在嗓子里,想喷出来却不得不咽下去。建宁侯夫人已经跪在地上发抖了,后面两个杨氏族女几乎匍匐在地。杨太后心如明镜,皇后敢回她的话全靠皇帝在后面给她撑腰,他们杨家欠的就是这么个能让皇帝撑腰的角色,扮演这个角色最易不过一个美色惑人的嫔妃。
      “起来吧,哪里是说皇后不孝顺了?”太后放缓面上的怒色,一点一点扯出半分笑颜,“皇后自潜邸便陪伴皇上一直到宫里,哀家有这个能干出色的儿媳也是欣慰的。”太后言出夸奖,其中含义却在强调因她收了皇帝为养子,皇帝才有资格登基继位的。
      皇后对此自然不以为然,口中连称不敢。杨氏随着侯夫人哆哆嗦嗦的站起来,脑子里闪过太后刚才重重咬住的“儿媳”两字,如果当初杨家同皇上同舟共济过,她的日子应该更有盼头。
      “宫里皇后出身高贵,区贵妃虽美艳皇帝也不大理她了,至于宋氏、李氏那几个也不过如此。哀家娘家几个闺女你也见了,倒还算幼承庭训、规行矩步。老婆子有心给自己找几个贴心人,却不知她们可能入得皇后的眼呀?”太后言下之意,皇后身份尊贵更兼和皇上情宜匪浅,不用过于在意后宫争宠,接几个杨氏女入宫既表大度又可以给太后解闷,彰显孝心。
      “皇上前朝事务繁杂,于后宫虽不疏懒却并不沉迷。”太后项庄之意既然明了,皇后也拒绝得干脆。这话是告诉太后前朝纷争已足,请她老人家不要在后宫多事。
      “倘若太后真有此心,不如让陛下自己拿个主意。”皇后斩钉截铁地结束了笑里藏刀地争论。但皇后不允许杨氏女入宫的意思十分坚决,让杨氏和建宁侯夫人如同置身冰窖,直待皇后后来对她们和颜悦色地问了什么,也含含糊糊没答清楚。
      “妒妇!”太后的护甲划过紫檀木椅,落在她们面前的一幕犹在眼前。杨氏转着瓷杯,舒展不开的叶子在冷水里晃悠着,像她自己一样,身如飘萍般委委屈屈地置于风霜刀剑之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杨氏番外 不定(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