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卢定安送了信回来,说是一定会在杨曼成亲前到家。卢世丰会先回来,让范氏记得到时派人去接。
大儿子就要回来,范氏高兴之余,身上的活更多了。正好杨曼需要锻炼一下管家的能力,就被范氏拉过来帮忙了。
杨曼的婚期越来越近,范氏忙得脚不沾地,焦头烂额。卢定安没回来,事情就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虽然家里的事能交给杨曼,卢世禄也已经懂事了,可外面的交际应酬就不能让两个小的跑了。
范氏回娘家,把大嫂和二嫂都拉了过来,三个人一起干才轻松了点。杨曼的两个表嫂也过来帮忙。打好的箱柜都送来了,一些大件的东西可以先放进去。
杨曼这才知道,古代女子出嫁陪嫁的东西简直是太齐全了。小的杯盘碗盏,门帘马桶,大到新房卧室的床和柜子。
这些都不用她忙,她还要继续绣东西。出嫁当天的行头都绣好了,里外三层都是她亲手绣的。现在绣的是给高家长辈的礼物,做为新嫁娘,她要做点表现她贤惠气质的东西。
只是高家的长辈太多了!从高老和高老太太算起来一共有十四个长辈!
还有平辈的一堆小叔子小姑子也不能忘了……
杨曼觉得自己知道古代女子为什么都擅长刺绣了,天天这么绣,能不擅长吗?
两位表嫂就一天天告诉她,杯子盘子碗都收好了,洗脸盆、洗脚盆、澡盆收好了,布料收好了,药材收好了等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新房的铺设,除了喜糖要到成亲前三天再做以外,别的也都备齐了。杨曼看到还有崭新的铜剪刀,特地缠上红绸放进箱子里。
屋里是两位表嫂点物装箱,范氏时不时的过来看一眼,她还要跟范家一起去高家商量成亲的顺序问题。
因为杨曼和高妙章年岁差得不远,成亲的时间也挤在了一起。虽然论起大小,高妙章比杨曼大两个月,但杨曼嫁的是高朋宇,所以应该是杨曼先进高家门,然后高妙章再出门。
这就意味着必须留出高妙章出门的时间,杨曼很可能要提前嫁进去。
按着范氏,当然是不太痛快的,无奈女儿今后要端高家的饭碗,所以这个让也要让得值得
。范家的两位嫂子就是被她拉来商量这个大事的。
“高家怎么说?”范家大嫂方氏说。
“高家算出来了两个吉日。”范氏把高家送来的吉日吉时拿出来,“他们是想着让五儿的婚事放在六月十五这个吉日。”
“太早!”方氏皱眉道,“后一个吉日是哪天?八月六日?我看这个好,成双成对嘛。”
范氏也觉得八月六日的吉日好,六月十五太赶了,东西能不能备齐是一说,卢定安和卢世丰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要是在六月十五就要办事,他们至少要提前半个月到家时间才够用,送信一来一回的时间再算上,真的有点来不及。
但明着回绝高家肯定不行。范氏和两个嫂子一商量,决定拖!就说卢定安还未到家,她自己做不了主。然后这一边赶紧写信催卢定安回来!
高老那边接到信,对了,卢定安还没回来。唉,跟卢家太熟,他都有点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差点忘了成亲时卢定安要当长辈出场,他还以为跟当时卢定安成亲时,他能一手包办呢,坏菜。怎么办呢?高文念还在等着消息,儿子娶妻,女儿嫁人都赶到一块去了,从来没这么费过脑子的高文念最近半年颇有华发早生之虑。
“文念,你跟许家说,八月出门太早,我舍不得孙女。”高老耍赖了。
“啊?”高文念傻眼了,“哦。”然后他就这么老实的去跟许家说了。
许仙庭今年也是快到十八岁大关,问题是许仙庭的亲爹的忌日是在重阳节上。他娘薛氏就想在重阳节前把儿媳妇娶进来,到时让小两口一起去给许务鉴上香磕头,让许爹爹在阴间高兴高兴。
但高家的话送过来,是高老想再留孙女几个月,薛氏不能不答应。送走高大太太孔氏后她就要打听,为什么八月不行?至于高老想孙女,这一听就是推脱。
打听完了,薛氏明白了,原来高家还要赶着娶媳妇,而那个媳妇的爹还在京城没回来呢。
怎么办?薛氏能够在两个叔叔手下保住家产,还得了个节妇的称号,就绝不是拘泥小节的人。原来不过是想让两个孩子到时一起给许务鉴上香而已,过年时再上也一样,再说媳妇娶进门来后,上香的机会还少吗?许爹爹肯定不介意在那边多等一会儿的。
她跟高家是结亲,又不是结仇?何必在小事上找不痛快。
于是薛氏打算等高家娶了儿媳妇后再说这门亲事,有时越赶越出错,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稳当最重要!
反正从八月五日到许仙庭满十八还有将近四个月,吉日多得是。
范氏怕到时真的来不及,所以将高家送来的两个吉日都写在信上,让卢定安最好赶在六月之前到家。
卢定安接到信,顿时急得上火,嘴角起了一圈火燎泡,他跟范氏一样,以为婚期会定在下半年,八、九月左右,谁知居然是在六月!先去官学给卢世丰请假,再去催他在京城商铺给杨曼买的用来添妆的东西,然后看看日期,决定先带儿子回去,把下人留下等东西做好。
路上紧赶慢赶,在五月二十八,父子两个风尘扑扑的赶回临洲。回到家后顾不上说话,歇了一夜卢定安就带着范氏去高家商量婚期的事了。
看到满面风尘,眼圈青黑,人瘦了一圈的卢定安,高老良心难安。人家赶在六月之前回来,肯定是想着六月十五送女过门啊。
“别急,定安啊,是我考虑得不周。我想好了,还是八月六日合适,双月双日,正合着运数呢。”
卢定安喝了口茶,笑道:“高老您别哄我,我知道轻重。大姑娘不是也要赶着出门吗?那边估计也急着呢。咱们两家亲近,我不能不替大哥考虑。五儿早一日进门,我也早一日放心。”
高老笑眯眯的说:“其实我想啊,今年南边闹水灾,圣上都开始节衣缩食了,咱们下边的人也该节省一二。”
“如何节省?”卢定安不解。再省,最多该摆十天的酒,改成摆五天?
“不如就让朋宇婚事和妙章的婚事一起办吧。”高老摇扇道。
“什么?!”卢定安瞠目结舌。
“什么?”范氏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觉得这个法子不错。”卢定安在高家听高老说过后,越想越觉得这主意挺好的。这下一娶一嫁都是吉日,高家、卢家、许家三家都满意。于是回来后他就跟范氏说了。
范氏皱眉,她觉得这样太草率了。为什么她的女儿嫁人还要跟别人挤在一天来?
“双喜临门嘛。”卢定安给范氏倒了杯茶,亲手捧到面前,笑道:“太太别恼,看着是不大好,其实叫我说反而是件好事呢。首先这样排场肯定就大了。何况咱们家是嫁女儿,到了高家是娶媳妇,要忙的是高家。高家虽然也要嫁女,但一进一出,两边碰不到一起。等咱们的花轿进门,高家的花轿出门,并不耽误什么。”
“何况这样的喜事,再过二十年,五儿也肯定是临洲独一份的!就是家世身份相当的,也没这份奇缘嘛!”卢定安道。
范氏让说动了心。其实细想,这是喜上加喜,锦上添花。以后说不定有儿有女的人家还想跟他们办得一样呢!
于是杨曼也知道了,再过两个月她就要出门了!跟高妙章同一天,她嫁进去,她嫁出来。
“能行吗?”杨曼发愁,对范氏道:“高家那天能忙得过来?”
确实……有点忙不过来。
但一是喜上加喜,二是奇缘妙事,高家、卢家、范家一起出力,非要把这桩喜事办成临洲一传奇!
范氏开始和两位嫂嫂天天往高家跑,高家二太太陶氏和高朋宇的娘,高大太太孔氏也是天天往卢家跑。两件喜事一起办,有很多地方都要准备两套方案,不然到时肯定会抓瞎。
首先是时辰,临洲风俗是晚上黄昏时拜堂。花轿正午时到新娘家接人,一路吹吹打打进新郎家,黄昏时拜堂,然后客人们会闹上一夜。
所以最乱的是中午那一会儿。
许家住得远,花轿出门早,陶氏说最好要提醒许家,花轿到高家时不能比卢家的花轿到的早。一前一后到,看着是小节,在成亲这天可能就会变成大麻烦。被人说闲话就不好了,宁可一开始就顺着来,让许家花轿比卢家花轿晚上一刻。
高家的意思是想让杨曼先进门,因为高朋宇是长兄,高妙章是妹妹,挤在一天办喜事是不得已,长幼次序还是要有的。
杨曼的花轿进门后,高妙章再出门。
“正午那会儿可就一个时辰,时间有点紧。”范氏担心的说。
然后是高家的门其实有点小。高家是布衣,虽然声望不错,但确实是布衣。高家祖上还没有人得过功名……
那天肯定客人很多。范氏要给杨曼撑场面,范家发动所有人脉,请了很多亲友那天去高家吃喜酒。高家桃李满天下,只是书院里就有两千多人,还都要称高老一声‘先生’,就算只有十分之一去也不是少数。高老打算让那天在书院布置一场小考,让所有的学生、先生都不能来……
反正那天他们家去的人也不会少,因为已经离开学院的学生高老就管不着人家了。
算下来许家人倒是都在许家吃酒,可能会有一两位到高家来喝杯水酒再赶回去,可以忽略。
正午时分,高家门口至少有两顶花轿,两班吹打,而有很多客人是喜欢掐着时辰到的,高家和范家总不能要求人家提前一个时辰到场吧?就算能通知大部分客人,但总有些客人是计划外的,凑趣的,过来吃白吃饭的,等等。
于是问题出来了,高家门小,门前停不下那么多车不说,一口气也进不了多少人。再算上街上会围着看热闹的,就算是最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太太孔氏都笑道:“那天说不定咱家巷子口就像下饺子似的,看不见缝呢。”
范氏被天真的孔氏逗笑了,这样的婆婆多好啊,女儿不吃苦。
杨曼听说后开始想念红绿灯和交警同志们了。照现在的计划看,那天高家门口肯定堵得水泄不通,别说过花轿了,是个人都别想轻易挤过去。
可时辰又不够用,她一进,高妙章一出,都会带动一大把人潮啊。而且临洲的巷子不是现代的大马路,宽得能并行八排车什么的。高家住在文华巷,整条巷子都是民宅,平时最多就是走一辆马车的宽度,要挤下两架花轿,两班吹打,一堆客人,再加一堆看热闹的……
“……要不要让人拼车看看?总不见得人人家里都有马车吧?”杨曼出主意道,困难重重,她不能袖手旁观啊,至于主意可不可行……呃,集思广益,好歹是她的心意。
其实她是想到现代办婚礼,都是包大包车,到时一车把宾客都拉过去,他们可以效仿嘛。不行的话让人拼车也是个办法。
这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杨曼的主意被拿到大人们中间认真讨论了。拼车,其实就是找亲近的,姻亲啊好友啊同坐一辆车。其实还是可行的。本来成亲就是让人联络感情的事,不只是男方女方两家,参加婚礼的都是来联络感情的。参加白事是同悲,参加红事是同喜。同坐一辆车正好是个机会,比在席上说话更好的机会,在同路的时间里,既是私密空间,又显得足够亲热。
高二太太陶氏说高家可以多准备几辆车,有的客人可以亲自去接,一车接回来几家,等席散了还可以送送客人。
说完这个,还有客人分配,还有内院几桌,外院几桌,什么人坐在一起,哪一家都会来什么人,等等。
排出客人的名单,商量从卢家和范家借多少下人过去帮忙,请哪一家酒楼的厨师过来做喜宴,租多少桌子椅子杯盘碗盏,要不要租专司办喜事的下人回来,等等。
直到婚礼前一夜,范氏还在跟孙婆婆说:“不知道厨师过去没有?咱们家的准备好了吗?”婚礼当天,卢家也要摆宴,宴请的是周围的邻居,卢定安和范氏是要去高家的,不过自己家里也要庆祝一下。
孙婆婆说:“咱们家的已经准备好了,十桌。该买的菜都买回来了,四更天长寿楼的大厨师傅就来了。你还是这会儿先眯一觉,不然明天该没精神了。”
范氏就合衣躺下准备眯一眯,刚躺下又猛得坐起来:“要不要先把梳头婆子接过来?省得早上再忙乱,让她住在咱家,早上直接去五儿的屋子不是更好?”
孙婆婆就赶紧让人去接梳头婆子。
范氏再次躺下打盹,心里还在想还有什么没安排的呢?只觉得千头万绪,好像一团乱麻。
她这是急的。
结果睡也没睡踏实。四更天的时候,长寿楼的大师傅带着两个帮工的小徒弟,扛着全套家什来了。范氏也不睡了,起来亲自带着大师傅去厨房。家里新买了六十斤的柴,四个灶也全打扫干净了。
厨房本来有四个人,粗使两个,做饭的一个,擅长做临洲家常菜,切菜洗菜的一个,手脚还算利落。
“你看这人够用吗?不够现在再去雇还来得及。”范氏道。大师傅说他带着人来,结果范氏看就两个十二三的小徒弟,直觉就是人怕会不够用!
大师傅横看五尺五,竖看还是五尺五,是个圆胖子,一张脸油光四溢,看不到脖子。他呵呵一笑,居然是一口江南话,软声软调:“太太别急,我这两个小徒弟手快的很。何况太太自家也有个厨子,到时让他占一个灶头,烧些家常菜,绝不会误了喜事!”
范氏道:“那就行。若是今天干得好,我再另给你一份钱,让你独得,不会给你楼里分了去。”
“那我可谢谢太太了!”圆胖厨子笑眯了眼,开始开箱子拿菜刀擦拭,两个小徒弟也开始摆油盐酱醋。他们的车上连案头菜板都带了,剁肉的、切菜的,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也是一字摆开,各式炒勺、汤勺也有六七柄,菜刀更是由大到小,由薄到厚,切肉的片鱼的剔骨的,等等。
看着果然是吃这碗饭的,范氏满意的点头。
孙婆婆一路急奔而来,脸色都不对了。她拉着范氏到一旁,小声道:“高家来人说他们准备的厨子不够!”
“什么?”范氏瞪着孙婆婆,“说清楚!怎么回事?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出这种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