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3、邢夫人的故事(三) ...
-
荣国府的人们很快发现,邢夫人忽然对烹调和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空闲时间不是扎进厨房就是跟针线上人切磋技艺。虽说女红针黹也是妇道人家分内之事,可大户人家的太太哪有像她跟厨娘打成一片的?众人在背后越发嘲笑她小家子气了。王善保家的和费婆子已经将这些话禀报了朱瑞雪,但她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的钻研,这是她预备着日后用来谋生的手段,哪能因为几句闲话就停止呢?
朱瑞雪看过邢夫人留下的嫁妆,意外地发现那些东西其实不值多少银子,完全不像邢大舅说的,把邢家的家产尽数搬了过来。即使能成功地跟贾赦离婚,靠这些东西只怕也不够养老,朱瑞雪还是得预备着日后的生计。她倒不是对此刺绣和烹调特别感兴趣,只是学这些比较方便罢了。如果按照朱瑞雪本人的兴趣,她倒宁可去学说书,但荣国府怎么可能容忍一个诰命夫人整天对着窗纸念叨“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呢?
好在针线上人和厨上人不知道朱瑞雪的打算,她们以为大户人家的太太自然不会跟她们抢饭碗,所以朱瑞雪有什么疑问她们倒也能尽心回答。学了大半年以后,朱瑞雪自觉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离专业人士还有很大差距。那些人说他们当初花了几年时间才练就这门谋生的手艺,朱瑞雪未免有些担心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够。正在暗暗着急的时候,贾赦给朱瑞雪分派了一个任务:替他向贾母房里的鸳鸯说媒。
贾赦没有告诉朱瑞雪他为什么单单看中了鸳鸯,朱瑞雪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为了日后分财产早作打算,反正不管是不是这个缘故,她都不会去说这个媒。朱瑞雪当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向贾赦说道:“别的丫鬟倒罢了,鸳鸯是老太太调理出来的,最知礼不过的。我白眉赤眼的过去说这话,女孩子家怕羞,再不肯点头应承。她那里不点头,咱们再到老太太那里去说,叫那起子小人看着,反倒说老太太偏心儿子,倚势压人。依我说,老爷不如说与他父母,她父母没有不依的。”
朱瑞雪记得鸳鸯的父母在南京看房子,似乎她的父亲已经病入膏肓,如果贾赦真的打发人找到南京,这门婚事只怕说不成了。但贾赦并不知道这些,他觉得这话倒也不错,便兴致勃勃地叫贾琏打发人去南京叫鸳鸯的父亲。不向贾琏却告诉他,半个月前接到南京的消息,说金彩重病缠身,已经赏了棺材银子。贾赦想到金彩此时只怕已经病故,气急败坏地骂了贾琏一回,又打发人去找鸳鸯的哥哥。
金文翔自然一口答应,贾赦在他这里说定,又要朱瑞雪找贾母去说。朱瑞雪心下不胜其烦,明明是你找小老婆,不是我找小老婆,为什么非要我去说呢?当下按捺住心头的火气,故作诧异地问道:“我记得鸳鸯他爹是在南京看房子的,怎么这么快就有了消息?”贾赦心里高兴,也没有计较朱瑞雪刨根问底,将鸳鸯的父亲生病他哥哥代为许婚的事情说了一回,又催着朱瑞雪快些过去说媒。
朱瑞雪说道:“婚姻向来遵从父母之命,她父亲若是好好的,自然是她父亲做主。便是她父亲病着,还有她母亲呢,哪有她哥哥说话的份?若是她父亲死了,她还有三年孝呢,还怕她飞到天上去不成?咱们这样的人家最讲究规矩礼数,没有把个热孝里的姑娘娶进门的道理。横竖是要等三年过门,何必白白的把把柄送到人家手上去。”贾赦哪里肯依,非要朱瑞雪立时过去不可。朱瑞雪执意要等金彩的病有了结果再说,争执了一番,贾赦留下一地狼藉而去。
才过了两日,朱瑞雪便听见贾赦在贾史氏那里碰了个钉子。虽说朱瑞雪并没有参与进去,还是陪着贾恩侯将军挨了一通训斥。贾将军到底心下不甘,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做嫣红的姑娘,封了姨奶奶。新姨奶奶来磕头的时候,朱瑞雪随手赏了点东西充作见面礼。贾将军的姬妾多着呢,她倒也不在乎多这么一位。不过她不在乎有人在乎,这价值八百两银子的姑娘很快就在后宅的争斗中寂静无声了。
这件事情才过了几天,朱瑞雪便听说贾琏挨了打,事情与一个绰号石呆子的收藏家有关。因为这是外边的事情,贾赦并未与朱瑞雪商议,她也是在贾琏挨打之后才知道的。来不及为收藏家的不幸感叹,一件麻烦事找上门来,邢夫人的堂兄邢德全带着妻子和女儿邢岫烟来了。按理说邢德全既是贾赦的亲戚,就该先到这边来看望贾赦和邢夫人,再由他们领着去看望贾史氏和贾王氏,但他们却直接找到那边,反倒是贾史氏打发人来叫朱瑞雪。
王善保家的是个消息灵通人士,贾史氏打发来的人还不曾走,她就赶来安慰朱瑞雪。朱瑞雪从她和费婆子那里套出一些邢夫人生前往事,当年邢夫人父母早亡,姊妹三个带着邢大舅相依为命,邢德全的父母没少敲这几个孤儿的竹杠。不知因为是不是这个缘故,邢德全才先找到贾史氏那边,借着这位老太太逼着邢夫人接济他这个堂兄。朱瑞雪对这个邢德全也很反感,却还是不得不穿了见客的衣裳往贾史氏那边去。
贾史氏这边乌压压一地人,邢德全的妻子和女儿见朱瑞雪进来,立即过来厮见,贾王氏又为她引见了李纨的婶子和妹子、薛姨妈的侄子侄女。众人见礼已毕,朱瑞雪少不得又将众人来意问了一回。听见薛蝌说送妹子进京成亲的话,朱瑞雪心下诧异,这话里的破绽未免也太明显了些。贾史氏开口要邢岫烟住在大观园里,朱瑞雪很是担心薛姨妈看中了她,但邢德全之妻和邢岫烟心下欢喜,早已一口应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