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补完) ...

  •   “父亲,上次一别,已经好久没见到您,孩儿甚是想念您。这些日子,您都没有怎么进宫来,皇祖父也念叨了好几次。”陈彻的笑容中多了几分诚挚。

      晋阳叹了口气说道:“你还不知道吧,你母亲她又生了个女儿,这几日我忙着照顾她,所以才进宫。”

      “我又有了个妹妹,陈家有后乃是好事,父亲应当高兴才是。宫里的王太医是给陛下调养过身子的,明日我叫人派她去给母亲看一看,母亲高龄产女,应当挂心才是。”陈彻顿了一顿,晋阳的表情郁郁的,知道了,这个女儿怕也没有父亲的血脉,只怕又是母亲的哪个小侍伺候生得。聪明的转移了话题。

      陈彻挥了挥手,让伺候的人都退了出去,低声问:“上次名堂托母亲查得事可有眉目了?”

      晋阳神色严肃起来,看看周围,才放心的说:“我找了大夫查过了,并没有什么损身子的东西,惧是补药,也不相冲。里面的几味药材都是对于生女极为有益的。彻儿,你查这东西,可是怀疑有人要害你?”

      陈彻稍微放下心来,笑道:“母亲多虑了,什么人胆敢害孩儿呢?真真是吃了豹子胆。”

      “我听说前几月你与太女吵了起来?”

      “没什么,不过是有些口角罢了。娇娇和我年轻气盛,有时候有些争执也在所难免。”陈彻说的云淡风轻。

      晋阳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太女这孩子,我也是看着长大的,面上性子和善温顺,其实最是执拗的一个人。你现在不比在正堂侯府咱们家的时候,做了太女正君,将来那就是父仪天下的皇正夫。对于阿娇还是顺着些比较好,你们俩早日生个小皇女,我也就放心了。”

      “父亲放心,我晓得的。只是。。。”

      晋阳疑惑的抬头:“又是如何的了?”

      “前几天我倒是听说听说了一件事。陈家宗族的一个女儿,在花楼里争个戏子,把工部侍郎家的长女给打了?”

      闻言,晋阳有些惊异,没想到陈彻处在深宫还能够得知这消息。不以为意道:“这有什么,虽然是个宗族女儿,到底也是我们陈家的人,现在陈家是太女正夫的母家,谁敢小觑了我们?”

      陈彻皱着眉头:“母亲此言差矣。陈家不过是太女正夫的母家,就如此嚣张。让窦家,薄家至于何地?薄家可是皇正夫的母家,也尚了武舅舅,怎不见她家如此?”

      陈彻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清茶:“而且若是皇祖父知晓了,怕是会不高兴呢。”

      晋阳打了个机灵,懊恼道:“我儿思虑的是,我回去一定好好约束他们。”

      “是呢!”陈彻叹了口气:“纵观我陈家女儿,拿得出台面的竟然没有几个,更不用说什么栋梁之才。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虽然陛下和太女厌恶外戚,然而若是真有才华,也不会让她埋没。窦家的大将军窦婴,薄家的户部侍郎,不都被举荐到朝堂上得到中用吗?陈家的这几个,不是庸的迂腐不堪,就是吃喝嫖赌斗鸡走狗之徒。就算本殿有心,也没法跟太女开这个口。父亲回去后还要多加鞭策,就算没法给本殿争脸,也不要抹黑才是。”

      晋阳听了一席话,面露惭色,暗恨父亲偏心,为何刘武嫁的便是才华横溢的薄家人,而他却被嫁给了那个好色成性扶不起来的陈妩。

      刘嫖临行建康,太女监国,特意在龙椅下首设置了一个位置,供阿娇坐。

      阿娇与众大臣正商议黄河海道堤坝之事时,邸报已经送了进来,通传的士兵气喘吁吁,跑了进来,跪在大殿上,带着哭腔的喊着:“禀告殿下,陛下殡天了!”

      “什么?”阿娇豁然站起身,面露惊愕。

      “前几日还好好的,怎的今日如此突然?”

      一时间朝野上下俱是哀痛不止。

      “陛下本来身子就不太好,到了建康一直病着,太医尽力救治,终于还是,还是。。。。。”

      阿娇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冲着建康的方向伏地大哭:“母皇,您怎么怎么就这么去了呢?女儿不相信,您乃是天子,福寿绵泽,泽被大汉,大汉若是没了您,女儿没了您,臣子们没了您该如何是好!”

      张丞相强忍着泪花:“殿下万不可哀痛过度,殿下至纯至孝,一片赤子之心。只是如今,还要请殿下主持大局,国不可一日无主啊!”

      御史大夫也附和着:“是啊,太女殿下一定要保重身体,如今先将陛下的灵枢运回长安才做计较。”

      窦婴双眼通红,急切的问那信使:“陛下可有遗诏?”

      “陛下临去前乃是贤侧夫殿下伺候在身边,贤侧夫握有遗诏,只说要回朝才能宣读!”

      窦婴心中一喜,这个董氏果然是个精明的,如今早早的握了遗诏,如何篡改岂不是随着自己的意思走吗?她可不想仅仅是做个皇帝倚重的大臣,太女阿娇虽然对待窦家一直很看重,可是实际上却在一直削弱窦家的权利,提拔别的家族的人做重臣。若是他不采取些手段,等到阿娇登基,他们窦家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此时,太长令缓步踱了出来,跪在太女身边,严肃说道:“殿下,臣有一事禀告!”

      “太长令请说!”

      “陛下巡幸建康前,曾给臣留下一道密旨,只告诉臣若是陛下在建康出了什么差池,便将密旨宣读!”

      阿娇点头示意。

      太长令缓缓站起,打开黄布包裹的圣旨,声音庄严肃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巡幸建康,身体不适已久,感染病痾,自知不久将追随先帝而去。故此立下密旨,若朕于建康遭遇不幸,即着太女即刻即位。其后若有任何人握朕遗诏,均不作数。此乃朕亲口下达,我儿阿娇天资聪颖,乃大才之人,大汉交与尔手,朕心甚慰。钦此!”

      阿娇跪着接过圣旨,痛哭流涕:“儿臣谢过母皇!”

      手中握着着旨意,阿娇心里百感交集,她的母皇心里果然还是爱着她的。将贤侧夫董氏和胶东王刘娟带到建康,切断长安的势力。预先留了这么一道旨意,就算贤侧夫董氏再有什么别的密旨也是不作数的。虽然阿娇早已经做好了安排,不怕董氏的手段。可是接到这么一道密旨,心里还是很感动的。她的母皇表面上宠爱刘娟,还是将皇位留给了她!

      如此一来,便是窦婴也不能说什么了。太长令一直都是无派系的纯臣,最是刚正不阿。一直得刘嫖的倚重,如今她说的话,朝野上下无不相信。太长令的话是如此的有说服力。董氏,和她都被景帝给摆了一道。

      “请陛下保重龙体,主持大局!”李将军首先乖觉的改了称呼。

      有了人带头,事情便好办多了,群臣俯首,高呼万岁。

      阿娇站在高台上,龙椅前,一时间百感交集。这一刻她才真正开始掌握大汉的权利。

      “重卿家平身,朕尊先帝旨意,继位为帝,心中甚为惶恐,重卿家都是先帝时期的老臣了,还要多多谏言,辅佐朕。为今之计,便是将先帝灵柩迎回长安,大汉全国守孝三年。重卿家各司其职,尤其是边境之地,加强防御,以防匈奴等趁我大汉新旧交替之时作乱。长安城内派御林军,金吾卫加强戒严。先帝临行建康前,便出了这么一道旨意,现在贤太夫手中也有一道密旨,此事颇为蹊跷,等到先帝灵柩回到长安,定要严查!”阿娇眼圈依旧有些通红,但是上位者的气势已经显露出来。

      一席话安排得当,众臣无不称是。此刻便讣告天下,汉景帝刘嫖薨,举国哀痛,挂起白布,穿起素衣,为先帝守孝。

      十日后,阿娇亲自穿着孝服,于长安三十里外跪礼迎接先帝灵柩,亲自扶灵,痛哭失声,几度晕厥。

      此后《汉书》中有云:‘汉英帝刘娇,侍母至孝至纯。’虽记载英帝种种功绩,这句话却一直放在首句。

      在此期间,薄太皇夫移居长乐侧宫,窦太皇太夫仍居住长乐宫主殿。陈彻入主椒房殿,一众侍人均移居未央宫。

      贤太侧夫董氏满心欢喜,趁着刘嫖神志不清之时,拿到一道密旨,上面乃是让刘娟继承大统,没想到回到长安,刘娇已然继位,听到那道密旨之时,董氏一阵晕眩,没想到刘嫖这个老不死的,竟然早就安排好了。恨得咬牙切齿,然而董氏却也知道现在拿出这道旨意只会让他和娟儿走入死地。他竟然生生忍住,跪拜下去,称呼阿娇为陛下。

      阿娇见到董氏如此识趣,也想放他一马,毕竟刘娟也是她一母同胞的妹妹,她只有这么一个妹妹,只要不惦记她屁股下面的椅子,她还是很宽容的。

      董氏不提去刘娟封地,阿娇便也不提,只是以刘娟乃是她亲妹不舍得让刘娟去封地,又以刘娟年纪大了,不宜在宫里居住为理由,于宫外繁华之处,赐了一所宅院,以示安抚。

      过了新年,景帝十八年已经过去,阿娇祭祀天地,祷告于太庙,正式登基。提出以年号纪年,英帝元年年号为建元,称为建元元年。

      加‘显圣灵德景’为刘嫖谥,葬于太陵。正式加封太夫窦氏为太皇太夫。先帝皇考薄氏为皇太夫,居安平宫。先帝皇考董氏为贤太夫,先帝皇考郑氏为德太夫。遵先帝懿旨,‘四娇’殉葬。封陈彻为皇正夫,居椒房殿。侧夫张氏为皇侧夫,赐号惠。侧夫陈氏为尚言,赐号顺。良娣薄氏为尚言,赐号丽。良娣李氏为尚言,赐号荣。良娣赵氏(弦筝)为贵侍,无封号。此六人分别赐印玺宝册。其余三侍人均为五子。

      刘娇同父兄长武信长主,信阳长主均封大长主。封远嫁匈奴的定边长主为定边卫国大长主,定边一父同胞弟弟郑长主赐号阳平。

      帝刘娇下旨:‘先帝薨逝,朕心甚哀,为母守孝,乃为人女理所应当,故而后宫不进行选秀。一为为母守孝,二为不骚扰民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