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四十九 ...

  •   大年三十在壁炉前头守岁,一边盘算开春要种的东西。
      小狐狸啃了一盘骨头,窝回笼子里睡着了。
      它特别喜欢我给的雀子骨头。
      ——大概我有些地方没啃干净的缘故。
      而后做了大年初一的早饭给穆炎,我回屋子睡觉。
      初一扯着穆炎没让他出门,挂了窗帘,而后按着旧衣服量了布。
      剪子对我而言不够快。手工打造的铁,又不是精确的流水线上下来的不锈钢。
      穆炎去磨了磨,而后他给照着炭线裁了。
      和缝被面的寸长针脚不同,密密实实整整齐齐的线活,我火候不够。但是画的时候就打算好了,用双针双线,缝小菱形。多费些线而已,这样缝的,袖管裤管什么的,还更结实几分呢。
      正月里好像有个关于针线的忌讳,不过,以前爸爸妈妈就搞不清楚,我更是不知道了。
      管它呢。
      ——没看穆炎也在忙这个吗?
      先是夹袄,而后手套,都填了棉。最后才是一般衣衫。
      每天手脚泡热水,另外从打的野物里,熬了些低温不凝的油脂,泡够了刮了死皮涂上,皲裂冻疮都有些好转。
      穆炎明明比我做的事多,更有在溪水里打理野物,皮肤伤却几乎没有。
      内力这东西……
      向往。

      过年,平常人家用来串门的。我和穆炎没有亲戚,只是把该做的事一件件做下去。
      院子里竖了个靶子,每天早上起身后,熬上了汤粥之类的,或是米下了锅子,肉笋干都洗完备好了,下去射上两刻左右时间。
      不指望哪天真能百步穿杨,我只想打个兔子什么的。
      ——当然,打到了,剥皮清洗还是归穆炎。
      而后回厅里,起出汤粥,烙个饼子,或是煮了菜,盛饭,就可以用了。
      穆炎还是比我起得早,只是用饭之前我不许他出院子。冬天做活伤手厉害,他起得那么早,天都没亮,风那么冷,还是莫要出去的好。
      他于是就削个板凳,修理些木材,搭个架子什么的。

      初三。
      竹楼下坡,南偏东,十来米。
      “挖了两成了。”我蹲在坑边,提上一簸箕泥土,看看坑底面积,道,“前面插了一圈枝条那里记得留了,而后就剩起矮堤,圈篱笆了。”
      穆炎往空簸箕里面装土,头也不抬地问,“养花?”
      我摇摇头,“养吃的。”
      旁边芋头,中间莲藕,还有鹅鸭。
      留出来的地方,搭个鸭舍。
      要是有不张眼的野猫之类……
      去请教了猎户,而后篱笆外头,挖几个陷阱。

      初七。
      竹楼下坡,南偏西,百米外。
      “挖了一半了。”我蹲在坑边,把控簸箕荡悠着,扔到穆炎身边,看看左边一个坑,道,“一半还多了。”
      穆炎紧了紧铲子柄,敲了个小锲子进去,头也不抬地问,“养吃的?”
      我摇摇头,“熟粪池。”
      所以紧挨着新开的田,而且离竹楼要远。
      而且,水粪养过月,干粪堆到发热,分批分类,所以要好几个。

      初十。
      竹楼上坡,北,七八十米。
      “挖完了。”我蹲在坑边,双后往后一撑,坐到身后草地上,看看东边一道,再看看北面这一道,叹,“好快。”
      穆炎收工,直起腰,坐到半膝深的坑边。学乖了,“做什么?”
      “防火沟。”
      野火这东西,只怕万一。
      植被隔离带。
      积了雨水,过断日子,还可以摸摸田螺,逮逮泥鳅什么的。

      正月十一。
      “这是?”
      “水沟。”果园、菜园、浅池塘,连带日常用水的沟渠图,包括各处的起落式木制闸门,和大量长时间降雨时的出水处。
      呃,最后一部分,我承认,的确有些想太多了。
      “走吧。”背了自己的铲子去后院。
      穆炎拎着那张布研究,“竹楼在哪里?”
      我充耳不闻。
      中间那个方形就是,没看我在上头标了个^_^么。

      正月十六。
      “做什么用?”穆炎揭下一片片摊晒在篾席上的东西,问。
      我拿了一片试了试,强度可以了,至于比较光滑的正面也十分粗糙,碎茎叶横杂分明……
      草纸么。
      总比树叶好。
      ——这是我难以忍受的。
      “茅厕里备用。”
      以后弄个石磨,铡刀,草先切碎,而后粗磨一次,细磨一次,纤维就短了,分离也完全了。
      没准还能弄出几张细草纸,就是用来垫宣纸的那种练笔纸。

      麦类已经错过时节,但是还有瓜类豆类,芋头水稻,菜蔬等等。
      我不清楚当地耕种情况,所以正月十五之后,让穆炎每十来天去一次集上,叫他路过村子时候看看当地田把子在做什么,再从集上问问。而后去医馆付些铜板认几样药材,回来再教给我。
      那老郎中没收钱,只约了以后有多余草药卖给他医馆用。
      穆炎一人来去方便,平日一般吃过早饭出发,午后近暮时分就能回来。去时带了皮子,回来带些东西,都不会妨碍他出了村,进了山之后用轻功。
      而且,有我在,难得他会开口和人说话。
      我自己么,一则走路本来就比他慢,二则,穆炎现在看上去比我更不显眼。
      ——不知那个布店的姑娘认识他了没。

      “育苗了。”看看新开出来的三亩稻田,旁边还有两亩烧耕轮种的旱地。
      后院的菜园已经绿了,用来做砧木的两三年生野桃树也相好了,过几日就差不多可以移植。
      沟啊渠啊里挖上来的泥土,我都摔干净草根石块,提来了这里。
      这里的碎石头什么的,搬去沟渠,垒在水流冲击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有一面平整些扁形石头,在院子里头拼砌了条路,从篱笆门接到木梯前。
      田埂地垄都已经起好,小小一块秧田也已经细细耙好,底肥施足了,底水控好了。中间竖了稻草人,小竹竿挑了小鹅卵石铃当,插了不少在周围。森林里鸟雀多,不防它们,没发芽就被吃光了。
      雨水已经吃够,地也翻过了。
      似乎听到布谷鸟在叫了。
      “育苗?”
      “而后插秧。”
      张家坡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的耕种方式,还没有如此细化。而且,还没有双季稻。
      好在穆炎本就不明白农事,否则真不知如何解释。
      “插秧?”
      还有绿肥养田,深翻冻虫。
      “而后给你做馒头。”我看看他的腰腹。中午了,差不多该叫了。
      “……”穆炎没了声响。
      真好。
      忍不住微笑,不知如何说起时,不对他解释也无妨。
      换作在外头,麻烦肯定不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四十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