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一 ...

  •   住下来的第五天,代写了第一封信。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村长一听穆炎那三个字,这么高兴了。
      前后左右五六个村子,识字的就我一个。
      要念书,得去镇子的集上,或者镀城。

      墨和砚台是托后坡张田丰集上买的,笔是我自己扎的。
      一小撮挑出来的细野兔毛,一根细竹管,一根自织的棉线麻线,或者干脆草纤维搓的细线。
      线从中部扎紧兔毛,一圈挨着一圈往毛根部绕密实,塞进竹管里。
      外头的就可以沾了墨汁上阵了。
      村里的孩子们跟着我捣鼓,兔毛,也有用猫毛狗毛的,粗糙归粗糙,早就人手一支。
      拿了个木板,破碗盛水,用来学写字。
      夏天热,一面写完,手一抹,翻面继续。
      等到背面写完了,再一抹,翻回来,正面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来找我写信的是个过了知天命的老婆婆,南边小坳村的。写在农家手工织的浆布上,下回赶集由人带出去。
      老婆婆说事有些唠叨,我听她絮絮叨叨,一边磨墨。
      磨完了,问,“给儿子吗?”
      “没错,给咱家二犁,咱家这小子懂事……出远门……”
      题头:
      我儿二犁。
      “要他回来看看吗?”
      “想啊,今年春茬雨水刚好……拔高似地往上张……咱家二妹子上月得了个小子,那小子落地哭得响呢,村前村后都听得,稳婆说啦……”
      “……他在那管事呢,年节总走不开……
      “……就是不知道……年纪……说了媳妇没……”
      ……
      ……
      正文:
      娘知你走不开,家里都好,田里庄稼不错,你放心做事。你二姐姐平安生了个壮小子,你的年纪也该成家了,不知你有了中意的没?
      若是没有,张四嫂家的大妹子,娘可就做主给你说了。
      家里用度够了,今年不要往回捎钱了,自己添几身衣服,吃些好的,身子要紧。
      记得快些回信啊!
      另:
      新添了四只母鸡,下蛋都勤快。
      你爹的牙又少了一颗。
      ……
      ……
      署名:娘。
      代笔:张家坡时临。
      时间:七月

      完事看了一遍,应该合格了。
      老婆婆小心吹干收好,起身回家。
      我看看桌子那边,多了一小草篮的十来个鸡蛋。
      那些母鸡下蛋真的很勤快呵……
      而且很大,有好几个双黄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稳当下来。
      教字入了轨道,我另加了门算术。从数数开始,以二位数的加减为目标,可以的话再教乘除。
      没有教他们阿拉伯数字符号,不过强化了心算。
      三天两头总有人找上门来代笔。甚至有赶集赶到这边求了代笔,顺便在出嫁的姐妹家看了亲宿上一晚再走的。
      为的不过我不拘笔墨费。
      为什么要拘呢?
      我吃的不多,六嫂坚持,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我门下的了,光这点,管饭也是应该的。根本不肯让我贴饭钱。
      村里前后家家户户前前后后,多多少少都送了些束修。有布,有米,有高粱,有猎物。六嫂说,我能把束修吃完就不错了。
      庄稼人普遍比我胃口好,虽然他们和穆炎比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六嫂立场份外坚定。
      从穆炎那里敲来的银子,买了砚台和墨后,再没有动过,倒是陆续多出来些铜钱。
      庄稼人老实,要代笔的,没有会空手的。大多是田里山里水里产的东西,也有带上一小串铜钱来的。
      村里的孩子,跟着大人赶了回集,渐渐能把一条街上的店名磕磕碰碰认下来,在别村的同龄人面前得意得很。秋收后,被亲戚家介绍出去作伙计打个短工的,也多少因为这一点得了些好处。
      那是十月末的事了,书写还笨拙,认则都能认上几百来个字了。

      我教他们字没有按什么书,空手上阵,顺着远近,地名,姓名,家用什物,这般来的。教过的自己录了免得重样。碰到能拆能合的字,拆拆合合也教了,而后再借着讲解认过的字的其他用法,教认新字。
      算术入了门,借口比赛谁算得快,让他们演习讨价还价。
      伶了牙俐了齿,又用到了心算,没什么不好。
      本来么,秋季的草药根茎,和夏季的,怎么能一个价。一刀砍死的兔子皮,和一箭穿咽喉对剖的兔子皮,又怎么是一样。
      细细计较了,末了算帐能差上两三成呢。
      以前自己倒没有用上的时候。直到后来在地中海读书,有两个罗马同学特别喜欢逛街,她们的讨价还价完全可以说是一件特长,一样爱好,一种艺术,常常拉了我一起去。那时候旁边看着,只觉得非常有趣。偶尔自己看上什么,才多瞟了几眼,不等我尝试开口,她们就先把价给杀下来了,我只要配合作出某些示意,而后付款就好。
      阳光明媚的街道,挺拔秀立绿意盎然的植物,自己喜欢的东西,所费不多的小小得意,逛到累的疲惫和满足,露天的咖啡厅,各色广告的遮阳伞,可爱爽朗的伙伴,一杯漂亮又可口的冷饮,路上来往行人的口哨,偶尔遇到的微笑有礼的搭讪。
      那里的六年,我慢慢得到了平静。

      而如今,孩子们目光干净而带了几分崇拜,唤我的时候嗓门亮亮脆脆的。村里的人待我很好,集上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擦肩而过都会点个头。
      很开心。
      所以刚来时候下田干活笨得要命的丢脸事也就不计较了。
      其实我没有那么无能糟糕的,只是我很在意水蛭之类的虫子,老忍不住去看自己的小腿肚。
      偏偏晒得厉害有些中暑,加上半年前伤得厉害,本身就有些贫血,前头半个月又担了心,比较乏累。
      加上弯腰干活,脑部供氧不足。
      然后么……结果可以想象了。
      总之从此每次试图雪耻,都被张小六和六嫂撵回来。
      于是只能摆弄后院菜园,搓搓绳子编编草鞋。
      没关系,我把菜园扩大了一倍左右。
      草鞋,农家习惯,挂在篱笆门前随路人取用。出门干活走亲戚,坏了鞋子,同样就近摘一双就是了。
      篱笆下放上一两文钱,算是意外的客气了。
      开头几天,我一双也没有送出去。
      后来,还真有人给放铜板的。
      我的时间多,搓的绳细,编得密实,一句话,耐磨!
      其中有一回,居然一根草茎穿了三枚铜板,挂在原来挂鞋的篱笆条上。
      得意。
      我把它们原样挂到自己屋子的窗前。
      六嫂一边看得笑,直摇头,把手里刚割来的菜都摔了。
      至于吃的用的,高粱窝窝头,粗布衣,这些本就没什么。
      弄了些旧碎布,搅了浆糊,一层层贴了晒了,从六嫂那里讨了针线,纳成了千层鞋底的布鞋。
      美滋滋穿上。
      一回头没几天,晚饭后一大伙人闲聊,张小六磕磕烟袋,指指他自己脚上。
      也是千层底的,针线活计比我的漂亮多了。
      ……
      再过几天,张家坡众汉子人人一双,专供赶集和晚饭后串门磕牙穿。
      ==||

      日子一天天流淌,平静而温和。
      偶尔也会想想父母朋友。
      相信他们也会好好的。
      至于我么……
      并不打算娶媳妇,又胸无大志,就这么终老好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十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