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皇后1 ...


  •   孝诚仁皇后(1654-1674),原谥“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654年2月3日),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

      皇后参与的节日礼仪【大概可通用】

      清宫三大节即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诞辰),节日期间,须有皇后参与。
      康熙八年,定元日太皇太后、皇太后仪驾、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全设。帝率王公大臣、侍卫暨都统、子、尚书以上官,先朝太皇太后宫,次诣皇太后宫,行礼如仪。毕,皇后率公主、福晋、命妇行礼亦如之。(即元旦朝贺礼仪)
      从康熙四年至康熙十二年每年十二月十七日是皇后的生日(称“千秋节”),这日宫中必为皇后大行庆贺。该日皇后先诣太皇太后宫,次皇太后宫行礼,还宫升座,自公主迄镇国将军夫人,公、侯,迄尚书命妇,咸朝服行礼。冬至受贺仪同。
      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康熙偕同皇后奉太皇太后、皇太后一同谒孝陵。夫妻二人共同为顺治帝陵寝举哀、致祭。

      康熙追悼行动
      1.皇后上谥号为“仁孝皇后”,此为清代列后中独一无二
      2.皇后崩逝后停灵乾清宫
      3.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将皇后的梓宫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4.从五月初五日开始,康熙几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宫前举哀
      5.五月二十七日,康熙亲自把皇后梓宫送到了巩华城
      6.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巩华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7.康熙十三年十二月,皇后之父噶布喇以“勋旧世裔。素著忠贞。翊卫摅夙夜之劳。谋猷重股肱之寄”的名义被授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8.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巩华城7次
      9.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时已立钮祜禄氏为后)
      10.康熙十六年九月,皇帝亲往阅仁孝皇后山陵
      11.朝鲜使臣面见康熙皇帝,康熙在皇后的灵柩前陪皇后,不愿见朝鲜使臣。朝鲜使臣向其国王报告说:“清皇不恤国事……”
      12.康熙亲制仁孝皇后册文,最为朴实无华;而其他二后的册谥文仅去叫大臣制,辞藻满篇的阿谀奉承无半点实在处,而康熙却点头称好(可以用“敷衍搪塞”来形容了)

      探病事件
      (康熙十一年十月)
      初四日乙巳,驻跸颜家公。是日,闻皇后违和。
      上召学士傅达礼谕曰:“前日自京城来奏,皇后有恙,朕召太医院官武超众问以方药。遂谕云:朕以太皇太后圣躬违和,奉驾来幸温泉,若得太皇太后霍然全愈,朕怀庶慰,尔等勿得妄行奏闻,恐致太皇太后忧虑。而武超众不解朕意,遂尔奏闻。蒙太皇太后慈谕云:我已痊愈,中宫有恙,可速往视之。朕奏云:中宫虽病,自有定数,臣去亦无益。况臣特奉太皇太后来此,必须同往,遂得不行。适又自京城来奏,皇后病剧。太皇太后慈谕云: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省视,若病势全可,不妨再来相迎。况尔奉我同行,固为孝思,遵命前往,亦孝道也。朕不敢违太皇太后慈旨,即可起行,一省皇后,仍即来迎。”遂于申时起驾,夤夜驰行。初五日昧爽,至京城,进东直门。寅时,回宫。卯时,诣皇太后宫问安。因皇后病痊,遂传谕往迎太皇太后。
      于初六日寅时,自京城起驾,出东直门。至平家谭,命众缓行。上酌从近臣侍卫前行,至邦郡,迎见太皇太后,启奏皇后病痊。
      可见,当时皇后虽然病重,但由于太皇太后在赤城汤泉养病,康熙不愿意违背孝道,也不愿意惊动太皇太后,所以一直都没有去看望皇后,可当太皇太后得知中宫有恙,便告诉皇帝自己已经痊愈,并让皇帝回宫探望皇后,太皇太后还说奉旨回宫探望皇后,也算是对自己尽孝了。这说明皇后有恙时,孝庄太皇太后对皇后很是关心,她也比较喜欢自己亲自选定的皇后。
      有了这道懿旨,康熙便回宫探望病重的皇后,在正史中,皇后有恙,皇帝亲自从远方赶回宫中探望的仅有赫舍里氏一人。与夫君分别月余后重逢的欢欣,驱除了赫舍里氏缠身的病魔,同玄烨聚首之始,她的身体即开始好转,这表明她对玄烨十分眷恋,在精神、情感上都非常需要玄烨的慰藉;同时也说明玄烨很善于体贴皇后,只要在她身边,就尽可能地给予充分的爱抚。
      从这个细节里,可以看出皇帝、皇后平日关系甚好,且皇后颇得太皇太后挂念,从侧面反映出皇后不仅与皇帝相处融洽,在整个后宫中也较为人情练达。体现出孝庄、玄烨及赫舍里氏之间的相互体贴与照顾。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及皇后,是玄烨家中高居最上层的4位,他们之间关系如何,表现上看是皇家内部之事,实质上对于稳固朝纲,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有削弱或加强作用。因为只有他们和谐相处,团结无隙,才能保证玄烨皇后夏朝服像集中精力料理国政,无后顾之忧,这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尚很尖锐,三藩反叛之心已露端倪的客观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换言之,他们能够相互谅解,配合默契,也是其所处特定时代与环境所需求的。当时距清朝入关不足三十年,新兴的满洲统治者仍然壮志勃勃,充满朝气,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正酝酿在胚胎之中。玄烨家中主要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满族统治者及清朝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这一总的发展趋势的反映。
      《圣祖实录》
      【康熙四年】
      (七月)辛卯。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
      (九月)庚寅。以大婚。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九月)己丑。……是日,行大徵礼
      (九月)辛卯。上大婚。升太和殿。阅册宝毕。授册封使臣、捧册宝至皇后第宣读。
      (十月)甲戌。…… 礼部题、今后每年元旦、直隶各省官员、照例应进皇后笺文。至皇后千秋所进笺文。世祖章皇帝时、未经赍进、无式可查。恭候上裁。得上X日、元旦笺文、依议行。千秋进笺、世祖章皇帝时、既未举行、著停止
      (十二月)戊辰。皇后千秋节。停止行礼
      【康熙五年十二月】癸亥。皇后千秋节。停止行礼
      【康熙六年十二月】丁亥。皇后千秋节。停止行礼
      【康熙七年十二月】辛巳。皇后千秋节。照例行礼筵宴
      【康熙八年】
      (五月)庚申。……和硕康亲王杰书等、遵上□日堪问鳌拜罪款……因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心怀妒忌、敢行奏阻。罪十二。……遏必隆、同为辅臣、于白尔黑图被鳌拜杀害之事、不行劝阻。……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遏必隆心怀妒忌、与鳌拜同入奏阻。罪三。
      (十二月)辛未。皇子承祜生
      (十二月)丙子。皇后千秋节。免行礼
      【康熙九年】
      (八月)丙申。以恭谒孝陵。上诣太庙、行告祭礼
      (八月)丁酉。午刻。上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启行。皇后随行。是日、驻跸通州
      (八月)乙巳。驾至昌瑞山。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先行。上率王以下侍卫参领等官、随后行。进红门。入隆恩门。上亲扶太皇太后辇。至明楼台阶前降辇。皇太后、皇后俱随行。至祭台前。举哀。行礼毕。还行宫
      (八月)壬子。驾还京师。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俱回宫
      (十二月)庚子。皇后千秋节。照例行礼。停止筵宴
      【康熙十年十二月】甲午。皇后千秋节。照例行礼。停止筵宴
      【康熙十一年】
      (二月)辛巳。……皇子承祜薨。上悼之。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笑语如常。出、谕内大臣觉罗塔达曰、恐太皇太后闻之伤悼、倘诸王等闻信、前来慰朕、俱令散去
      (二月)癸未。……上自闻皇子信、郁闷不已。宗室公、内大臣等奏曰、皇上闻皇子之信、往往郁闷。臣等愿皇上移跸、借境舒怀。上曰、朕每日诣太皇太后行宫问安。颇可□□。既随太皇太后至汤泉、如太皇太后圣躬全安。朕不胜欢忭。穉子事、朕无甚介意
      (十月)乙巳。上驻跸颜家工。是日闻皇后违和。上召学士傅达礼谕曰、前日自京城来奏、皇后有恙。朕召太医院官武超众、问以方药。因谕云、朕以太皇太后圣躬违和、奉驾来幸汤泉。若得太皇太后霍然全愈。朕怀庶慰。尔勿得妄行奏闻。恐致太皇太后忧虑。而武超众不解朕意、遂尔奏闻。蒙太皇太后慈谕云、我已痊愈。中宫有恙、可速往视之。朕奏云、臣特奉太皇太后来此、岂敢顷刻违离。遂尔不行。适又自京城来奏、皇后病剧。太皇太后慈谕云、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视。若病势痊可。不妨再来相迎。况尔奉我同行、固为孝思。遵命前往、亦孝道也。朕不敢违太皇太后慈上X日。即刻起行。一省皇后。仍即来迎。遂于申时起行
      (十月)丁未。上以皇后病痊。遂往迎太皇太后。至平家潭。命众缓行。上减从前行。至邦均。迎见太皇太后问安。并奏皇后病痊。遂奉太皇太后、至三河县、驻跸
      (十二月)戊午。皇后千秋节。照例行礼。停止筵宴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壬子。皇后千秋节。照例行礼。停止筵宴
      《清史稿孝诚皇后列传》
      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一等大臣索尼孙领侍熙四年七月,册为皇后。十三年五月丙寅,生皇二子允礽,即于是日崩,年二十二。谥曰仁孝皇后。二十年,葬孝东陵之东,即景陵也。雍正元年,改谥。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子二:承祐,四岁殇;允礽。
      《清史稿孝昭皇后传》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女。初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皇后。十七年二月丁卯,崩。二十年,与仁孝皇后同葬。上每谒孝陵,辄临仁孝、孝昭两后陵奠醊。
      《清史稿诸王传》
      圣祖三十五子:孝诚仁皇后生承祜、理密亲王允礽,孝恭仁皇后生第六子允祚、世宗、恂勤郡王允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怡贤亲王允祥,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生贝子品级允礻我,顺懿密妃王氏生愉恪郡王允潖、庄恪亲王允禄、第十八子允祄,纯裕勤妃陈氏生果毅亲王允礼,惠妃纳喇氏生承庆、贝子品级允禔,宜妃郭络罗氏生恒温亲王允祺、第九子允禟、第十一子允禌,荣妃马佳氏生承瑞、赛音察浑、长华、长生、诚隐郡王允祉,成妃戴佳氏生淳度氏生第八子允禩,定妃万琉哈氏生履懿亲王允祹,平妃赫舍里氏生允禨,通嫔纳喇氏生万黼、允禶,襄嫔高氏生第十九子允禝、简靖贝勒允祎,谨嫔色赫图氏生恭勤贝勒允祜,静嫔石氏生郡王品级诚贝勒允祁,熙嫔陈氏生慎靖郡王允禧,穆嫔陈氏生諴恪亲王允秘,贵人郭络罗氏生允礻禹,贵人陈氏生允礻爰。允禄出为承泽裕亲王硕塞后,允祚、允禌、允祄、允禝皆殇,无封。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长华、长生、万黼、允禶,允騕、允禨、允礻爰皆殇,不齿序。
      《清史稿圣祖本纪》
      (四年)九月辛卯,册赫舍里氏为皇后,辅臣索尼之孙女也。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加恩中外。
      (十三年)五月丙寅,皇子胤礽生,皇后赫舍里氏崩。
      (二十年)三月甲辰,宣威将军鄂克济哈以失援建昌自劾。诏以觉罗纪哈里代之。辛酉,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于昌瑞山陵。
      《清史稿高宗本纪》
      圣祖尊谥曰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孝诚皇后尊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俪天襄圣仁皇后
      《清史稿凶礼》
      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辍朝五日,服缟素,日三奠,内外会集服布素,朝夕哭临三日。移北沙河巩奉城殡宫,帝亲送。自初丧至百日,亦躬亲致祭。时用兵三籓,虑直省举哀制服易惑观听,免治丧,馀如故。册谥仁孝。三周后,致祭如陵寝。后葬昌瑞山。世宗登极,谥曰孝诚仁皇后。
      (有关孝贤皇后之丧)中宫之丧,自孝诚仁皇后后,直省治丧仪制久未举行。至是王大臣言:“周礼为王后服衰,注谓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工无异也。明会典载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暨直隶、礼部请敕差官讣告。外省官吏军民,服制与京师同。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应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如制。”从之。册谥孝贤。
      《清史稿吉礼》
      雍正元年,礼臣言:“古帝王升祔太庙,必以皇后配飨。周祀閟宫,汉于别寝,唐、宋有坤仪、奉慈殿以展孝思。自是配庙者,皇后字上一字与庙谥同,祀别庙者,但有谥无庙号。其配位或一帝一后,或一帝二后。宋太宗、徽宗则四后先后升祔,礼制不同。本朝太祖三后,唯孝慈祔庙称高后,太宗二后,孝端、孝庄并称文后,世祖三后,孝惠、孝康并称章后,孝献但祀孝陵飨殿,定制然也。今圣祖祔庙,仁孝作配,允宜同飨。第庙谥曰仁,与尊谥衤复,改题孝诚,与孝恭体备母仪,并宜同祔。其孝昭、孝懿,应集廷臣详议。”寻议定:“夏、商逮六朝,皆一帝一后,唐睿宗二后,宋太祖三后,太宗四后。祔庙之制,朱子诸儒咸无异说。谨按前典,孝昭、孝懿应与孝诚、孝恭并称仁皇后,同祔太庙。”从之。
      案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并列如序。首孝诚,次孝昭,次孝懿,次孝恭。于此奉帝、后神主,以次安东旁,西乡,位次太宗。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传五十》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九列传五十六》
      先是索额图兄噶布拉,以册谥孝诚仁皇后推恩所生,封一等公;弟心裕,袭索尼初封一等伯;法保,袭索尼加封一等公。二十三年三月,以心裕等嬾惰骄纵,责索额图弗能教,夺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傅,但任佐领,并夺法保一等公。二十五年,授领侍卫内大臣。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三十六》
      长子噶布喇官领侍卫内大臣,孝诚皇后父也,十三年,后崩,推恩所生,授一等公,世袭。第三子索额图,自有传。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皇后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