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空余恨(三) ...
文心从坡下上来时,边走边细看,楼是平常的楼,廊是寻常的廊,与各家家里修得一般,在檐上匾上涂朱抹绿,染了金粉。上到嫣华跟前,方见得廊后石墙是一块镜也似的大壁,于夜色掩映下,壁上“紫气东来”四字若隐若现。这是近看,自底下仰望时,几如乱云飞渡,嫣华恍若立于云霄,朝他远远喊话。
清华邀他二人再坐片刻,文心笑说,不早了,不可再叨唠。清华会意,哦了一声,故意道,三叔您走好!她三叔更识趣,请他乖侄女过两日回家里去住。清华看不得他卖老,反说,三叔家有甚么好玩的?不也就是一重山两池水三座亭阁四间屋子,山不及东山幽,水不及沺水淼,难道说你家的楼馆都是金雕玉砌?一席话讽得文心也只得笑骂:“你怕是早忘了本,不记得自己也是姓文的!”
清华由他骂这一句,偏说:“三叔,咱家宅子多少年没修了?也就你那小园子有些看头。如今祖父不住了,家里都听三叔吩咐。”看一眼嫣华,“抑或是听三婶吩咐?”扑哧一笑。
嫣华听了半日他俩卖弄文字,又生闷又赌气,见清华竟唤她“三婶”了,紫涨了脸:“没的乱花银子!你是不过日子的人,光晓得享乐,哪天轮你当家,看要不要一个子掰成两半!”
清华挑高了长眉,又是悠长的“哦——”一声,却不往下说了,挥挥手嫌弃文心,说跟他讲话扰人,阻了她听曲的雅兴,要他赶紧领嫣华家去。
文心笑个不住,拉着嫣华的手就走,廊里坐着的婶姨妯娌姊妹都瞅着呢,乐成一片。嫣华又摔了他的手,这是今日的第二回了,特意退开三步,以示自己是守礼的,不比他的轻狂。文心耸了耸肩,手里舞着那支红梅,一路招摇下坡去。嫣华头垂得低低,手上还要用丝绢藏去一半脸,遮又遮得不严实,耳根子上的红晕就没遮住,像一块灯明石,大半是透明的,杂一团团的朱。
至廊下,一侧是外宅,一侧是内院,一边是灯火通明,一边是彩珠高悬,惟留了中间这一段是一片漆黑。文心与嫣华都成了黑里的两个影,前面一个影子说,还有没有要见的人?若是没有,这便回去了。跟在后头的影子声如蚊鸣:“该去向祖母辞行的。”文心提醒她,时候晚了,祖母早睡下。嫣华怔怔地立在暗处,不说话,也不肯动,文心听她没动静,一回头,也站住了。
眼前的长道不知是否是通向迷津,嫣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只跟愣了神一样,朝着东南角上的一间三进院望。文心踱到她身前,摸了摸她耳垂,似在为她抚碎发,嫣华茫然道:“哦,对的,我要先去净个手。”
面前的黑影整个都覆盖上来,影子里又有光,莲灯落在她眼上,是暖的,琉璃灯触在她鼻头上,也是暖的,再是一块烛蜡,尚有些粗糙,要先蒸一蒸、煮一煮,然后用两片磨刀砺去碾、去搓揉、去压,压出各式各样的花色、纹样。
嫣华让他压得几乎要透不过气,只觉身子一轻,两只胳膊已挂在他肩上。文心二话不说,抱了她向缀满夜明珠的一边走,嫣华犹在梦中,痴痴问他:“哪里去?”
文心笑着反问:“哦?你不是还要去净手么?”
嫣华呸道:“就你油嘴滑舌!”想了想,又说:“其实你们家的天生都会说话,就我嘴拙。”
文心一面走,一面悠然道:“我倒是记着,头一回见你时,你跟景年说了不少,哪里嘴笨了?”当初那番话偏就让他听了去,嫣华自后引以为耻,那堪再提?亦是羞,亦是恨,一张口,两排细牙又落到他脖子上,咬得他嘶嘶抽气:“第二回了!这也是第二回了!”
嫣华一想,可不是?怎么今儿又是甩手又是咬人的?知道理亏,只好默不作声。两人破暗而出,迎面一堵影壁,避身转过后登时豁然开朗,楼台重重,自上而下,灯光璀璨。夜幕上的星子黯疏了下去,不及地上的烛火,在飞檐上绕一圈,在绿璃瓦上勾一遍,水面亦是光影幢幢,金波上荡来一艘画舫,那是一丛移动的火焰。
文心赞道:“望华果真舍得,好大手笔。”
嫣华又没作声,却将他的脖子搂得更紧些。快要过年,气氛已先烘托出来,府里满是年味,丫鬟们都在前边看热闹,后院静悄悄的,只有亮,没有声响。天地间就剩她两人。
文心的脚步停下,将她放到地上:“去罢。”
嫣华震在当场。
此处是她姑姑的大院,楠生便寄在这里,楠生,楠生,一想到楠生,她站不住了。文心在背后推她:“去罢,要快些。”一笑,凑到她耳边,补充道:“我会等不及的。”
于是嫣华入内去寻楠生,到屋里,颜嬷嬷恰好从内帐出来,示意嫣华不要出声,拉近了她,才悄言道:“好不容易哄他睡着,都怪跟着五小姐,一整天都在疯。小孩子本来就没定性的,不好生管教怎么行,该让他收心。他这一撒欢,多花我两倍工夫。”嫣华笑劝了她两句,再许下些金银,好不容易平掉她些怒气,又洒泪说,自己不在孩子身旁,到底不像个当母亲的,我总割舍不下,有奶娘您在这,才略心宽一点。这下反倒是颜嬷嬷又来劝她,俩人在外头嘀嘀咕咕了片刻,嫣华进去再探了探,一张通红小脸连做梦都是兴奋着的,不见愁容,这才放下帐子出来,往姑姑房中去。
文心在与她姑姑寒暄着,一个道二嫂多日不见,清减不少;一个说三弟贵人多事,忘了你娶媳妇那天咱还是碰过面的?一抬头,文心新娶的媳妇正掀了帘子进门,她如释重负,道:“我这里不留客了。”命人撤下茶水。文心长揖,嫣华敛衽,拜过,一前一后出去。
受了他的恩,这下反是嫣华主动去牵他手,文心更不客气,接过燕草送来的鹤氅,将嫣华全身兜住了,连人带衣裹成一团,携了就出门上车。嫣华闷在氅内,瓮声瓮气道:“要去跟叔伯告辞。”文心嗤笑,那群老的早已论上道了,谁来理会你?小的一伙又不知喝了多少酒,能走路的说不出话,能说话的满嘴浑话,不说话的在桌底下睡着,唯一剩一个好似清醒,你与他去攀谈,他准拉住你喊娘!说得车里车外笑成一团。嫣华埋首在他怀里,整个人颤到不行。
文心扛着她穿堂过室,径直搬到内屋,一拉帘,往床上一抛,还没等嫣华从鹤氅里钻出来,他已在扒她层层衣裙。嫣华有意回报,哆嗦着手自己去扯亵裤,文心微恼,觉得她这分明是剥夺自己的权利,愈发兴起,下手更辣了些。一支长调,几番波折,一会儿是滑音,一会儿是波音,随后是间歇不断的重颤,一直折腾到嫣华喉咙都哑了,才算作罢。
云收雨歇,俩人搂在一处亲密说话。虽是夫妻,到底各有心思,嫣华宛转地提起小楠生在府中的境况,盼他能有怜意。文心比她聪明百倍,自是轻松应对,说:“如今家中不方便,一是原也有心再起些楼阁,幸得清华提了,总不能亏待你。二是长公主那琐事尚不断,多个孩子,多份心思,等日子慢慢平静些,再作打算。”
嫣华默默无语,因想着他说的的确在理,不好驳,再要求,就显得自己无理取闹了。文心哄人的功夫头一回用在内人身上,甚是有新鲜感,颇为自得,因想,一下就答允了她,不知会生甚么事,不如这样给她盼头,倒教她更乖顺些。
嫣华果然柔了不少,觉着丈夫虽年轻,但也不是不懂事,今日的表现可圈可点。原以为自己命运不济,如今看,竟是最适意最逍遥的一个,比琗华困在宫中不知称心多少。因想着妹妹了,感叹说:“七妹那怎样了?祖母说,这一时半会儿的,不好请到旨意,只能等过年。正月里有命妇觐见的日子,盼能见着。”
文心已困得迷迷糊糊:“你那个七妹妹,是不是跟景年有些瓜葛?那日在丹阳府上,让殿下瞥见他俩亲热了,如今……如今恐怕不怎样罢?”
嫣华惊问,你说的是哪日?文心说,福宪也在的那日,我跟殿下也在,在园子里撞见的。嫣华细细推想前因,直如惊魂一般,暗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小丫头不听我劝,偏生该断不断,竟让人瞧见了……瞧见了!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夜辗转,不得成寐,约子时听得瓦上噼啪碎响,应是下起雪珠,她彻骨的寒意打心底升起,从头凉到脚。文心睡到一半,醒了,察觉她在颤抖,不由纳闷,少不得安抚一阵,亲吻一阵。
感谢上一章节4258789大人的花评与意见,鄙人收到时惊喜莫名。
感谢考据党,更感谢风靡已久的种田文题材,培养出高素质的读者。
大人提出我的文有几处硬伤。
1,嫣华丧偶后为什么会带着儿子住娘家呢?楚家是高门大户,嫣华嫁的人家应不会太差吧。怎么会让她带着儿子回娘家住呢?我记得古代人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的,除非是她先夫全家族死光光了否则怎会让她回娘家呢?
第三章(上)里提了一下,是她因个人原因,喜欢寒门才俊,才自请嫁去的。当然,老定公能同意她这么做,肯定也有一定的政治考虑。
那一章的有话说里还有个链接,再贴一下>
王亭之是当年程侯案的局中人,他家族的人因涉嫌谋逆,主谋都被先皇剐了,牵连的人都没入罪籍。至于王亭之为什么能再当官,也提到了,新皇登基,立了太子,大赦天下。
但王亭之的既定命运是逃不脱的,一个字,死,所以他注定要栽在南诏兵乱上。
.
2,文心岀身很好,我搞不懂为什么会娶一个寡妇呢?如果说是一定要和楚家结亲,楚家不是还有其他待嫁女子吗?这合理吗?
文心的出身确实不错,我设定文老尚书原本还有个爵位,是征远侯,这是世袭的。但在本文一开始,这个爵位就转到文彰头上了。
文心只有一个哥哥,叫文常,虽然文里他没有正面出现,但有一点蛛丝马迹(估计不明显)。这个问题咱们3里讨论。原本,如果哥哥没了,他就是未来的征远侯,可以前途无量。
问文心为什么娶?原因有二。
第一,他本人不拘小节,没有酸腐气;第二,他爹说娶,他就娶了,没觉得寡妇就要低人一等。
至于他爹为什么要作这个决定,那就是楚府方面的安排了,往下看。
再谈嫣华的出身。我大概有两次强调,嫣华是庶出。她还有个同母的哥哥,叫笙华。
而七妹妹琗华又是什么人呢?是福宪的妹妹,荣宪公主的女儿。
算不算娇贵?再加上祖父是公爵,父亲是驸马,这样的出身,连福宪都未必在她眼里。就算没有冯珠纪挡在她前,某个位子也离她不远。
这样判断,嫣华的地位又如何?有公主当嫡母,会不会要比一般公侯女更有资本?
至于楚家其他待嫁女子,这就要从老定公的子嗣血统上说。
从逻辑来判断,老定公跟老夫人诞育的,至少有两个嫡出的儿子,一个女儿。
哥哥娶公主,当驸马(恐怕不如袭爵光彩,有实权),生嫣华、琗华、笙华;弟弟袭爵,老父退隐,他就当定国公,然后死了,爵位传给他儿子望华。
所以望华成为文中真正掌楚家权的小定公。这两支是属于这一府中最核心地位的人,不论嫡庶,他们的爹最牛。其他都是旁支,堂亲,宗亲,都要听从他们。
那个女儿,嫁给文心的哥哥文常,生清华、新华两个,却仍是常年住在家里,甚至是代自己的母亲,与望华的妻子管家的。又是为何?
不免要猜,一,楚、文两家很要好,可以让别家媳妇管自家内院;二,这姑姑跟文常很不要好。
然后就是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作为望华,当然提防他伯父家的三个堂兄妹,所以,笙华去边疆,琗华去宫里,嫣华也由得她发配。
反而对姑姑,对外姓人新华清华(这两个姑娘虽然一起排序了,但却是姓文的),非常宽容。他可能是有自信,觉得凭这三个女人翻不出他手掌心。
所以我借琗华的口,骂过这种不公平,这个家连外孙女都当宝贝养在家,却要急着将嫡亲孙女嫁出去,来换取更多的地位与金银。丑不丑恶?
——正是这些盘综复杂的国事家事搅在一处,才造成嫣华的婚姻。
她是个旧式女子,隐约觉得不对劲,觉得伦常不合,心里很不平。(她赌气要叫文心“三叔”,文心也确实是新华清华的叔叔)
但她反抗不了,丢下儿子,委委屈屈,嫁过去了。所幸丈夫没有看轻她,待她不错,很亲昵,性生活和谐。
不过文心的风流本性是不变的,有妾,有侍婢,有通房,外头还有红颜知己,比如名妓啊女校书啊什么的,至于一高兴就领个漂亮姑娘回来这种事,更不在话下。
就像我文案上说,嫣华的爱情是征途,曲曲折折的,不过好在她是女主,所以她在我笔下能够走完这条路。
(说到可行性,其实有两个最出名的例子,唐婉,李清照,一个被休,一个丧夫,都又嫁人了,对不?)
.
3,文心他爹官拜尚书,却是极品混蛋,长公主要嫁他,他二话不说,未做半点反抗,休去发妻,另娶新妇,这哪是人做的事?给文心娶的媳妇是他哥老婆的侄女,那她二人今后是做妯娌呢?还是做姑侄?古人最讲的是礼法,可有这种做法的?
文老尚书是不是极品混蛋我不知道,但他无疑很聪明,懂得“刚不可久”。如果抗旨,就不止被夺爵,发妻才真正保不住。
公主下嫁有妇之夫的例子,历史上有个很出名的,东晋时的新安公主,王献之,跟他第一位夫人郗道茂。王献之最后确实是忍痛休掉郗道茂的。
还有个影视剧里的例子,唐朝时的太平公主和薛绍。当然,这是《大明宫词》杜撰了一个前妻慧娘,所以仅作参考。用来说明如果真的反抗,前妻很可能是死路吧。
我说老尚书聪明,正是因为他用了个折中的方式,让结发妻子“不见了”。怎么不见的?不是说死了,而是伪装成像是失踪。
原本我也考虑过让文夫人死,索性叫福宪当继室,但这样一来,文家就要发丧,文心就要守孝,嫣华嫁不成,福宪于情于理,也嫁不成。
这点与我的构思不合,没有讲故事特有的戏剧性,所以我采取这样一方式,让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避讳这件事,不提,默认。(福宪在婚前跟文夫人的女儿,齐祈他娘,齐夫人,也达成一定共识。)
这样写好处也有,翻盘的时候这位夫人可以当最关键棋子,出来对付福宪。
你看,嫣华这样不大聪明的女子都看得出,她问文心,母亲去哪里了?文心尚不放心她,不说。
而另一边,福宪要让人看住他们,守准了,好揪出那个文夫人。不管是不是要她死,都要想法子把这女人捏在手里,让她消失,没有名字,没有记载,从而完成她所谓的“复仇”。
福宪四十多岁了,年纪不小,但也不算很大,好好保养,活个七八十还是可以的。人生还有几十年,她却用这样的方式阻挡了所有通往追求爱情的路,该不该拉她一把呢?
(这都是暗笔了,不提。)
.
4,姐姐未嫁,哪有妹妹先嫁之礼,太夸张吧。七小姐再如何出色,断也不会抢在姐姐前头出嫁吧?还有七小姐已许配给太子了,怎么还由得她跟着齐少招摇过市?这哪是大家闺秀所为?齐少还敢和太子抢女人?他有几个胆,他家有几条命?
第一个问题,估计是大人看岔了,这姊妹俩是同一天出嫁的,且姐姐还是二婚。琗华上面没有其他姐姐了,新华清华是文家的人。
琗华的青涩、天真、热情、放纵……(这些词程度递增)是她婚姻中最大的障碍。她喜欢齐祈不假,但你从字里行间能看出齐祈像她喜欢他一样喜欢她么?
恐怕不能。齐祈连亲都没有亲过她,这点连大炮灰(!)表哥妙玫都不如。前头有一场偷窥戏,琗华嘟嘴,向齐祈撒娇,齐祈也没有吻下去,只是抱了她一下。
后文会提到,应该就是下一章吧?(你终于忍不住剧透了!)其实那场戏,是因为琗华听从嫣华的建议,要成婚了,就去跟初恋情人最后浪漫一把,再断绝关系。
断还断得有些惨痛,没有吻,就抱一下。换作情深似海的人估计要哭死了,但她没有。她很高兴地回味着,然后收拾心情,遵从安排,为家族利益,嫁人。
婚后也表演得很柔顺,虽然现在只写了她的一场婚后戏,还是H(orz),表现了两点,第一晚她哭了,让两次看见她红杏出墙的妙瑜很挫败,但第二晚她就没有哭,还竭尽全力接纳丈夫。
她的确招摇过市了,也不太大家闺秀,在她身上,是一个公主的女儿,一个公侯家嫡小姐所特有的无法无天。这是被荣宪跟楚家整个家庭惯出来的,嫣华就比她保守不少。
但她小儿女的感情就这样没有了,一粒石子砸下去,连水花都未必能看见。这肯定要影响到她以后的人生,影响她作为一个妻子时的爱情,路还很长,得她自己走。
齐祈的问题最严重。如我上面所说,他才不会傻到去抢东宫的婚呢!(这一点新华猜错了。)那他擅动老镇公的兵符,到底为何?
曾在头几章写过,他带过兵,谋勇俱佳,在南诏战场上想救王亭之,但没救成,所以被嫣华在东山上狠狠踹了。
他在三女结婚那天,镇国公家确实发了兵,注意,这一点是清华看出来的,但她故意说得吞吞吐吐,要套嫣华的话。(这姐姐不简单!)
发兵的还有望华,即定国公府。
还有东宫,我特意写了“禁军值守,都师护驾,金吾卫的儿郎们骑在马上,英姿挺拔。百姓们都拍掌说,好看,好看。”
甚至还有一路人,福宪,肯听她话的兵是隶属某位将军(你们懂的!CP啊!)的。
四路兵马,短兵相接,还都是在暗处,明面上三家人欢欢喜喜娶媳妇,全城百姓看热闹呢。
这是本文最大的一个构思,尚有不成熟的地方,除了三女的情路外,这也是我最希望能写好的地方。
.
本文尚有很多设定还没来得及在文中提到,今后会慢慢填补上来。
我不能一开场就把什么都先讲了,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然后让读者看着一堆设定就想跑掉,对吧?
也确实有很多硬伤,但我认为,一本通俗小说最起码应能自圆其说。希望可以做到。
笔力是远远不够的,BUG是不可避免的,可身为作者,我也不想整个文都是BUG。若有,请务必提出!感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空余恨(三)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