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36节:考场百态 ...
-
对大多数人来说,单着的日子太长,串着的日子太短.别人眼中的黄河水是过得蛮快乐潇洒的,黄河水自己却常常感叹一天二十四小时太过于漫长,生活很是乏味空虚单调无聊.蓦然低首间,期末考试又摆到眼前,黄河水转而大叹:一学期过得这么快!
中国人向来不拿生命当一回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大考小考即是明证.几个人一起闲话,提起某地因某死了多少人,大抵是以这样的口气结束话题:中国有的是人,死几个算不了什么.怀如此心态的国人,大概不下于十之六七吧.生命尚且不值几何,人生长长短短几十年,拿十余载光阴应付考试,用得着大惊小怪吗因此,中国人自古至今考了千数年,不知虚掷掉多少万个千年的光阴,如今仍无休止,还要一味的考下去.中国出不了天才,因为中国的加工方法太过于单调,任何材料都只能造就成考才.可恨的是中国地大物博,材料太多,学样选择的余地大,势所必然引起严重的浪费,所以有年复一年的莘莘学子成不了考才的悲惨遭遇,而且是经常谱写出壮观而感人的喜悲曲,许多不死心者年复一年重投窑炉,经历三年四年甚至十年抗战最终熬成考才或未熬成考才.这个闹剧势必要延演下去.中国人很有回忆从前的嗜好,所谓的过来人想起自己的备考的年月时,他们不再觉得苦了,反而觉得很有品味;而世界上最爱后代的族群大抵是中国人,他们决不会为子孙扫除有品味的享受,他们不想成为千古罪人.
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圣贤们最初的设想是要让每一个踏进校门的炎黄子孙都经历考试地狱,然而他们想得很不周全,他们设立的关卡,对天才和混才毫无束缚力,天才于考试,如玩小儿科,唯一的作用是,它能把天才考成庸才;混才于考试,乃区区小事,他们自有抄袭等手段,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考试对他们也并不是毫无用途,他们通过一次次考试,会考得诚信沦丧,道德败坏,致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考试是明摆着的事,踏进校门只是为了迎接考试.三天两日的小考,大家没有感觉了,只有所谓的大考如期中期终到来,人们才有所反应,才暂时的发现时不待人.随着期末的到来,高一(1)班虽是高分班,但还是犹如平静的水面投进一粒石子,有些不平静了.很多人发现还有不少的东西没掌握,于是加倍的努力,争分夺秒地同考试抢时间.但郭明照旧悠闲自在,他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策略让他临阵用不着慌乱,到时自有黄河水一干人帮助他度过难关.黄河水也不紧张,他是胸有成竹,所以仍同往常一样生活,想玩则玩,想睡则睡.
雷打不动的惯例,第一堂考语文.主考带着副考大踏步跨入教室,热闹的气氛立马安静.老师按着一步步的程序消耗掉考前十五分钟,而后才把卷子发下去.
卷子到手,黄河水并不急着做题,他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拿起笔一任做下去,做完则交卷,从不放心不下的去检查;但今天不同,他做完后并未交卷,因为他受了郭明的“拜托”.金水一会儿审题做题,一会儿熟练潇洒地旋转手中的笔.龙江水眼不离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分析每一道题,轻易不肯下手.柴白秀做得很轻松,她的第一感觉特别灵敏,第六感觉特别的发达.付小聪最不安分,刚开考就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的.周秀哭丧着脸,好像一个也做不出来,手中的笔却走个不停.华玲玲把会做的做完后,便无从下手,愁眉苦脸的发愣,许久才恍过神来,忙着写作文.海柔做完题目,不放心做对与否,顾盼前后左右的答案,若同别人的相同,心中如喝了蜜,若不一样,则绞尽脑汁想来想去,到最后,动摇了自己的立场,毫不迟疑的跟从别人.吉续脉把卷子翻过来复过去,弄出很大的响声,只见他嘴咬住笔头,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约一刻钟后,他活跃了,眼睛偷瞄一阵,而后笔走龙蛇般写一阵;他抄袭的本领比郭明高超得多.郭明最是滑稽,看一会儿试卷,瞧一会儿手表,欣赏一会儿窗外,悠悠然等着黄河水的答案........其它的人们,也各各有自己的嘴脸.
老师如夜游神般走来走去,然并不可怕,他们只是学校安排的形式.不知何故,越是被学校和老师称为差班的,越是监考监得严;而所谓的差班,往往人才(不是全才!)旺盛,只恨中国没有伯乐耳.这些人才,几乎统统被庸人们压抑扼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