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日月大梦
      现代汉语中,夕阳照林为梦,窃以为虽然很形象但多少少了点梦的的另一层含义。梦的原意是人倚床而睡,斜倚榻上,大梦千年。
      梦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它的虚无缥缈,似是而非。梦让我们一切不和实际,古怪诡异,变幻莫测的想法有了归处。萧瑟悲壮是梦,繁华奢靡是梦,辛苦凄凉是梦。一切皆可入梦,一切皆是梦。梦里有“小轩窗,正梳妆”①的爱妻,梦里有“对此欲倒东南倾”②的天姥山,梦里有“恒啼悲不泄”③的相思,梦里有更有张岱写不尽的前朝遗梦。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资本主义萌芽的蓬勃发展,人性的不断解放,催生出万历年间一场极为璀璨的热闹。商业发达,城市兴旺,科技进步的大明正一步一步缓缓地向更高一层的文明行进。然而这样一个曾有文臣浩然,武将慷慨,曾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曾有七下西洋,重修长城壮举的帝国,止步在1644。
      1644,甲申之年,北京城几度易主。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朱由检自尽与煤山,顺治福临在紫禁城登基。一年变三号,历史更替的背后是清军的暴行,黎民的血泪,民族的不幸。是屹立二百七十多年大明轰然倒塌的瞬间,无数人的哀嚎,也是张岱人生的转折。从此,他告别了闲事品茗、访雪的、酣眠花间的清梦,徒留一位静看盛宴散去,内心悲苦的老人。
      他没有王思任、祁彪佳的决绝,没有钱益谦、吴梅村的怯懦,没有顾炎武、黄宗羲的顽强,也不同朱耷、方以智的消极,只是和王夫之一样,躲进了深山,与往日的繁华绮梦彻底了断。他说:“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④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将那个爱煞华衣美服的纨绔公子逼得“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我们把目光转至顺治二年。
      那一年,清军南下,汉人危急。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满族统治者下达了“剃发易服”令,在遇到一向给人感觉柔弱的江南人的抵抗,特别是具有强烈主人翁意识的士大夫的顽强抵抗之后残忍的下令,有道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众所周知令人发指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屠杀”皆因此引发。对此,从小被教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张岱不愿看到曾经万邦来朝的大明被清军糟蹋的满目疮痍,也不愿在繁华散尽后走开,更不愿顶着“金钱鼠尾”苟活于世。所以他披发入山,独自品味着梦醒后的悲苦。
      那些繁华兴衰皆已成梦。梦里是张岱少年时携优伶美婢,着华衣美服,乘香车画舫,品兰雪闵茶,游冶艳西湖,赏精巧园林,看繁华市井,恋锦绣山水,读况味文章。梦外是张岱年老后忆逍遥时光,年月下故国,思不屈汉魂,敬首阳二老,忏“不次岁月”⑤,欷苟且偷生,编史书《石匮》,写《陶庵梦忆》,寄故国哀思。
      他自嘲这些放不下的执念。可是谁又是放得下的呢即便是那些降清的士大夫后来也都在秘密地反清复明。他说,商亡之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大概是后人粉饰的,可这并不妨碍他在首阳二老之后,守着心中的那点执念,艰苦不屈。
      他说今日种种皆因往日果报;他说“繁华靡丽,过往皆空”⑥,他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⑦。他明白梦醒后的苍凉,他了解宴散尽的悲怆,他深谙曲终了的沧桑。所以,虽然浮生若梦,但这一切过往却真实的发生过,经历过。那些让他不能忘怀的细微琐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山山水水,那些荡不平的眷念。于是渗透了韶光后的张岱将它们记下,往事跃立纸上,哀思蔓延开来。
      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写到“痴人面前不得说梦”。可是痴的有何曾只有他呢?忽然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是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⑧张岱与曹雪芹一样,经历过一场分不清真假的繁华梦,一样在梦醒后选择了写作。曹雪芹一支笔写的不仅仅是红楼女儿的悲欢离合,不仅仅是一部封建家庭的兴衰故事,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更多的借此感叹自己起伏不平的一生,是对哪个腐朽王朝的抨击,是在压迫下的呐喊。而张岱他经历的不仅仅是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故国不再,他心中的悲、愤、怆、苦诉不完也写不尽。于是《陶庵梦忆》以写情,《石匮书》以写史。
      文字永恒,流传百年。
      书中那些精到、细腻的描写,令人陶醉,神往不已。他描写的那个扬州清明,让我这个自小在淮扬水土长大的人也歆羡不已。
      清明是个节气,所谓“春雨惊春清谷天”⑨,这便指的是清明;清明是个节日,家家忙着去自家祖宗的墓地祭祀;清明是踏青的好日子,“走马放鹰,斗鸡蹴鞠,劈阮弹筝”⑩。从祭祀到踏青,中国人向来是不愿意辜负良辰美景的。
      于是,人成了主角,风景倒成了背景。你看那阳春三月,暖风阵阵,人们换下穿了一冬的棉衣,换上轻薄的半臂內衫。从钞关、南天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人群遮蔽田野,装饰了大明的江山。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担随着扫墓的人群,在街的两旁摆上古董古玩,还有小孩子玩的东西。有些喜欢赌博的人,也不愿放过这个众人都出来的日子,手拿着小凳子坐在空地上。扫墓的器具,诸如铜制的火炉,锡制的水壶,陶瓷的茶瓯,猪肉鲜鱼,秋梨福橘等等,全都放在一边。然后呼朋引伴,咱们几个来几局玩玩,小赌怡情不是么?赌的方法也不太难,把铜钱掷到地上就成。于是,参与的人真叫一个多呀,街上像这样的赌坊有百十处,围观群众自然也是有很多的。这一天,不但是住在这儿的人,就连安徽、山西的商人也赶了过来。如此热闹的一天怎么会少了那些青楼中的名妓呢?一切喜欢热闹的人都来了,日子真是繁华而太平。
      你看那长堤之上,树荫之下,多的是在享受春天美好的人。热爱生活的人们或站或蹲,听那讲因果的老僧,说书的瞎子讲那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放纸鸢的小孩子迎着风,撒开小腿跑得正欢,多么祥和。太阳似是见不得人们如此开心,渐渐向西沉去。于是,晚霞映得那天空色彩斑斓,完了一天的人们也多累了,车马纷纷回城。只是女眷头上斜插着的大朵大朵的山花,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一天的快乐。
      走过众多山山水水的张岱说他所见到这样的情景,只有西湖的春,秦淮的夏,虎丘的秋能勉强和扬州清明相较。多么热闹的繁华,就连散去也“臻臻簇簇”,也难怪张岱说,“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忆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昔日繁盛至斯的大明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参加过那场末世盛宴的张岱能不有些想法么?有句话说的好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⑾而他则是用血去爱,用肉去爱,用灵魂去爱。
      他在《琅嬛文集》中写到“陶庵梦有宿因,常梦至一石厂。”我想,那深邃幽远,山岩遮护的石厂便是他生活了五十年的大明。他说“山尽有佳穴,造生圹,侯陶庵蜕焉”。他在郊外发现一座小山,“石骨棱砺”,他想在那里造梦中的石厂。只是,那想建的仅仅是石厂么?那“一丘”“一壑”仅仅是一丘一壑么?所谓琅嬛福地,私以为琅嬛可做“嫏嬛”理解。嫏嬛,传说中天帝的藏书之地。福地,洞天福地也。想来应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样的吧。书多的理想之地,便是我认为的琅嬛福地。而这样的地方究竟有没有呢我想怕是有的。放着《永乐大典》的宫室,难道不可以做“嫏嬛”来解释么?
      大明啊大明,陶庵之梦,皆因明亡。琅嬛福地是陶庵心中大明的缩影。在他梦中,缘河北走,有石桥,极为古朴,上有灌木,可坐、可风、可月,看着沿途的风景,这样沉溺其中,不愿醒来。
      张岱是极为聪明的。他并未一味写梦、写情,流传后世的还有一部编年体史书《石匮书》。因为《石匮书》尚未完成,他在心如死灰之后不得已视息人间。而《陶庵梦忆》则是一场梦,一场日月大梦,一场文字梦。“他以梦为解脱,以梦为慰藉,以梦为反思,将家园之叹,故国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中”⑿。对此我深以为然,他对明朝的感情是复杂的,而我这支稚嫩的笔,写不出他对前朝深深的眷恋。看了《陶庵梦忆》总感觉有什么呼之欲出,索性将它们付之于笔下。对此,我不敢说是对《陶庵梦忆》或其中某些篇目的评论,且算是一个学生对《陶庵梦忆》、对张岱的一些呓语吧。
      ①苏轼《江城子》
      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徐陵《长相思》
      ④张岱《陶庵梦忆序》
      ⑤张岱《陶庵梦忆序》
      ⑥张岱《陶庵梦忆序》
      ⑦张岱《陶庵梦忆序》
      ⑧曹雪芹《红楼梦》
      ⑨《二十四节气歌》
      ⑩张岱《扬州清明》
      ⑾艾青《我爱这土地》
      ⑿《陶庵梦忆》前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