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第六十一章 ...


  •   黄飞虎原是殷商重臣,与苏护自然相识,渊源也算颇深。苏护当年被迫送女入宫,悲愤之余,又担心那昏君记恨自己抗命,迁怒女儿。他素不与朝臣结交,到这个地步也只能放下傲气,求到了黄飞虎面前。黄飞虎感他这片慈父心肠,乃让妻子进宫去见妹妹黄妃,说明原委,托她照拂苏女。

      岂知苏女妲己早被狐妖替代,一意祸乱朝堂,迷得商主不理政事,群臣稍有劝谏,竟遭极刑。黄飞虎初还不信,待那炮烙刑具摆上大殿,终于忍无可忍,遣人送信去冀州责问苏护,让他规劝女儿。苏护深知爱女性情,只道有人诽谤陷害,自然忧心如焚,数请黄飞虎探查是何人所为。黄飞虎不曾见过真正的妲己,苏护受王命所限不得入都,二人所知所见天差地别,几番来去便说顶住了。黄飞虎以为苏护包庇女儿,苏护大怒之下则讥讽黄飞虎身为大臣不能匡正君主,却将责任推给深宫弱女。两人就此断了来往,其后种种,也不必多说。黄飞虎爱妻亲妹惨死,深恨妲己,对苏护也视为仇雠。直到反商入周,得姜子牙告知实情,才知世人俱被狐妖骗了。苏妲己今为一国之后,姜子牙无实证亦不能公然指其为妖,西周群臣尚且不尽知晓,苏护坐困冀州,更是毫不知情。

      要见苏护不难,但对姜子牙的打算,他却不十分看好:“苏侯性情刚烈耿直,一生无愧于人,却只道他教女不善,害得姜王后含冤而死,这些年来,不知受了多少煎熬。殷氏殿下之前不知所踪便罢,如今既然在世,他正可稍补心中愧疚,纵然身死沙场,也决不会背弃他们的。”

      姜子牙道:“若苏侯知晓害死姜王后的并非其女,又当如何?当年昏君强令征美,苏侯怒而兴兵,对殷氏血脉,早无忠诚敬畏之心。”

      黄飞虎却摇了摇头:“狐妖之事苦无实证。若是换了旁人,哪怕将信将疑,以丞相用兵之能,也尽可让他情愿信以为真,正好当作弃商投周的借口。苏侯却非此等样人,若不能让他信服,便是刀斧加身,他也是不肯为自己开脱罪责的。”

      姜子牙不曾见过苏护,闻言心生敬意,更不愿就此放弃:“冀州军势强,能不为敌乃是上策。况苏侯乃妲己之父,若能归周,狐妖身份亦可取信世人。劝降之事,总要一试。不过如今两军胜负未分,还不是时候,殿下见到苏侯,只叙故人旧情便罢,要动他心志,来日自有时机。”

      黄飞虎敏锐地发觉他话中之意:“丞相莫非有久战之意?”

      姜子牙道:“不错,此战之起,不在预料之中,无论输赢,都已经拖缓了东征。我军东进,前有五关拦路,南北又有青龙、佳梦二关包夹。尤其汜水关与西岐隔着岐山和金鸡岭,行军需要三日,若攻城不能立下,青龙、佳梦二关出兵自侧翼断我后路,大军进退两难,此乃伐商第一处难关。”

      黄飞虎对殷商布防自然清楚:“不错,要夺汜水关,必得先分兵拿下青龙、佳梦二关。”这也是西周君臣决意东征时就定下的策略,但见姜子牙只是沉吟不语,他又问道,“丞相莫非别有妙计?”

      姜子牙略作思索,道:“对方若坚守不动,我们也无他法。但是现下战况不同,倒是有了用谋的间隙。我欲设计,将此战拖长,引汜水关韩荣出兵救援,趁机以伏兵抢城夺关,一举打开东进门户,武成王以为如何?”

      黄飞虎皱起眉头:“韩荣沉稳老练,守汜水关二十余年,深知西岐底细,恐不会大意启关出兵。”

      姜子牙道:“往日如此,今时未必。商主忌惮二子尤甚西周,张山所率朝歌军正是为殷氏兄弟而来。伐周若胜,他便抢占西岐反制二子。征伐若败,他也正好顺势除去二子。昨日张山攻城中计,兵力大损,冀州军却还完好。此后我军对战时,若再刻意打压朝歌军,张山便会失去压制殷氏兄弟之力。殷氏兄弟要摆脱张山的威胁,自不会阻拦,落在韩荣眼里,就是有意陷害。韩荣、张山同为纣王心腹,他要保住朝歌军对殷氏兄弟的威胁,就不能不出兵援救。

      “将战场推到金鸡岭,这一战,击溃诸侯军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把韩荣引出来。只要汜水关得手,殷氏兄弟与张山不过笼中鸡犬罢了。”

      今日乃是密谈,堂下护卫僮仆俱被屏退,黄飞虎告辞离去,左右便只有杨戬和哪吒。哪吒心中疑问存了许久,终于得以问出:“商军大兵压城,番天印大患未解,师叔现在谋夺汜水关,不会太早吗?”

      姜子牙叹道:“确实,所谋虽好,未必如愿。但所谓战机便是如此,若真等到番天印被收服、殷氏兄弟被擒、诸侯军溃退,再开始考虑汜水关,此计已失时机。”

      哪吒大为意外,他每见姜子牙用兵如神,以为他定下此计,就是胜算在握,哪知慎重至此。

      杨戬若有所悟:“如今两军胜负未分,冀州军更是毫发无损,师叔却让武成王此时去见冀州侯,也是一样的道理了?”

      姜子牙颔首道:“不错,冀州侯与邓九公不同,他有大军有封地,纵然战败亦有退路,劝是不可能劝降的。想要他归周唯有一种方法,就是打败冀州军,生擒他来逼降。但以苏侯性情,到那时怕是宁死不降,故而此事不能等擒住他再开始打算。”

      对朝歌军和冀州军分而治之,正好由姜子牙亲自对阵苏护,让黄飞虎去打压朝歌军,不伤情分。来日擒了人来,也好劝降。哪吒倒是听明白了,但听完还是不知眼前局面他要如何区处,忍不住追问。

      姜子牙笑而不语,这回是杨戬答道:“殷氏兄弟败局已定,师叔以故不再费心。”

      哪吒惊道:“这是从何说起?”除去试探,双方正经只见过两阵,受挫的一直是周军。他现在想起和杨戬两人面对满城瘟疫的情景还心有余悸,更不要提昨天西岐城还险些毁在番天印下。

      杨戬道:“你可记得师叔曾说,殷氏兄弟先夺王位再行平叛,又或先聚大兵再由外向内图之,两法各有利弊?但实则他们并无选择,只能走后面这条路。”

      哪吒一脸迷茫,显然是不记得。

      杨戬顿了顿,直接说道:“殷氏兄弟坐拥大军,内怀番天印重宝,外得海岛散仙之助,背后又有多宝道人,然而如此种种,皆是无根之木。多宝道人为的是挽救截教弟子,申公豹为的是打败师叔,殷氏兄弟若先谋王位,待平定朝堂,收服诸侯,再来出兵平叛,保不准周军已杀入五关,岂是多宝道人扶持二人的目的?殷氏兄弟要倚仗截教之助力,就不得不走他们指定的道路。

      “冀州侯倘知狐妖真相,必定兴兵直取朝歌,为女报仇,这于殷氏兄弟本是夺取王位的莫大助力。但他们受制于截教,就必须瞒下真相,利用冀州侯愧疚之心诓他并力伐周,平白留下了让人乘隙离间的破绽。如今殷氏兄弟前有西岐绝难攻克,后有汜水关拦路欲退无门,苏侯受他们欺瞒未可全心信赖,张山窥伺在侧,却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只待大师伯收回番天印,就是周军反攻之时,我们不用着急,着急的是殷氏兄弟。”

      姜子牙接口道:“其实殷氏兄弟也早知自身处境,才会选择雷霆手段,冀以急攻屠尽姬氏君臣,拿下西岐城,凭此为立足之基收拢诸侯。可惜火焚、瘟疫、洪水三计未成,天庭神女降旨,他们再没有机会了。”

      此言入耳,杨戬忽然想到了别处:以玉虚真人之能,覆灭大军、夺取城池易如反掌,屡次相助姜师叔,却仅止于拦阻对方修道者。这固然是矜悯凡人,却也是因为他们都知九州乃玉帝道场,不敢轻易伤其香火。多宝道人不让门下弟子出手,也不相请道友,而是任由申公豹去招揽海外散仙。因为唯有这等道行浅薄,又只知王母不识玉帝的海岛散仙,才敢用那放火下毒的屠城手段。

      姜子牙见他似有所思,问道:“怎么?”

      杨戬没有说出心思,转而道:“弟子想那商主纣王竟不昏聩,王旗消息传出,立命张山率军受召。殷氏兄弟欲以伐周之令裹挟诸侯,但这些时日除了冀州诸姓,来者寥寥,探子回报还有已经出兵,中途闻讯又折返的,皆因张山大军坐镇在此。殷氏兄弟尚未攻城,已失败一半,朝歌此举可谓高明。”

      姜子牙被他提醒:“不错,闻太师虽去,朝歌依旧不乏高人。东征之议早定,我军至今却连岐山都未过一步,万万不可大意轻敌。”

      哪吒听得无趣,见二人稍停,赶紧问道:“今天该谁值班?怎么还不来换班?”

      明明是他问的,解释了又不耐烦听,姜子牙无奈又好笑:“罢了,不差这一半会儿,你们自去吧,不用陪着我了。”

      若在平时,哪吒倒也不会答应,但现下几位玉虚真人正在相府,姜子牙安危无虞,他就爽快地告退,把杨戬也拖走了。不大功夫,哮天犬溜溜达达跑进来,趴在了姜子牙身边。姜子牙摸摸它的头,哮天犬就挤过去趴在他的腿上。

      杨戬自己不在时多让哮天犬跟着姜子牙,一来是倚仗它的警觉,防备敌方再有土行孙那样直取中军的道术;二来则是嫌它碍着自己和哪吒独处。哮天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忠心耿耿地执行命令,姜子牙也只好瞒下残酷的真相。人族养狗看家狩猎由来已久,王宫相府也多选良犬巡视守卫,有官员专司此职,谓之犬人。哮天犬生得细腰长腿,矫健非常,气势更非凡犬可比,姜子牙心中难免喜爱,也乐意它亲近自己。只是这大狗筋肉坚实宛如铜铸,没一会儿就压得他腿麻,姜子牙只得又好声好气哄它下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第六十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