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你按自己的想法想要给就要生日的朋友一个惊喜,你仔仔细细地计划、准备。你满意为朋友会开心得叫起来,抱着你连连地说着感谢,而是事实是朋友只是礼貌地接过习惯地说着感谢。而你感觉受了冷落。
想起小时候在邻居家玩,我和她争妈妈的姐姐到底怎么称呼。我们都知道是姨,但我称呼“姨妈”而她称呼阿姨,我们都认为自己叫的才正确,对方叫的不管怎么听都别扭。尽管打人告诉我们两种叫法都没错,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但倔强的我们谁也不服气,在心里仍然觉得只有自己那样叫才正确。
有很多这样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一方面我们在心里嘲笑他人的固执和愚昧,另一方面我们又因为没有人认同而倔强地剧烈的孤单。谁也不能说服年少的我们,唯有那些孤僻的孤高自傲而拥有非凡才华的人的故事才能给我们倔强的心灵以安慰。而等我们长大一些回过头去看那些发生了的点点滴滴我们才知道原来从前的我们并没有我们笃信的那样正确。
我有个朋友和一个女生同住。朋友是文质彬彬爱安静的人,那个女生乍一看也给人一种娴静、善解人意的感觉。可相处下来朋友没少向我抱怨。那位女生非常随便,朋友暗暗自喜自己比别人幸运找到了一位好相处的室友,一开始两个人相处的还好,彼此尊重。但接下来朋友就有点是受不了,朋友还是一如既往地礼貌,而女生实在是太随便了,常常说话说着说着就带了“他妈的”、“他奶奶的”等字眼,虽然知道她不是针对她或者带着恶意但朋友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月后,朋友带着醒目的黑眼圈找我诉苦,这个月那位女生电话特别多,朋友有按规律作息的习惯,那位女生常常在朋友睡着的时候兴高采烈地接电话,即使知道朋友在睡觉手机仍然是吵死人的铃声,接电话也是没人睡觉的洪亮声音。更严重的时候凌晨也被她吵醒,先是聒噪的铃声敲敲打打叫上一阵,摸索着从枕头底下翻出手机大声就接。接完接着就睡,对于朋友躺在床上无奈的叹息没有丝毫不好意思。
我问朋友难道不可以给点建议或商量的吗。朋友说怎么没说,说了她“哦”地应你一声下次仍是如此。你有怎好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还有次发了脾气,她倒不是那种没道理还嘴硬的女生,但她竟带点委屈地说她声音本来就那么大,她在家里一直就是那样做的。到了这个份上,朋友觉得女生仿佛还在责怪她不能像她家里人一样的忍着她。只好自认倒霉了。
我同情朋友的遭遇,任性的女生不争辩或者找借口也使我感受到了她的困惑。她是把朋友当成了自己家里人来相处,就表现得自在而没有约束。
我记得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中也有个这样的角色,刘墉的评说是在家里你是可以任性,而在外面,每个人都是家里娇着哄着长大的,别人不是你爸妈,凭什么要忍受你的脾气?所以当你照搬在家的行为模式与你同样年龄背景的人相处的时候或许应该想别人是不是如你所想以被你当做自己人为荣,是不是事实上他在忍受,是不是他乐意选择当你的“自己人”。
我有个人缘颇好的朋友,我最记得他为人的准则是:只有你对别人好,别人才可能对你好。很简单的一句话,道理却很实在。而这里所说的“对别人好”不是按自己的想法、规划来对待别人这种好常常换来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和自己无尽无休的困惑,而是关注别人的需求致以窝心恰当的好。试想一位男生爱好收集漫画,你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准则挑选一幅价格不菲的字画送他好还是收集一套他没有的漫画好?
不必为了不被人接受的好而伤心沮丧,等你越过长长的时间河流,登上平坦宽阔的彼岸就会发现,有些自我其实不是错,只是没有在遇上他人的自我的时候没有巧妙让路而又被自己过高的期望伤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