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相思无觅处 ...
楚何是个商人。
对,是个商人。就是那种文人士大夫最最瞧不起的奸商。什么囤积居奇,什么投机倒把,在文人士大夫的嘴里,楚何大抵上就是无恶不作,十恶不赦的那么个商人。恨不得稍有点气节风度的书生擦着楚何走过去,都要掩鼻侧目,加紧了步子一路小跑儿。见了瘟神似的躲着避着,生怕沾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说老实的,其实楚何也没干什么丧尽天良,欺师灭祖,禽兽不如的勾当。秋海棠似的身子骨走南闯北,为了几尊玉佛到过南边的瘴疠之地,也为了几件白狐狸毛的围子走了玉门关外一遭。一年算下来,路上奔波的光景竟也有了半载。挺俊俏个小伙子,当年也曾踏花游园,走马沿街。可如今三十好几了,却没娶上一房夫人。是呢,良家的好女儿,那个不想着嫁个踏踏实实的书生,便是不能一日登科,但小日子清贫,红袖添香,也是其乐融融。楚何一个商人,从来都是重利轻别离的角色,日后老了,力不从心,也就合该娶个旧日风光的琵琶女,倒也就是一辈子。
如是说来,总是教人想不通透——怎么楚何就成了个被人唾骂的奸商呢?其实道理简单得很。长安之贵,居大何易?楚家铺子的金字招牌在长安城里花枝招展的飘摇了十年。到底是楚何走南闯北拿性命淘换来的物件,奇货可居,价值不菲,是官宦人家少不得的场面。而且楚何八面玲珑的心思,一手噼里啪啦的铜算盘里,世事沧桑便全看得通透。当年闹市里一个不起眼的小铺子竟也成了气候,穷酸文人一肚子腐坏,看着眼红,却又奈何不得。只好搬弄些是非,流言蜚语处处,到了最后,也就是欲加之罪。况肯楚何也不算是个省油的灯,空有商人的狡猾精明,却不知弯腰,做不来卑微姿态。平日里不在南北奔波,阔步走在长安市上,烟花巷里,放肆声色的那么一回眼,睥睨天下。如是那些风言风语也就应了真似的传开了。
倒是想说楚何是真狂傲,睥睨天下什么的,也许就该是他的气度。
梅月里的小雪花儿飘着,楚何的车马回了长安。没有往日的声势浩荡,只是那么一辆有些破旧的青布马车,老车夫挥着马鞭,在街市留下浅浅的车辙。到了楚家铺子,一勒缰绳,马车缓缓地停住,一把乌木烟袋撩开车帘,楚老爷一身白衣,如同送葬的孝子,低眉顺眼,安安静静地下了车,进了铺子。老车夫吆喝一嗓子,赶着马车离去,不深的雪上有蜿蜒的痕迹,楚何看着老马夫离开的背影,怔了一会,转身,一双骨节分明的手轻轻地带上厚重的檀木大门——楚家铺子,关门谢客。
木门阖上时有吱呀的响声,动静不大,却惊起街市上宁静安和的空气。
“楚家铺子关门谢客哟——”
随着货郎嘹亮的嗓音,街头巷尾起了谈资。
东家院子里的几个老妈子凑在一起,有种晦涩的暧昧在其中,窃窃地说道:“楚老爷这是抱得美人归,金屋藏娇,要转性呢。”又是西面的书馆里,布衣麻衫的几个不尝涉世的小书生,话里浸着酸味就飘开了:“楚老爷这可是韬光养晦哟。”带着一点唯恐天下不乱的怨毒的小心思。
把个月悄没声的就过去了,丞相府的三太太不再念叨楚家铺子是不是又新上了一对翠玉镯子,晦涩而暧昧的传言随着北风消散,就连书生那点小心思也不再挂在嘴边,楚家铺子的檀木大门吱呀地开了。多日不见的楚老爷仍是那么一身扎眼的白色,笑嘻嘻地往铺子门前一站,手一挥,一张沽售的告示就贴在了最最显眼的地方。恍惚之间,这盘踞了长安十年的金牌铺子,就这么的要易手他人了。
告示是贴了出来,往来的人络绎不绝。任是当朝宰相见了也要驻足一读,可是探讨价钱的却是一个没有。都说百足之虫,断而不蹶,楚家在长安风光了这么多年,一下子退去,任谁心里都打了个小算盘,精明得如同狡猾的商人,更何况是那些狡猾的商人,哪能不提防着点?独独那城东书馆那屡试不中,现今不过还是个麻衣的举子的莫才子,拢了手,一脸穷酸地跑来问价。楚何一句:“纵然这不是我楚家的铺子,单单是这一间房子,这房子上的一块木头,也是卖了你也买不起的。”话里的倨傲显而易见,那种浑然天成的贵气是旁人一辈子也修炼不来的,不是商人是财大气粗,更不是书生的自命清高,倒是像天子君临天下的气度。
莫才子一时间下不来台,讪讪地说了一句:“对对,楚老爷这是要功成身退哟。”话里头的酸味飘得老远,恍然间呛到楚何,竟噗的一声笑了出来,不顾莫才子的恼羞成怒,也不恶意地嘲讽上两句,就那么靠着门框,没来由的感伤了起来。
街上的行人如流水,今天还鲜活的故事到了明天,不过也是将谢的黄花。就是这样,盛世的时光总是流逝的太快,那些风流年少,那些繁华得意,那些冻死在河边的老人就像是掉落在海水里的沙子一样,激不起一点涟漪。往事的存在,出了对于那些白发苍苍的史官有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意义,就在没了色彩。没什么盖世英雄,没什么绝代佳人,坊间话本的传奇都成了空洞的海誓山盟,再也不能骗取少年的眼泪。是国泰民安,是太平盛世,什么刹那风流,都烟消云散。
不像是在乱世,有气拔山兮力盖世的英雄,有倾国倾城我见犹怜的美人。那些都是乱世那灰霾的天空上一枚无限绮丽的霞光,在民不聊生,穷兵黩武的年代里太过短暂,太过珍贵,以至于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就连银发蹒跚的老太依然记得当时年少,自家二郎一身戎装,逆光而立,英气逼人,风华灼灼。
只是可惜啊,楚何生在了盛世太平。韶华飞逝,开国皇帝的锋芒毕露被当今天子的老成持重所取代,而那些一把长剑独走天涯,一匹骏马孤守梁州的豪杰也不再被记得。陌上柳头,海誓山盟,可是当时的少年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侯门里失宠的歌姬,容华枯槁,明眸看成鱼目。
便再没有人记得,这个走南闯北的楚老爷也曾是个临风少年,踏花游园,荡漾过多少豆蔻女子的春心,少年意气,孤傲轻狂。再没有人记得,这个顶着奸商的帽子招摇过市的楚老爷,也曾是金銮殿上三对天问的状元郎,穿过红袍,饮过御宴。可后来呢?就连那个抚须长叹“后生可畏吾衰矣”的,最最赏识楚何的,将女儿都许给楚何的太宰,到了今天,走过楚家铺子,看着将铜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故人,也不过是轻轻叹一口气,说一句:“哦,是他啊”。
原来大家都是被岁月抛下的点点西风,没了鲜活的神情,只留下的干枯的茕茕白骨,模糊的泪眼看过去,还以为是那个眉目带笑的风流少年。
十一月的廿三日,大雪方霁,逢上个难得明媚的好天气。八百两黄金,明晃晃地搁在楚家铺子的柜台上,昭示着店面的易主。店面盘给了一个宽面大耳的外乡商人,签押契的时候楚何很平静,没什么不舍,没什么留恋,干干脆脆地签字画押,挥着竹竿,斩钉截铁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竟能看得出风流倜傥。反倒是那外乡商人,知道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一时间手都哆哆嗦嗦的,一脸的横肉笑出了曲折的褶子,宛如一朵盛开的小白菊。接过楚何手里的押契,瞅了一眼,便揣进了里衫的口袋,端起茶,开始琢磨送客的说辞。
楚何是识得颜面的人,拿起那不多的行李和柜上的黄金,头也不回转身离开,看在旁人眼里,是十足的潇洒,干脆,不拖泥带水。
铺子门口停着楚何回来时那辆青布马车,老马夫倚在车上,见了楚何,不慌不慢的跳下来,撩开帘子,等着楚何上去,吆喝一声,便一路离开了长安。
楚何去的是塞北。
塞北好风光呢。大漠孤烟,日斜荒山红胜火,总有着浩远的境意。纵马而行,自长安一路北行,颜色愈发的苍凉单调,及近雁门关,一路疾行的马车停了下来,楚何缓缓地下车,仍是拿着一把紫檀木的烟杆。老马夫的神色有三分凄凉,开口说了句:“保重”。扬长而去。
楚何在马车扬起的黄沙之中,呢喃一句:“终于到了”。
边塞的街市不同于长安的市井,往来的胡人汉子没有汉家书生的穷酸,言谈举止间透着豪爽,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拐弯抹角的那些怨毒的小心思,清明干净,讨人喜欢。楚何是个商人,也是个文人。富贾一方腰缠万贯过,状元及第御前饮宴过,人生最最繁华的一面在短短的半生之中被他走马观花的历尽,现今的心思沉静,不再倒卖奇货,倒是干起了代写书信的营生。
边塞多戍人,大多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到了边关,书没念过,大字识不得几个。可是家里总有那么几个牵念在心尖儿上的人——什么白发苍苍的老母,咿呀学语的幼弟,情窦初开的时候邻居家的豆蔻少女,人面桃花。自己在边关,将军白发征夫泪,转眼间年华不再,垂垂老矣,越发想着故乡的桃红柳绿,越发想写那么一封有血有肉的家书。楚何字好,人也好,生得漂亮,天生就是书生的皮囊。待人谦和,而且价钱公道,每天都有十几封的家书从楚何笔下飞向那遥远的故乡。一年下来,楚何也就和街坊熟稔了起来。东家长,西家短的也能聊上两句。边塞民风淳朴,有点胡人的豪爽,姑娘家的也不像长安的闺秀那般扭捏,大着胆子红着脸来问楚何有家室了没有。别看楚何曾经翻云覆雨等闲间,长安市上,烟花巷陌,睥睨天下的人。可是面子不是一般的薄,半天都想不出说什么好,冷冷地来了一句:“没有”,更找来姑娘的调笑。好在是街坊的阿婆看得有趣,好心解了围。
日子就那么一天一天的过去,楚何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大胆的少女,而街坊阿婆也时不时地向楚何说说小镇上的姑娘。阿婆的声音很好听,有着苏杭女子的软糯,说起来这些事情,有点娓娓道来的意思。楚何总是笑,也不打断阿婆,也不附和,日子久了,阿婆也是一头雾水。
某个小雪的下午,阿婆上门来喝一碗茶水。仍是讲小镇的姑娘。楚何看着阿婆,缓缓地问了句:“你不也是一个人么,就没想过找个人?”
阿婆端着茶水的手一抖,半天不说话。窗外的雪花纷纷飘落,楚何开口:“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另一个人山盟海誓白头偕老的。”
阿婆看着楚何,又听见他说:“不然江南的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没有结局的誓言。红颜弹指老,刹那不芳华,到头来,什么人面桃花,什么死生契阔都不过是一场太美的梦境。”
“记得那个时候,江南的小村庄柳城有间小小的书院,书院里孩童朗朗念着诗书,都做着一个状元梦。那时候呀,有个少年说他要纵马疆场,另一个少年说他要位极人臣。都是出将入相的大志气。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已经是十年沧海,如同话本传奇的美好,两个少年高中金榜,一个武状元,一个文状元,羡煞了一代举子。”
阿婆端着茶水,眯着形状姣好的眼睛,听的仔细。
楚何说,:“只可惜后来那文状元在金殿上犯了龙颜,天子盛怒之下罢了他的官,去了他的功名。一朝失势,文武百官竞相倾轧,长安之大,竟然就没了他的一个容身之地。于是啊,那文状元去了漠北,想着那里还有个曾经说着要同器同荣的人,想着那里还有个认认真真听他说长大之后要位极人臣的莫逆之交。可是呢?那时候,武状元正是得意的时候,塞外好风光,少年得意,纵马千里不甚惬意。看着远道而来的落魄书生,明明是自小看得烂熟于心的面容,可是那个时候看来啊,却是陌生的可怕。”
“一边是书生落魄,残卷瘦马,说不如归隐江湖,此生仗剑逍遥的过一辈子,日子再苦,居无定所,也好过朝堂上人心险恶,身不由己,可是另一个人呢?正是得意轻狂的年纪,说这世间哪里有那么多的险恶,天下苍生望不休,他定要镇守江山,一日封侯。”
“那时候一言不合,曾经比肩而立相视一笑又得上什么?书生只身离开了漠北,带着那么几件青白色大氅回了长安,一桩布幌子撑起来,谁说长安城里居大不易?奇货可居,有的是达官显贵竞相抬价,什么东西沾上权势二字也能值上千金,一来二去,他走南闯北,靠着那些商人的小奸小恶,竟然也成了长安城里首屈一指的大商人。而远在漠北的他也是战功显赫,成了泽被一房的大将军。”
“可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天下之大,容得下那些囤积居奇,手腕灵活的商人走卒,容得下那些阿谀奉承,八面玲珑的小人官吏,可是独独容不下直言劝谏刚正不阿的殿上臣子,容不下手握兵权锋芒毕露的将军。”
楚何微微的眯起眼睛,像是想起了什么迷离的往事,漠北的风沙太大,回忆这种不真切的东西总是太轻易的就被风沙吹散,他叹了一口气,声音微弱,可是听在阿婆的耳朵里却是无法形容的沉重。
“那年的冬至,书生收到了一封信,泛黄的草纸,带着干冷的味道,空无一字。然后,漠北那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因为谋反被处决的消息便传遍了长安城。听城南茶馆的说书先生眉飞色舞的说:那时候漠北冬色凄凉,铺天盖地的下了一场大雪,那大将军一身戎装风神俊朗,任副将把他推上城门,眼见着一把军刀将要落下,大将军放恣一笑,向着咱长安城的方向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我不再求万里封侯,只求有朝战死沙场,你肯记得,每年冬至,为我烧一份供奉。身后壮汉手起刀落,一颗人头滚下了城门,听说脸上还带着三分笑意。啪!说书先生醒木一拍——预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再然后呢?再然后还有什么呢?”楚何抿了一口茶,喃喃自语,“是啊,我这么可能不记得冬至的时候为他烧一分供奉,这漫天的大雪那一朵不带着我心尖儿上的血色?只是可惜,他却不是战死沙场。”
楚何缓缓说完,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此时正是黄昏,阳光顺着窗户照射到屋里,干燥的灰尘染上了一点绚烂的颜色,阿婆抬起手,想要捉住那些凌乱的灰尘,却终是空手而回,无意识的撩过鬓角,眸光流转,好似哪一年秦淮河畔红楼上遗落了手帕的女子。
不知是谁哼起了婉转的歌谣,若有如无,就像是那年琵琶声里谁暗自丢失的心思。
斜阳西下,镀尽豪杰,相思无觅处。
这篇文章和《刑官》是一个系列的,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结构章节都要好过《刑官》,不是特别善于写那些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眼球的东西,喜欢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希望大家喜欢。
下一篇会是一个有关于教书夫子的故事,风格应该还是这样,但是我相信会有进步的,希望大家继续关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相思无觅处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