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新帝 ...
-
明德帝六十五岁时薨,太子呈逸登基,年号丰乾,称桓玉帝。
二十一岁的帝王,风华正茂,有勇有谋,机智过人,于国事上兢兢业业,识人用才,提拔年轻的新秀,对老臣犒赏贬斥,持正不偏,太皇太后与太后也很是放心,安于养老。
丰乾二年
桓玉帝深夜仍旧在正阳殿内批阅奏折,随侍的是五品翰林方裕书,乃是前丞相的外孙,也是桓玉帝第一届科举的状元郎,深的皇帝喜爱,经常夜住皇宫,与皇帝议政。群臣心里都明白,这五品的翰林,方大人是做不长的,必是很快要升官的。
状元郎翰林面若桃李,眉目风流,此刻站在皇帝一边,整理各处不同色的奏折。选重要的先给皇帝批阅。
桓玉帝正在看着紫色镶边的奏折看着,边看边皱眉,转头看着方裕书低头整理奏折的身影,有些许的迷离失色,转而回神,正了神,轻声低问
“方爱卿,对我阑朝四边小国到底是何看法?”
方裕书听到皇帝询问,恭敬的低身。
“回陛下,东有罗族,伐骆族,异族彪悍,但其游牧,小部众多,矛盾众多,虽然对我东部常有掠夺抢盗,但只要严防,也是不怕,暂时难成大器。西有黎安国,虽然铁矿丰富,铸艺精湛,但土地贫瘠,米粮布匹不多,吃饱穿暖都有问题,人口稀少,我朝只要严格控制对他国的米粮,也是不怕他出异心的。只有南北方,南有百纳,深山密林,往上有靠海边界,毒虫雾瘴,易守难攻。北有叙国虎视眈眈,兵力强壮,对我朝多有侵犯之意,且多次有探子来报,他们有意跨白头山脉,绕过荡水长河与黎安国交好,恐怕是看中了黎安的兵器多精。我们须多加防范,恐成大患。”
方裕书,中规中矩的就四周情况汇报了一番,只在北叙国的时候,透露了其有意与黎安国之间的结盟。
桓玉帝皱了皱眉,方裕书所说,他差不多也都知道,只这北叙与黎安有接触的意思,让他有些烦躁。
北叙是阑朝的心腹大患,北叙王科目遮胆大心细,虽然阑朝呈井字之势隔开了四边互接的边疆,但这科目遮尽然妄图跨过白头山与黎安有交,其心可疑。
黎安有器,北叙有兵,这两者勾结,真是够阑朝头痛的。
百纳虽然地大不逊与北叙,但百纳依靠密林,毒虫雾瘴做屏蔽,吃穿不愁,却没有什么强壮的兵力,乃是安于现状的,百纳王族依着先祖誓言,固守百纳,并无意出百纳,与阑朝也是结了永好的,只要百纳王没有脑袋被门夹了,是不用忧虑的。
东部游牧部族众多,纷争不断,自己都打得火热,各部都是矛盾重重,是要挑拨得当,他们自己打得欢乐,自然不能将手还伸向阑朝,边界的讨扰只要守兵得力,也是不怕的。
桓玉帝放下奏折,走到窗边,推窗望月,此时正是初夏,明德帝去年四月薨,他登基也不过一年三月多,虽然勤恳于政事,但朝中元老仍有不服,尚未坐稳这宝座,却闻西北有动作,不由得有些焦虑,眉头紧皱。
方裕书看出帝王有些焦躁,轻捧茶盏上前。
“陛下莫急,总是会有对策的,这任黎安王也不是昏聩的,却最是是胆小,过几日遣使臣西寻,敲打一番,怕是不敢有大动作的。北叙王虽想跨白头山绕河相交,也要那黎安王敢接他的好意不是。”
桓玉帝听罢细想,眉头舒展开来,转头看着方裕书奉茶站立的身姿,眸色深沉的浅笑。
“方爱卿所言甚是,朕倒是糊涂了,只顾着北叙王野心勃勃,却忘了黎安王胆小怯弱。”
说着抬手去接茶盏,转而却是绕过茶盏,握住了方裕书地手。
方裕书并未慌张,依旧端着茶盏稳稳的,抬起头来,看着桓玉帝,面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