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重阳登高 ...
-
霜秋气象,正如初唐才子王勃所写:“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虽然秋高气爽,清凉宜人,但京中业已落木萧萧,百草枯黄。只有半抱京城的层碧山似乎得天独厚,依旧不减翠色,成为城外的一大奇观。
这日正是登高戴茱萸的重阳佳节。京城旧俗,重阳节照例要登层碧山望远。从清早起,便有一拨又一拨人流涌出南城门,涌向五里开外的层碧山。人群中有骑马乘轿的王孙公子,也有青衫飘飘的文人墨客,更多的则是扶老携幼的平民百姓。
棠福一家也在人群中。棠氏夫妇合骑一头大青骡,两人衣装都比原先体面几分,正兴高采烈地说笑着。鱼娘鬓边簪了一朵绢花,喜气盈腮。一位脸色红润的蓝衣少年与她同骑在另一头骡子上,双臂环过鱼娘,手中握着缰绳。两人不交一语,只默默坐着,缓辔而行。
骡子忽然停住。鱼娘一怔,只见前方众人都已止步,似乎在窃窃私语。鱼娘回头看看蓝衣少年,很容易就发现了他眼中的不快。鱼娘不明所以:“寒生哥,这···”
寒生愤愤道:“官差封山!哼···”
果然,层碧山二里外,数百官兵纵马驰骋,已将层碧山合围。看他们的服色,竟多是拱卫京城最精锐的骁骑兵!
是谁?竟有如此炙手可热的权势,能调动骁骑营封山?百姓看清了情形,登时议论纷纷。不少富家子弟更是吵嚷不休:
“谁这么缺德,重阳节封山?”
“吃豹子胆啦,连骁骑营的人马都敢调!”
“这儿可是天子脚下!即便皇亲国戚,也不敢这样横行跋扈啊!”
骁骑兵对百姓的抱怨置之不理,只大声吆喝着挥动马鞭,驱赶众人回城。有人不小心被马鞭带到,立时多出一条鲜血淋漓的伤口。京城外尘土飞扬,小孩哭大人叫,宛如无主乱世。
棠氏三人从松花镇里的小渔村进京过节,却败兴而归。棠娘子等人怅恨莫名,棠福则一路破口大骂,声闻数丈,直到众人瞠目而视,他仍自滔滔不绝。棠娘子轻拽丈夫的衣袖,试图让这场叫骂止歇。棠福猛力甩脱,继续骂道:“这帮只会欺压小老百姓的东西!有权有势就了不起了?风水轮流转,等老子翻了身···哼!”
寒生婉言相劝:“棠叔,您消消火,气坏了身体可不值啊。咱们小老百姓,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就是福气,重阳节不能上山,也不碍事。今晚小侄在祥云楼登台杂耍,早在楼下预订了酒席。您二老和鱼娘妹子只管吃饭看戏,小侄下台后就来敬酒,您看行吗?”
听了寒生的话,棠福觉得心里十分熨帖,便不再叫骂。棠娘子轻声笑道:“寒生这孩子真是伶俐,难怪能在京城闯出名堂。咱们闺女在家淘气得惹人头疼,可一坐到寒生身边,就文静多啦.”棠福也笑了:“难得,难得!”
鱼娘听到父母打趣,顿时羞得抬不起头,只偷偷抿嘴而笑。寒生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双手将缰绳提得更紧了。
层碧山中不仅是登高过重阳的胜地,简直是个世外桃源。鸟雀啁啾,嘉树清圆,各类草木分布整齐,望去一片翠色,深浅有致。正因层层叠叠的绿意绵延不尽,令人赏心悦目,故而山名“层碧”。
山间小径旁,一道潺潺溪流蜿蜒而下。不知何时,有人在水边设一草亭,亭中有石凳,好让路人歇脚。石凳两侧的绿草中点缀着怒放的野菊,显得格外艳丽。亭后是一片白杨林,树叶在风中簌簌有声。
远处山路上隐隐传来人声。不多时,两名男子来到溪边站定。在前之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仪表衣装甚为不凡,显是达官显贵。他身后之人则白须飘飘,翩然而立,举止隐隐然有高士之风。二人气度迥然不同。
白须高士望着一泓清水问道:“岳相爷,听闻您找寻不才已有多日。当年您曾慨然一诺,只须令千金被选入宫,便放不才优游山水。而今令爱早已跃入龙门,不才亦该挂冠南归。相爷一诺千金,为何要因区区不才背上出尔反尔之名?”
岳丞相淡淡一笑:“秦先生且勿动怒。小女承蒙先生教诲入选宫中,岳某至今感激不尽。无奈近年多事,延误了先生归期,岳某深感抱歉。今春先生不辞而别,岳某数度遣人寻访无果,本不敢再次相扰,但眼下有几件非常之事···若无先生出谋划策,岳某实在独木难支啊!”
这位白须高士,便是两月前住在松花镇的秦先生。早年他颇有才名,被岳丞相延纳入府,待如上宾。他于诗书礼乐均造诣非凡,因感岳丞相礼贤下士,便受聘做了其女凤仪的授业之师。凤仪入宫后,秦先生一心想去游山玩水,数次请辞未成。后来他索性不辞而别,一路南遁。为避岳府追踪,他隐居在海滨的松花镇,成为一家鱼行的账房先生,也时常代写书信。谁知不足一年,他便被岳府发现了踪迹,只得再次入京。
听丞相装腔作势地诉苦,秦先生无可奈何地叹口气:“相爷,秦某区区一介书生,何堪大用?相爷又何必一再强留?”
丞相笑道:“先生何须过谦?先生瞒天过海的才略,李代桃僵的胆识,岳某久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秦先生脸色微变:“相爷何出此言?”
丞相对秦先生的话置若罔闻,只随手指点着上山的道路:“喏,沿此山道曲折向上,便可到达层碧金顶的白衣庵。你我既来此登高,焉能不攀金顶?不瞒先生,庵中住持解缘师太,是小女凤仪的寄名师父。此人佛学深湛,言行超然,听她讲经说法,真令人神清气爽啊!”
世间常有父母令幼童拜出家人为寄名师父,以换取一张“寄名符”,希图求得神佛庇佑,使儿女顺利长成。
秦先生正犹豫间,瞥见了绿草中的野菊,当下也不答话,径自奔向草亭。岳丞相微微一怔,便见秦先生采了几枝最娇艳的菊花,笑容可掬地插在衣襟上。丞相不禁抚掌大笑:“重阳佳节,世人登高插茱萸,先生却登高戴菊花,果然与众不同啊!”说话间,他已走进草亭,在石凳上落座。
秦先生也踱入亭中坐下,淡然答道:“东晋陶公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秦赋的胸怀,虽不能与安贫乐道的陶公相提并论,但归隐田园的心情却别无二致,还望相爷成全。”
岳丞相赞道:“先生这闲云野鹤的心境,真可直追陶公。岳某若一再强留,岂是君子之道?不如我二人结伴游山,一路观秋色,赏菊花,兴尽而归。今日之后,先生去留,悉听尊便,如何呀?”
秦赋喜出望外:“···当真?”见丞相颔首微笑,他忙补充一句:“君子一言?”
岳丞相斩钉截铁地回答:“快马一鞭!”
秦赋深深打躬道:“多谢相爷成全!这就请吧!”
岳丞相望了他一眼,起身便走,秦赋满面春风地跟随在后。自此,二人当真不再谈论归隐之事。
岳丞相一面上山,一面随口说:“岳某与先生知交多年,却从未听先生说起生平。敢问···”
秦赋思及往事,不禁怃然:“往事如烟,红尘如梦,实不足为人道也。”
岳丞相笑笑:“不勉强,不勉强。近日岳某翻遍史书,以寻应变之策,偶然读到一位文士的生平遭际,唉,当真可歌可叹哪!”
秦赋放慢了脚步,低声说:“愿闻其详。”
岳丞相侃侃而谈:“都说南方人杰地灵,果不其然。多年前,有一位才华横溢之士生于那明山秀水间。这文士年未弱冠便考中了秀才,求亲之人自然络绎不绝。父母本欲替他觅一门好亲事,可这文士恃才傲物,最喜独往独来,自不愿为家室所累。父母劝之再三,他仍我行我素。眼见他年过三十,婚事已不容耽搁,父母只得强行逼他娶妻。文士固知父母抱孙心切,但见父母相逼至此,心中不免怨气难平。洞房花烛后,他竟再未走入内室,却不知这一夜已使妻子身怀六甲。十月怀胎后,妻子诞下麟儿,他却仍对妻子冷眼相待。
“这文士如此桀骜不驯,他妻子倒是个贤良柔顺的女子。虽难得与丈夫相见,她仍尽心竭力地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偶尔遇见丈夫,她便苦口婆心地劝夫回房,以慰公婆之心。公婆见她贤德,自然欢喜,却不知儿子心中怏怏。”
听到这里,秦赋惊问:“请教相爷,此人生在何时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