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清朝的物价 ...

  •   清代前期的物价
      一、汇兑关系
      凡顺治至乾隆年间,银1两折算1000文,嘉庆道光年间银两折钱1200文,米麦顺治至乾隆每石(125斤)折钱1000文,嘉庆道光时折钱2000文。
      二、粮食价格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大米每升或为7文,或为9至10文,
      雍正、乾隆初,每升也不过10余文,
      嘉庆十三年,江苏通州面粉1斤计价20文——(1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而1升米现在重1.25斤,1石相当于现代125金。)
      ——也就说,假如一人每月即使吃20斤左右的粮食,一人一月至少要花200文,一年至少2两4钱银子
      三、副食价格:
      1、肉蛋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
      鱼价一般是每斤20文左右
      猪肉是每斤30至35文,
      牛肉约每斤25文
      鸭蛋银1钱(100文)45个,
      鸡蛋1钱(100钱)54个,
      折合制钱百文合买鸭蛋四斤或鸡蛋四斤半,每斤约合25与22文。
      但有的记载鸡蛋16个银4分(400文),鸭蛋60个银1钱5分(150文),
      则鸡鸭蛋每斤均为30文左右。
      嘉庆道光时,
      鱼1斤25至40文,
      猪肉1斤50-60文,少数高价有至70-80文者,
      牛羊肉30-50文。
      鸭蛋每个2文多,
      熟鸡蛋一个4文,每斤应在25至50文之谱。
      2、蔬菜
      蔬菜价格随精细品种不同而有差别,
      道光年间
      黄瓜每斤2文上下,
      白菜每斤1-3文,
      葱每斤5文,
      蒜台每斤8文。
      3、水果
      康熙时,
      枣子每斤16至25文,
      道光时,每斤约40文。
      桃子6至10文1斤,
      梨10至20文一斤,这些都是市价。
      4、食用油
      食油的价格,无论是北方常吃的豆油与花生油,或是南方吃的菜油(亦名清油),都与猪肉的价钱相近,
      康熙时,每斤为30-40文,
      道光时,上涨至70-80文。
      5、调料
      食盐
      康熙时,一斤约价10文,
      嘉庆道光时,同一资料记载,有17-30文者,但最少者每斤仅3至5文,最高达55文。酱醋
      道光时,酱醋一斤大体与食盐一斤之价相当,即每斤20文不等②。
      ——即使一个月吃不了许多到盐,酱,蔬菜,少吃肉少用油——1个月也下不来100文,一年1两2钱银子。
      四、纺织品:,
      1、丝绸
      顺治时,帛1尺18文,红绢1尺60文;
      康熙时,潞绸1尺160文;
      雍正时,山西绢1尺22文;
      乾隆时,白杭绫1尺100文,
      而嘉庆末年,则为150文,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丝绸制品价一般在每尺50文到100之间,每匹银1两2、3钱至2两之间,
      以当时纺织品宽幅多为60厘米算,单单一身长袍至少要21尺,即使用最便宜18文1尺的帛来做,不算手工支出,单单布料也要378钱。
      2、棉布
      康熙年间的红布为每尺17文,雍正时的夏布为12文一尺等
      澄清了上述一些枝节问题以后,约略可以知道,顺治康熙时一般是每尺布10-20文之谱。也就是说即使用棉布做一身衣服,单单布料钱都要300文以上。
      3、棉花
      清代前期棉花的价格,徽州在康熙40至42年为每斤52文至87文多①。从道光六年至十六年,直隶遵化为每斤125文
      ————————————————
      以一人一年三身衣裳酸(冬天一身,夏天一身,春秋一身——内衣等不算,至少要1两银子)
      五、地价
      这个真便宜阿!!!!!!!!!!!
      顺冶康熙年间,由于更多的原因,地价与明初一样十分低贱,有时甚至以田送人,人且不受,上等土地每亩不过数两,康熙后期,地价略见上涨,雍正摊丁入亩,又一度下落。乾隆时,其价稳定上升,但截至末年,每亩价未有达三十两者,
      钱泳《履园丛话》记载:“……本朝顺治初,良田不过二三两,康熙年间,涨至四五两不等。……至乾隆初年,田价渐涨,然余五六岁时,亦不过七八两,上者十余雨。
      忽略……
      六、 工价
      雇工种类不一,有日工(有的名零工、忙工)、短工(或月工、或二月,或为季工)、长工等。
      顺治康熙间,虽每日佣金有二至七分不等(20-70文),个别高的城市佣工甚至高达每日100文、200之多,但多数是每日佣金三至五分,即制钱30-50文。清初的月工工价有一月二钱(200文)、三钱(300文)、1两和1两8钱者,相差三五倍至十倍②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各种工价与清初比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日工工价最少者为30文,最多达200文,但一般的为50文至70文,月工最少者为300文,最多达1500百文,但以800、1000文为常价,长工最少为3000文(年薪三两),最多至20吊(年薪20两),但以10吊一年者为多(10两)。城市或城郊工价高,农村低。
      ——————————————————————
      离乱七八糟加起来,一个人维持一个基本生活水平,一年至少要5两银子
      以一家三口最低家庭人口来算,要维持维持最低生活要15两银子——要是四世同堂,有两个仆人,就算一品大员的俸禄银子也是不够的—— 一年才180两,
      至于7品才45两——按照最低物价指数也只够,奉养父母,夫妻二人有两个孩子,雇一个仆人用的,外加不送礼不逢迎。
      七、官员收入
      1、官吏
      《大清会典》卷二一“文职官之俸”条:“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三十一两有奇”。
      此为基本工资,称“正俸”;雍正以后而“京员(中央机关和京城地方官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称“恩俸”;此外,“每正俸银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加倍支给”,称“俸米”;三者相加,就是清朝公务员的工资了。
      雍正以前清朝官员的俸禄够低的!!!!!!!!!怪不得康熙年间这么多官员借钱过活。2、宗室封爵:
      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一说禄米均减半):
      亲王岁俸银 1万两,禄米 1万斛;
      世子岁俸银 6千两,禄米 6千斛;
      郡王岁俸银 5千两,禄米 5千斛;
      长子岁俸银 3千两,禄米 3千斛;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斛即石,一石合现在125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