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四)大将军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暖花开时?,匈奴人再次侵犯,在上谷渔阳两地杀掠了几千人(根据史记的说法,韩安国是这一年被匈奴打败的)。于是距离第二次出征不到半年,卫青与李息再度披上战甲。

      对于匈奴的连续袭掠,武帝采用的是避实就虚的战略,胡骑东进(雁门、代郡、上谷,渐次往右,到渔阳,已经在渤海之上,右北平更在渔阳东边),汉军西击。目的是为了收复河南(河套,黄河南)地区和秦长城,以保卫边郡,更重要的是保卫京师长安的安全。

      卫青率领精锐骑兵从云中出发,越过西河,度北河,绕道匈奴后方直扑高阙,切断了河南匈奴与东部王庭的联系。然后转头向南,进入陇西,突袭在河南地区游牧的匈奴白羊楼烦两部,白羊王楼烦王北逃。卫青这一战斩首两千多级,缴获全部战车与辎重。收复河南之后,卫青巡行了榆谿古要塞,越过梓岭,度过北河,继续讨伐并攻破匈奴浦泥、符离两部,俘虏三千余人,并得到马牛羊一百多万,河套地区完全落入汉军掌控。卫青胜利回师,被封为长平侯,加三千八百户食邑。卫青的校尉苏建和张次公也因军功封侯,其中苏建封一千一百户为平陵侯。

      (注:云中郡,郡所在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在黄河几字形右上角的地方,再往东就是雁门。西河,指的是内蒙古山西到陕西这一段黄河,也就是几字最上方那一横。梓领,是山名,也有人说是塞名。北河,今内蒙古乌家河,也是古代黄河主河道的一部分。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往北是阴山和阳山的交界,再往北是漠南匈奴右贤王的辖地。符离,塞名,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卫青此次出师的具体时间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估计是在正月以后,三月以前。整个战程,从云中向西向南绕了黄河半个几字,从陇西回长安,不足两个月。以此可以看出卫青领兵的风格偏于凌厉,打起仗来可是一点也不温和退让,以后这种风格被小霍继承和发扬光大。在看整体战术,这位年轻的将领此时已经具备了一个统帅的韬略和目光。

      战后,武帝在河南地区沿黄河置朔方、五原两郡,命令苏建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同时修缮秦蒙恬所建筑的秦长城。同年夏天,又从内地移民十万到朔方充实边防。

      对照主父偃的传记,可以看出设置朔方城是主夫偃的主意,他曾经对武帝极力进言说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天险,蒙恬便在那里修筑长城驱除匈奴,内则节省了转运戍漕的人力物力,是开疆扩土,消灭匈奴的根本。当时公卿们说不利,公孙弘更以秦时曾经发动三十万人在黄河北筑城失败的例子反对。但是武帝依然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应该说武帝还是颇有眼光的。以卫青恬淡的性格,数次对武帝推荐主父偃,很可能是惊叹于主父偃的才能,相信也从他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

      (评:钱穆曾经说汉都在长安,匈奴据河套,是对长安的最大威胁。卫青取河南,置朔方,从此长安开始没有烽火甘泉之警。钱穆也提到,汉与匈奴东西横亘,匈奴王庭偏在东,长安偏西,所以匈奴利于东侵,汉军利于西征。建朔方城,放弃上谷渔阳等地,实际上是弃守为攻。此后河南地区成为出击匈奴的重要基地,加上右北平的李广,应该说匈奴两翼都受到威胁。然而卫青河南之战,不仅仅是收复了战略要塞河南和秦长城,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使匈奴失去了水草肥美对其生存发展都十分重要的河套地区,削弱了匈奴的力量。所以卫青的第三次出征虽然杀敌不多,对于巩固北部边防以及后来对匈奴的战争,却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这次出师,卫青是全师而还,这就是说伤亡很少,不能不令人佩服。)

      西汉朝廷移民朔方城的时候,同时迁徙郡国豪杰以及家财三百万以上的去茂陵。关东大侠郭解家贫,却也在迁移名单上。当时卫青替郭解求情,武帝依旧没有听从这位刚刚离了大功的车骑将军,说郭解一个小百姓能够让将军替他说话,可见家里不穷。

      (评:参看《游侠列传》,可知郭解少年时期残忍狠毒,心里不痛快的时候杀人很多,但是为人讲义气,为了朋友不但可以两肋插刀,也可以牺牲生命,同时藏匿亡命之徒,盗墓铸私钱,完全是一个□□大哥的形象。直到年纪大了,才开始检点自己,以德报怨,喜欢行侠仗义,但是依然是杀人不眨眼。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所谓的关中贤人豪杰都争着交往。他杀了人,有人竟然把告状的杀了。他逃亡的时候,坦然将情况告诉收留他的人,而收留他的人为了不暴露他的行踪宁可自杀。它的门客因为一个儒生说郭解不是贤人就动手杀了这个儒生。种种情况,明明白白就是一个混□□的。而以卫青的为人,会替他求情,一则可能是当时社会尚武崇侠,虽然有约法三章在上头,也不怎么当回事。比起郭解,后来小霍明目张胆射杀李敢也不过而而了,都有点从义气两个字出发。卫青是军人,袍泽之间最重义气,对郭解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感。再则,卫青少年贫苦,也许和郭解是旧交。又或者卫青新立大功,郭解的朋友以为武帝会看卫青情面,故此请托。无论如何,武帝没有因为卫青而枉顾国家法律。我再次坚信,卫青没有跟武帝搞BL。)

      这一年,也是中大夫主父偃从荣极到辱极到一年。正月,武帝听从他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也可以推私恩将封邑分给其他子弟,不动声色地削弱诸侯势力。藩国既分裂,对中央的威胁就减轻,以后再也没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将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迁到茂陵也是主父偃的主意,对内充实京城,对外就近监管消除可能挑起百姓作乱的人,实在是个不必诛杀就可以消除祸害的好办法。郭解无疑是乱众之民,武帝是不可能绕了这样一个祸害的。

      秋天,主父偃揭发燕王刘定国的私事,燕王自杀。又揭发齐王□□,于是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将当年游学贫困时抛弃他的兄弟宾客都召集起来,给他们五百金后绝交。齐王怕他揭发自己的隐私,因而自杀。主父偃被告受贿,逼死齐王。武帝将他交给官吏审讯,主父偃承认接受诸侯贿赂,但是不承认威胁齐王。御史大夫公孙弘坚持齐王自杀主父偃是罪魁,于是主父偃被灭族。

      (评:主父偃被杀的原因和晁错是一样的。推恩令下来,总有诸侯不服气。赵王告他,是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武帝杀他却是为了安抚诸侯。以主父偃之功,落得这样的下场,只能说明武帝确实是个合格却狠酷的君王。不过,对于这个下场,主父偃自己应该是有所准备的。当时的大臣都畏惧他那一张嘴,争着向他行贿。有人劝他不要太横行,他却说: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宁可倒行逆施。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汉时人的一些特点。主父偃死后,当时的宾客也跑光了,朝堂上添了不少落井下石的人,只有孔车替他收尸,武帝认为孔车忠直,奖赏了他。从另外一方面想,主父偃之所以骄横,大约也是摸透了武帝的脾气,武帝喜欢的就是这种性情直爽硬气的人,比如以后的小霍。卫青跟从武帝这么多年,不会不知道武帝的脾气,然而他依然选择了温良恭俭让,或许就是看多了这些权臣的朝贵夕族。即令小霍,如果不是去世早,又有卫青在一旁督导看顾,以他的个性发展下去,很难说会有什么下场。只是又一个权臣横死,而且是一个朋友,卫青的心理必然别有一番滋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