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全 ...
-
在看《现代文学三十年》,20世纪初的文坛撕逼真好看,给你们看几种民国文人的风骚操作。
1,装对家,黑装粉,自导自演一出年度大戏博关注
“但文学革/命的主张,在思想禁锢的‘无声的中国’一时还没有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发难者们甚至有点寂寞。于是(1918年3月)钱玄同与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2,挂墙头,深扒皮
“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新青年》还将林纾含沙射影诅咒文学革+命领+袖的小说《荆生》全文转载,逐句批驳。”
以及感谢林纾先生花式自黑勇送人头的辣鸡操作——
“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3,抓典型,撕群体,打破对方人设
“1922年,又发生了与学衡派的论辩。”
“他们也甚为激烈地贬斥新文学提倡者无非是‘政客诡辩家与夫功名之士’、‘标袭喧嚷,侥幸尝试’,‘提倡方始,衰相毕露’。”
“对此,鲁迅发表了《估学衡》,抓住一些实例以揭破此派‘学贯中西’姿态下的窘迫。”
然而,这场争论本身就证明了撕逼时只有立场没有对错,只要是撕逼就很难就事论事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是在艰难的条件下发生的,要冲决旧思想的束缚,势必采取激烈彻底的姿态。在那种激进而浮躁的历史氛围中,难于认真思考文化转型与选择的复杂性,也难于接受论争对立面某些可能合理的意见。”
最后,感慨一句,迅哥儿撕逼真厉害。3页的撕逼实录,他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猛士出现了4次,次次都是重拳。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周作人、鲁迅也给该刊撰稿,实际上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
1918年,“鲁迅则写了《关于<小说世界>》等文,指出‘鸳鸯蝴蝶派’借白话和通俗刊物流布,不过是‘旧文化小说’的‘异样的挣扎’。”
林纾攻击白话文运动,“李大钊、鲁迅等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
1922年与学衡派论辩,“鲁迅发表了《估学衡》”
……
……
……
向大佬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