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我辈 ...
-
不待他说完殷梨亭已闪身而出,只见门外有条血葫芦似的大汉正仰面朝天趴在地上,他身旁黑色骏马垂首拱耸主人,悲嘶不已。
殷梨亭来至这人身前俯身相视,见他胸口伤痕虬结,凝出大泼黑血,而鼻间气息微弱,显是命在旦夕。这时宋青书也已经赶到,目光在那汉子身口上一晃,惊疑不定,“六叔,这人是谁?你可认得?”他话刚出口,那汉子突地手足一阵抽搐,本已浑浊黯淡的目光陡然亮起来,挣扎道:“谁,是谁,是闻兄弟?”
殷梨亭见他命不久矣,心中略感不忍,低声应道:“在下武当殷梨亭。”
那人啊啊出声,眼中一点亮色逐渐暗淡,“原,原来是武当,武当派,闻兄弟,闻兄弟他在不在?”
殷梨亭见他眼神涣散,瞧出其此时无法视物,黯然道:“此间除了在下和宋师侄,并无外人。”
那汉子哦了一声,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蓦地又重重咳出一大口血,就在宋青书以为这人就此含恨逝去之际,突然听到他喘息半晌道:“殷,殷大侠,看在武林一脉份上,在下有一事相求。”
殷梨亭闻言一怔,还未开口便听那汉子续道:“在下,在下明教,明教川北分舵唐华。”
宋青书大惊,失声道:“原来你是明教中人!”
殷梨亭面色一沉,伸手掀开这汉子的右袍角,果然内里刺了团白色火焰,遽然起身,一言不发掉头便走。
唐华虽神志混乱也觉出生变,眼前一团光影将要离去,悲苦绝望之下一股力气不知从何攒起,高声大叫:“我明教中人本来死了也不求人!不过当下咱们川陕抗鞑子的好汉就要白白折进几千条性命,武当派的大侠就眼睁睁的看着么!”他牵动心肺,一句话未完口中鲜血狂喷。
殷梨亭本已步出丈余,听到他这话生生止住去势,转身问道:“什么抗鞑子?”
唐华听他动问,精神陡涨,断断续续的道:“咱们,咱们川北分舵郭舵主这些年来络了大批武林同道,只待,只待今年中秋在太平举事,可,可不知怎么竟被鞑子得知,留守川北总舵的兄弟都被鞑子,鞑子杀得一干二净,狗鞑子还要去太平把大伙一网打尽,我好不容易捡了口气,可熬不到去太平报信啦,只能来找凤城找闻兄弟,可,可……唉,我死不打紧,可,可我们几千条大好川北男儿死不得,死不得,还望武当派大仁大义,給我太平兄弟们递个消息,姓唐的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说到最后他声息转弱,一滴浊泪沿着血污了的面庞蜿蜒而下。
宋青书耳听他一字一句,不免又是激荡又是难过,他对明教自无什么恶感,张口便欲应允,话到嘴边总算忍住,抬头向师叔看去,见他长身而立,面色凝重,一双清黑的眸子在这欲来的风雨前愈发深得看不透。
他忐忑不安,良久之后,忽然听到殷梨亭长长叹了口气,涩声道:“好,殷某在此立誓,定前去太平送信。若违此誓天地不容。你就好好去吧。”
唐华闻之大喜。他本伤重难治,只因此事悬心,一口气吊在胸口苦苦支撑,此时得此一诺,心头大石搬开,咧嘴一笑,就此死去。
层层乌云蓦地蹿出一道白色电光,过了少顷,轰隆隆的雷声接二连三炸响。
酿了许久的暴雨终于倾盆而下。
宋青书恍若不觉,他在村外这片野坟地上刀剑并用挖出个大坑,将唐华的尸首埋了进去。
这兵祸连绵的凤城外又默默多出一座新坟。
坟中人只不过是个小人物,小到名字在原作里都不曾出现过,若宋青书不曾来到这个世界,若不曾在他死去时邂逅这短短一面,亦永远不曾知道这世上曾有这样一个人。
他家在哪里,师承何处,故乡可有父母娇儿倚门而望,这些宋青书统统不得而知,也永远无法知道。
他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拖着必死之躯奔波数百里,只为救同道。
大雨瓢泼而下,浇得宋青书眼前一片模糊。
千年百年,这片大地上的民族千疮百孔,几曾灭绝,然而它始终屹立,始终绵延。
宋青书沉默良久,忽地提剑。
剑锋到处,新坟木碑上留下几个深深大字――汉人唐华之墓。
他回过头,见殷梨亭远远负手而立,神情肃穆无比。
一个时辰之后,叔侄俩策马雨中直向太平而去,如此急急赶路,到了荣山界已是月上中天。
两人找了家客栈住下,回到客房后宋青书更换沓湿了的衣衫,心下惴惴。两人这一路上都未交谈,宋青书知师叔不愿与明教有所牵扯,眼下却为其奔波,不知这位小师叔心中滋味如何,想到此处,目光不禁朝他探去,却见他也正朝自己看来,两人目光相对,同时哑然失笑。
半晌宋青书收了笑,向殷梨亭深施一礼,道:“多谢六叔。”
殷梨亭低头挂好长剑,微笑道:“青书你这是干什么?”
宋青书郑重其事的道:“六叔你对明教深恶痛绝,现下却为了明教奔波劳走,这番心胸当真令我佩服。”
殷梨亭面色一沉,斥道:“什么明教,是魔教!”这番倒有几分莫声谷的架势,直看得宋青书眼眶一热,却听他慢慢的道:“魔教倒行逆施,我恨不得手刃魔教中人方能解此大恨,然而此事牵扯抗元大业,我纵鲁钝,又焉能置大义于不顾?”说着微然一哂。
蓦然之间,一声黯然叹息盈上他的心间。
若不是这水火天下,定会抛下一切和你远走天涯,可是如今,如今……
男儿到死心如铁。
窗外细雨淅淅沥沥,直如当年。
殷梨亭转眼望向窗外,无星无月,漆黑永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