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程侯叛乱平定后不久,恰逢皇太子成年,皇帝亲自为他行了加冠礼,并下令大赦天下。王亭之得到了家财充公、削职为民的恩旨,生活窘迫困苦,只能靠嫣华做女红、替人缝补绣衣来维持家计。她终日蓬头垢面地在屋中忙碌着,过往的邻里看见了,都很可怜她,说:“侯府的千金落到了这样的地步,真是一段孽缘啊!”

      嫣华的母亲听到女儿的近况后,整夜哭泣,要求嫣华的父亲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善待。嫣华的父亲渐渐被她说动了,这时九妹却说:“这样不好。既然是夫妻,曾经也共富贵过,为什么这个时候就不能共患难呢?”

      嫣华的父亲认为九妹的说法很对,便也不同意让女儿归来。嫣华的母亲哭得双眼都瞎了,人们纷纷痛骂九妹心狠,连对家中的兄弟姐妹都不留一点情面。王亭之与嫣华听说母亲病重,上门来探望她,嫣华待九妹一如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九妹却对王亭之夫妇冷嘲热讽。

      九妹对嫣华说:“你如今要忍受这样的磨难,都是因为你丈夫福分太薄的缘故啊!你又何必再为他省吃俭用,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铜钱供给他买笔墨书籍呢?还不如折断他的笔,烧掉他的书,把那些不该属于他的东西统统扔掉!”

      王亭之难以忍受这样的耻辱,从此更加发奋,勤学苦读。不出三年,王亭之金榜题名,王氏一族再次跻身显贵的行列。这时候人们又都说:“果然是天赐的好姻缘。”

      九妹流着泪说:“恩爱夫妻也该到头了。”

      王亭之接回那些昔日遣走的妾室,又新纳了许多美貌的歌姬,她们就联合起来一齐排挤嫣华。王亭之对此表面上不予过问,暗地里却颇为纵容。

      嫣华回到家中向九妹哭诉,九妹说:“当初我曾经劝告过你,你却依旧当我的话是小孩子们任性时候的戏言。”

      嫣华说:“请为我指明一条道路。”

      九妹说:“你还能有怎样的道路?你如今要做的,自然是与他分道扬镳,再也不要回到那个家中去啊!我愿意为你去请求伯父,让他把你留在家中保护,不让你再受人欺凌。”

      嫣华痛哭失声,说:“我实在是抛不下我的丈夫,又割舍不掉我的孩子,就只能辜负九妹的一番好意了啊!”

      皇帝授予了王亭之戎州州牧的官职,把他派到了南国摩罗耶王的封地上。政和十四年的孟春,云岭之南大旱,持续四个月未曾蒙获半滴雨露,转眼间万顷作物颗粒无收。到了仲夏时节,摩罗耶王举兵叛乱。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怒,命令贤王即刻出征讨伐。一方面是帝国王师的强硬镇压,一方面摩罗耶王军队的残暴杀戮,不到半个月,南国全境满目疮痍,饿殍遍地。

      同年的秋天,太师与司天监监正率领百余名术士共赴南国,希望能安抚灾民,襄助当地解脱旱魃。当时亲眼目睹的人事后传言,监正祭天祈雨了三日三夜,还是没有结果,只得说:“不是上天不愿意赐下甘露,而是连雨神都决心放弃这块土地了啊!”到了这个时候,民心已经全部失去,流寇们就愈发趁机作乱了。

      临近冬日,霜降雪舞,不堪饥寒与重赋的匪民聚集在大慈悲寺塔前,要求官府开仓散粮,官员没有同意,就引起了暴动。他们砍掉了戎州州牧王亭之的头,挟持了朱提县令唐薮,和一些官兵勾结在一起,抢夺了大量的武器,开始揭竿起义。

      王亭之府中的姬妾一夜之间都逃得干干净净,只有嫣华还作为女主人留在家里,不肯离去。楚家的人把她强行劫持上马车,将她用绳索捆绑,严加看守,好不容易才回到了京城。即使是这样,嫣华自始至终都不愿意进食,到长安时早就是奄奄一息了。

      九妹听到嫣华平安回来了,喜悦得不能自制,几乎要痛哭失声。她散乱着发辫,赤|裸着双足,连衣衫都没有穿戴整齐,一路从内苑跑到大门口迎接。

      嫣华哭着说:“姐妹们都以为我终于能回家了吗?可你们该要知道,回来的这个人,她不是我啊!”

      九妹说:“是啊!回来的这个人是我从小认识的姐姐,那个作为王亭之妻子的人却已经死在南国的土地上了。”

      清平元年,皇帝下诏书,开制科,希望能选拔“非常之人”。诏书上称:凡是品德贤良的贤人、能言善辩的辩士、直言进谏的诤臣,不论是生徒还是乡贡,无论有没有品级,都可以到京城里来自荐。这个诏令一出现,天下的寒门士子无不欢喜雀跃,纷纷奔走相告。他们结伴进京,有的人向礼部投公卷,有的人向权贵投行卷,有的人谈论经书,有的人创作诗赋,各现其才,各显其能。

      这些举人鱼贯入京,数以千计,但最终进士及第的人终究还是不超过一百人。这其中有一个名叫齐霜的少年,年纪还不到弱冠,文采尤其出众,更兼擅长绘作没骨山水画,皇帝便封他做了秘书省校书郎。又有一个名叫文心的青年,是东郡望族出身,中了“拔萃”,被授予了兰台侍郎一职。他们都被当世的人们称赞羡慕。

      到了二月红杏绽枝头的时候,春闱后的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在琼苑饮酒赏花,谈诗论画。时任御史台殿中侍御史的褚凡画了一幅芰荷图,又请文心在上面题了诗。文心在诗中讥笑齐霜身形矮小,却偏偏高居众人席位之上。

      传闻中说,齐霜正是女扮男装的九妹。

      九妹知道众人都不服气他,就站起来对文心说:“我愿意同你一较高下。”

      约定改日两人较量,比试的规则由文心来定,比试的方法由九妹来定,褚凡作为比试的见证人。比试分为三场,文章、武艺、兵法。三场都是文心输了,从此心服口服,便按照约定对九妹言听计从。

      九妹说:“我听人说,你家中还不曾娶一位貌美又贤惠的夫人。我家中恰好有这样的一个人选。”

      文心说:“那就让我也成为你的亲人吧。”

      于是九妹便让他去定国公府向嫣华下聘。

      嫣华坚决不同意再度嫁人,她的父亲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她就说:“这人之前的三场比试都输给了九妹,可见他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不愿意去侍奉这样的丈夫。”

      嫣华的父亲就对文心说:“是我的女儿配不上你。”拒绝了文心的请求。但文心毫不气馁,仍然频频到定国公府来求娶。

      嫣华心中纳闷,就将他找来,说:“我不过是残花败柳罢了,哪里值得您这样的贵人一番厚爱呢?”

      文心说:“小姐与你的父亲一样,都在敷衍我。分明是你们在瞧不起我吧?”

      嫣华问他说:“您出身官宦世家,且曾在东郡当过步军的统领,为什么那三场比试中竟然都会输给一个年轻又没有经验、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子呢?”

      文心说:“因为来参加比试的其实不是那个小子啊!我并没有失败,可也只能算作是失败了。”说着,就对嫣华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嫣华听完后,莞尔微笑说:“与您比试文章的是六妹清华,比试武艺的是五妹新华,比试兵法的是七妹琗华。您一个堂堂男儿一连输给了三个女子,怪不得不敢伸张,宁可承认不及他了。”

      文心说:“我并不是气量狭小的人,败于女子手下也并不是不能对旁人说的事。我来向小姐求婚,是因为你的妹妹们都向我推荐,说你是个能够相夫教子的好女子。我相信她们所说,也相信贵府上的小姐都有过人的才能,所以我是自愿来的,绝不是有人强迫我。”

      嫣华低头沉默了半晌,才说:“希望您今后不要后悔。”

      婚后夫妇和睦,琴瑟和谐,人们又都交口称赞说:“这才是天赐良缘啊!”九妹却终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

      嫣华问九妹:“那时候我不肯与我前夫分开,你很不高兴;后来我听从了你的意见,嫁给了现在这个丈夫,你还是不高兴。这真让我心中不安啊!”

      九妹解释说:“你先前的丈夫出身贫寒,不幸卷入王侯争斗的祸乱,前半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登科为官后,他必然不愿意再结交我们这样的世家子弟,不愿意插足朝廷中的各派党争,更不愿意继续留着你这样一个曾经亲眼目睹过他落魄的人作为妻子。所以我才劝说你与他分开。”

      嫣华点头说:“你说得对。”

      九妹又说:“你现在的丈夫自幼长在贵族豪门,从小锦衣玉食,没有受过什么委屈。他接连输给我们的三位姐妹,受到激将,一时意气用事,这才答应来迎娶你。若是今后发现你并没有他所期待的才能,难免有些失落,很可能会逐渐忽视看轻你。而且他们家门户大,亲戚多,各类人的关系如盘枝错节,你也必然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去,不知道谁是可以信任的朋友,不清楚谁是需要对付的敌人。”

      嫣华再点头说:“你说得很对。”

      九妹抹着泪说:“我劝你与王公子分离的时候,还只是你家中的小堂妹,可以全心全意为三姐着想。可你现在嫁给了文公子,却是缘于我们众姐妹的一片私心。我们为了攀上东郡的势力,希望能够和文府联姻,这才一同在琼林宴上设下圈套。这都是我们一个个都当了官以后才生出的卑劣心思啊!我现在不禁又羞又愧,感到没有颜面来面对你。”

      嫣华抚摸着她的头说:“可以将楚家的家业托付给你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