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第三章(3) ...
-
今晚的天空,除了无垠的黑暗外,什么都没有,就像现在的街道一样。
突然,一个人影闪过,他急匆匆地走着,每隔一会儿,他就停下脚步回头望望,确定没人后,就继续赶自己的路。
他绕过很多胡同,街道,好象是漫无目的,可他的样子却是极度紧张,明显有急事。一盏茶的时间过了,他终于是停了下来,溜进了昏暗的胡同里,没了踪影。
“咚!咚!咚!”
门房披上外衣,嘴里骂骂咧咧的。这么晚了会是谁呢?
开开门,一个黑影迅速闪了进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杨锐!
“杨大人,这么晚了,您有什么事么?”门房肃然起敬地问道。
“我找康先生,有急事!”
门房不敢怠慢,忙插好门闩,通报去了。
康有为睡得正香,就被人叫了起来,心里面自然是挂着火。但转念一想,像杨锐那样谦逊有礼,遵从礼数的人,这么晚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听说,前天皇上召见了他。八成和今晚的事情有些联系。
他披上袍子,便走了出去。
杨锐一见到他,就奔过来了,很着急的样子:“康先生!出大事了!”
康有为一愣,忙问:“怎么啦?”
杨锐从袖口里抽出一本黄缎折子,递给他:“您先看看吧,是皇上给您的。”
康有为接过来,对着烛光,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是皇上的求救信!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降旨整饬,而并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陆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紧急翘盼之至!特谕。”
看完后,他的脑子“嗡嗡”作响,里面只剩下一团乱麻!更别说给皇上想什么对策了。
在一旁的杨锐开腔了:“是表示先把梁先生和谭大人请过来吧,说不准事情还有转机。”
转机?!不可能的,事情打一开始就注定了就注定了结局——失败!变法注定是要失败的。靠他们几个文人能有什么办法?
风吹得窗户时开时关,惹得人心烦。梁启超走上前,把它关上了。
橘黄色的烛光照在他们一张张凝重哀愁的脸上,泪已然湿润了他们的眼睛。现在,他们能做的似乎就是呆滞地看着桌上的折子了。
终于有人耐不住了,刘光第用手掌摸了摸自己的脸,要自己清醒一些:“各位……现在,怎么办?”
声音很低,带着无尽的绝望。可在尾音又有些希望的味道。“对策”他没想到 ,可是说不准他们想到了。
可这句话像投进池中的石头一样,除了听到一些无谓的声响外,什么都没有。
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除掉慈禧这个老朽。因为她才是那些老头子的靠山,如果没有了她。那些老家伙肯定连屁都不会放一个。更不会像今天这样嚣张。
可是怎么除?大家都犯了难,他们十分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老话算是应验了!
“哈!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康有为突然欣喜若狂地喊了一声,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我真是该死!怎么把他给忘了!他手中可是握有七千的新兵啊!”
在场所有的人目光全定格在了他的身上,有些惊异,但马上又十分释然地吐了口气,相互张望了片刻。好象见到了身的希望!
对,那个人,怎么就把他个给忘了呢?袁世凯!他有七千的兵力啊!
不过,他们中还是有人担心——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没有深交的人,行吗?更何况荣禄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呢!
然而,他们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治的心态,终究没有把异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