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西厢外惊闻背后言 ...

  •   韩利家的才走至赵姨娘的房外,房檐下站着的小鹊便迎了上来,悄声说道:“婶子来了!可是要见姨奶奶?”韩利家的道:“小吉祥儿的奶奶方才没了,她老子娘这会子走不开,托我来替她告个假。姨奶奶这会子可在屋里?”小鹊道:“姨奶奶正和钱大娘说话呢。婶子不如回家去,明儿再来。”韩利家的忙问原故。小鹊道:“环哥儿昨儿被学里太爷打了,钱大娘必是要告诉姨奶奶的。姨奶奶还不知怎么生气呢,婶子何苦过去讨个没趣儿。”韩利家的道:“既这么着,我明儿再来就是了。”正要往回走时,可巧李书卿送了赵姨娘的姐姐钱茂家的出来。看见韩利家的,钱茂家的便叫道:“嗳哟!这不是韩妹子么?”韩利家的无奈,只得走过去将小吉祥儿之事回了。

      李书卿已经打听了荣国府奴仆丧事赏银的例,打发韩利家的去了,便回到屋里找出一串钱来,点了五百之数,用一根绳子串了,又抓了几十个钱,用另一根绳子串了,打发小鹊往贾环的屋里叫个婆子过来。不多时来了个五十来岁的女人,手里捧着一个包袱。李书卿正不知何意,那婆子说道:“姨奶奶前儿要的衣裳已经找了出来,都在这包袱里头收着,等姨奶奶过了目,我便与赵二兄弟送去。”说着将那包袱打开,里面装了几件绵衣服,正是眼下这个时节穿的。那婆子一面展开与李书卿细看,一面说道:“都是去年做的,那时穿着还好,如今哥儿的身量长了些,再将就着穿,只怕手腕子脚脖子冷着。二兄弟家的小子穿怕是大了一点,也还将就得。”李书卿问道:“环哥儿怎么说?”那婆子笑道:“哥儿年纪虽小,却是个明白人,姨奶奶贴体兄弟侄儿,哥儿哪有不愿意的?每回新衣裳下来,都是姨奶奶做主,把旧的给了二兄弟,哥儿从来不曾说过什么,想来这回也是肯的。”李书卿道:“你先收起来,等环哥儿回来问他一声,若是他也肯,再送过去也不迟。”那婆子笑着应了一声,又将衣裳一件件叠了起来。

      李书卿正要与她说小吉祥儿之事,小鹊和绣凤带着一个婆子走了进来,小鹊说道:“姨奶奶,厨上送了晚饭来了。”先头的婆子笑道:“我得快些了,莫耽搁了姨奶奶吃饭。”李书卿看看天色,正是未末申初时分,并非异世里吃饭的时辰,因说道:“哪里就到了吃晚饭的时辰?”送饭的婆子笑道:“大约是姨奶奶早饭吃得晚,所以还不觉得饿。”说话间先头的婆子已将包袱系好,捧在手里。小鹊和绣凤两个走至桌前,将手里的捧盒递了过来。小鹊打开盖子,绣凤从里头拿出一双筷子,一碗白米饭,一碗绿豆粥,一碗白菜豆腐汤和几碟菜蔬摆在桌上。小鹊看见捧盒里头已经空了,这才将盖子盖上,接过捧盒放到一旁。先头的婆子看一眼桌上的饭菜,叫道:“嗳哟哟!鱼也不见,肉也不见,菜蔬也尽是腌过酱过的,只有一个白菜是新鲜的,这哪里是姨奶奶的分例,别是送错了罢?”送饭的婆子赔笑道:“我们管事的说,姨奶奶四五日不曾好生吃过饭,忽然间吃些油腻的东西,不容易克化,反倒不利调养。”李书卿原不知赵姨娘的饭菜有多少分例,听了两个婆子之言,暗忖道:“小鹊日日在赵姨娘跟前伏侍的,哪有不知道这个例的,看见不对也不说一声儿,若不是这婆子在这里,只怕就被他们混过去了,还不知要吃多少日的咸菜呢。”因向送饭的婆子说道:“回去替我谢谢你们管事的,说我四五日不曾吃过好东西了,若是明儿还是这般,我可不依。”送饭的婆子应了一声,转身去了。

      先头的婆子看着她出去,恨恨的说道:“这些人也忒不像了!平白地占了姨奶奶四五日的便宜,竟还没个足厌。依我说,索性叫他们将这几日的分例一齐补了回来,都是姨奶奶该得的东西,说起来也是咱们占理。”李书卿道:“常言‘得饶人处且饶人’,若是明儿按着分例送了来,将就省些事也罢了。倒是眼下有件事,非得你去不可。”于是拿了那两串钱出来,都交与那婆子,说道:“小吉祥儿的奶奶没了。你吃过饭往她家里走一趟,替我劝她节哀。这一串五百钱是送给她的,另一串钱你自己留着买酒吃。”那婆子喜的眉开眼笑,说道:“又破费姨奶奶赏酒吃。”将钱收起,捧着包袱去了。

      吃罢了饭,李书卿独自出了门,往四下看时,西边红墙之内的厢房最是高大。于是信步走了过去,才几步便到红墙之下,墙内是一个三进院落,正房较之厢房更加轩昂宽阔。李书卿见那墙上的红砖与异世所用的不同,伸手一摸,只觉光滑细腻且块块严丝合缝,绝非寻常可得之物,心下暗忖道:“什么是侯门公府的奢华,我今儿才算见识了!别的且不去说,只这一道墙,这银子花的,就够多少寻常百姓一世的嚼用。外墙尚且如此,里面的房屋家具又该是怎样的精致!此处已是如此峥嵘轩峻,荣禧堂那里又该是怎样的富丽堂皇?”正在出神,忽听前面有人说道:“姨奶奶这是怎么了?”李书卿举目看时,正是贾环屋里那个婆子走了过来,因说道:“不过是怕积食,出来走动走动,不妨事的。”那婆子道:“大冬天儿的,姨奶奶才好些,若是吹了风,不是顽的,不如我扶着姨奶奶回房去罢。”李书卿笑道:“哪里就那么虚弱了!你快去罢,我自己回去便是了。”

      那婆子转身往小吉祥儿家去了,李书卿朝她过来的方向看去,只见赵姨娘房子北面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心知这里必是贾环的住处,便走了过去。到了墙外忍不住又往那砖上一摸,却是寻常的红砖,磨着手指头,颇有些不适之感。进了院子,里头静悄悄的不见一个人影,唯有西厢房里隐约有说话的声音。李书卿走到跟前仔细听时,只听得一个丫鬟说道:“赵姨奶奶也不问一句就拿了三姑娘的荷包,吵闹了一回,吃了一次亏,倒是学乖了,这回知道先问哥儿一声儿了。”一个婆子说道:“赵姨奶奶这些年往娘家送了多少旧衣裳,哥儿若是不愿意,早说了,还等这会子问呢。若依着赵姨奶奶的性子,便是与三姑娘吵翻了天,也想不起问哥儿愿意不愿意,这竟不像赵姨奶奶平日的做派。”那丫鬟笑道:“这么说,赵姨奶奶竟是换了个人不成?”

      李书卿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无比惊骇,暗忖道:“我原本以为连赵姨娘的姐姐也瞒过了,必是装得极像了,谁知还是露出了破绽。那会子只想着那些衣裳都是贾环的东西,没有不问主人便拿去送人的道理,却忘了这里与异世不同,父母不问一声儿便拿了子女的东西送人,算不得错处。依着赵姨娘的见识秉性,虽说因为不告而取跟贾探春吵闹了一番,只要她还自认是贾探春和贾环的母亲,就不会改弦易辙。好在这一件还可以圆了过去,下回可未必有这样的侥幸了。”悄悄退到小院门口,仿佛才进来似的,一面往正房走着,一面说道:“人都往哪里去了?”

      早有一个穿着桃色袄子的小丫鬟从正房里走了出来,笑道:“姨奶奶来了!”一面打起毡帘。李书卿进了正房,屋子中间三足飞鸟纹铜火盆上焚着香,靠窗放着一张桌案,上头摆了几本书,一个砚台,一个石虎镇纸,一个笔筒插了三五支笔,里头放了两个书架,装了半满的两架子书,除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类,也有官修的前朝国史,历代名家的文集。里面隔出了一间卧房,也有一个焚着香的火盆,东墙下一张床榻,挂着青绒帐幔,衾褥的质地倒也还好,只是颜色素了些,西墙边一个红松木柜子里放着四季的衣裳。李书卿正看着,小丫鬟捧了茶来,李书卿接过来喝了一口,问了些贾环这几日“吃多少饭”,“几时睡的”,“几时醒的”,“几时走的”之类的话,那小丫鬟一一回了。

      及至问到“几时回来的”,那小丫鬟说道:“老爷生辰前一日是戌末回来的,前日是戌末回来的,昨日是酉初回来的。”李书卿又细问原故。那小丫鬟低着头说道:“往日哥儿下了学往太太房里请安,太太留下哥儿在正房说话,所以回来的晚。昨日太太去了舅老爷府上,天黑才回来。哥儿下学的时候,因为太太不在正房,就先回来了。”李书卿道:“这可是胡说!若是太太每日跟环哥儿说两个时辰的话,跟宝玉又要说上几个时辰?跟兰小子又要说上几个时辰?跟每位奶奶姑娘又要说上几个时辰?这谎撒的也忒不像了些!”那小丫鬟急得红了脸,赌咒发誓的说道:“不敢欺瞒姨奶奶!实在是哥儿自己说的,太太留他在上房说话。”李书卿看她的神情,不似有假,心下越发纳罕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西厢外惊闻背后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