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三) ...
-
下了马,随手把缰绳甩给了在门口候着的门房,那门房也是见惯了,只说了一句“姑爷回来了”,就把马牵走了。
周家骥和周家骅走进了丁家的大门。他们没进正厅,而是直接向书房走去。丁家的宅子不算小,十分幽静。可能因为家中的父母和大嫂都去世了,这家里的当家之人,是一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小姐,没有长者,让人感觉整个家里的气氛十分的轻松、惬意。
一路走着,远远看去,两个人的装束很奇怪,如南辕北辙一样不协调。他们一个身穿带着补子的官服,戴着凉帽,插着单眼的花翎。另一个,则穿着浅色的夏季军常服,那是新军的服饰,虽然还能看出旧军装的影子,但它基本上是现代的,长及膝盖的上衣,袖口和肩章是用金色的丝线绣出纹饰,却不是军衔。下面是细腿的马裤,皮制的马靴长及小腿。那真是一身神气的军装,它代表着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将近三千年来封建王朝军事的顶峰-----新军。
周家骥刻意不去看三弟的这一身军装,他也曾穿过,每一个从日本士官学校学成归国的士官生,都是穿着这一身军装走进陆军部报到的。这一身军装,是他们从门外带来的一缕春风,可惜他自己的,很快已经老旧成了枝头的一片黄叶了。
“三弟,决定去那里了吗?”
“还不知道呢,要进行考试,才能分发职位,二哥,你没有经过吗?”
一下子,周家骥的心里涌上了一阵奇怪的酸腐,不知该说些什么。他没有经过,真的没有。从头到尾,他都是异数,其实他也不想这样。可是,那些加在他身上的“荣耀”,是他想躲也躲不开的。他是毕业于士官学校,以他的资历,他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他没有当兵的经历,甚至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按照校规,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实习期后,才能授予少尉军衔,虽然朝廷求贤若渴,士官生在回国半年之后,大部分都能直接被授予相当于“守备”的官衔,少数优秀的,甚至能直接被授予”管带“(营长)。可他呢,没有回国,又直接上了陆军大学。他那时虽然已经成家,在那样一群算得上是经过风霜的同学中,稚嫩是显而易见的。他常想,也许他们是瞧不起自己的,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是太后钦点的人选。毕业之后回国,又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没有经过考试就被军政部直接留用,因为老太后当时还在,还特意将他招至禁宫,表彰了一顿。是啊,在日本这些年,他一直是过的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的松懈,只是因为他不想给别人一点口实。可是,在这么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里,这一点背景,就成了他无形压力。刚开始的时候,他连一点事儿都没有,老太后虽然驾崩了,可是余威尚在。后来,幸亏有段公的知遇之恩,他还不至于流落到无所事事的地步。
看着身边意气风发的三弟,他的心里一阵安慰,他的弟弟是优秀的,当年是三弟自己去投考的振武学校,在同期的几百名毕业生中,又是凭着优秀的成绩得到了留学的机会。在日本,他和三弟并不经常见面,但他知道,三弟的学业是名列前矛的。
“其实,可以让父亲出面,而且,段公对我有知遇之恩,他现在主持军政…”
“不,我要经过考试,我有信心。” 周家骅的回答充满着年轻人的锐气和意气风发,“其实,我想到陆军小学或者是北洋六镇。”
周家骥沉默了,他只能沉默,从心里,他其实明白三弟的心思,恐怕三弟对他,也毫不避讳。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陆军小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里是培训全国新军初级军官的军校,要想发动新军,广招同志,没有比陆军小学更合适的地方了。而北洋六镇,那是新军中的精英。自从小站练兵开始,近二十年,全国练成的新军不足十万,而北洋六镇,就将近九万。
“陆军小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北洋六镇,你知道,历年的士官生,他们很少接受,十年来,几乎没有士官生能在北洋六镇呆下去。对你的…,也很难有什么益处。” 周家骥希望三弟能明白他的意思,是的,北洋六镇的确是新军中的精英,是整个大清国穷全国之力,历时将近二十年才练成的。不会再有了,已经是空前绝后了。回国之后,他一直在陆军部执掌全军的财政,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单是六镇的军费,一年就要九百万两白银,而庚子之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五千万两白银。它的班底,是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武备学堂,几乎所有的高级和中级军官,都是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前后同学,那是一个结得牢牢的集团,想要在其中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一阵子,周家骥才听到弟弟的回答:“哥哥,你明白吗,接下来的几年,将是改变国家命运的关头,无论是谁,都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谈话间,他们已经走过前庭,周围的布置和缓了很多,来回走动的下人也多了起来,和前庭的严肃比起来,这里多了人气。那些下人显见得各厮其职,看见了他们,行个礼,又忙自己的去了。周家骅突然轻笑了起来,“小妹这家,管的还真是不错。看起来她以前在日本学的家政还真是有用。”
看着哥哥没有理会,他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可惜了,她都考上了大学,还是退学回国了。”
“不是小妹” 周家骥闷闷的说。
这时,一个丫鬟到了他们面前,“姑爷、三爷,大小姐让你们先去沐浴更衣,请跟我来吧。”
当他们穿上家常的纻纱裤褂,走进花厅的时候,看见两个人抬进来一个硕大的冰桶,放在房间的角落里,有丫鬟从冰桶里一样一样的拿出,每拿出一样,旁边的周家骅就欢呼一声,“奶酪,太好了,好几年没吃了。还有豌豆糕,有妙峰山的玫瑰酱吗?,啊,也冰好了。信远斋的桂花乌梅汤,还有什么,水乌他,莲子糕。我今天晚上不吃饭了,有这些就够了。”
丫鬟含着笑把一个冰碗放在周家骥旁边的桌子上,“姑爷,这莲子还不太成,但十分新鲜,您先吃着,还有您的松萝茶。”
“忍冬,去看着三爷,别让他吃多了冰食,这么大的一个人,喜欢这么些甜食,也就是淑君能这么由着他的性子。这时节,摆什么冰桶吗。”
“大小姐一大早就张罗好了,都是中午就冰上了。那桂花乌梅汤,还是二小姐去买的呢,不过大爷临时有事儿,和二小姐出去了,大爷走的时候说了,他们马上就回来,耽误不了。”那丫鬟忍冬扭头看着吃的正欢的周家骅,终于笑出声来。
周家骥也笑了,他端起茶杯,打开盖子,闻着茶香,“湘儿呢,睡了吗?”
“大小姐正在哄他们睡觉呢,说是一会儿才能过来。三爷,您仔细着吃,现在就把肚子添满了,一会的酒菜您可就吃不进去了,大小姐她们俩可是准备了一天呢。”
一个人冲进房间,夹裹着一阵凉风,吹到了每个人的脸上。一个轻快的声音响着:“我买了新摇的冰激凌,叔璋,你要不要吃?”
那一刻,在有些昏暗的视线里,仿佛照进了一丝月光。周围一片深蓝的夜色,一瞬间有了淡黄的光亮,虽然不足以照亮,却让久坐在灯光下的人眼前一亮。这是丁淑仪,大家的小妹。她站在周家骅的面前,歪着头看他,穿着一件浅黄色的西式长裙,露着一角白色的皮鞋,她是天足,当她成长的时候,已经是她的姐姐在当家了,所以她幸运的逃过了缠足。看着正在往下咽东西的周家骅,她得意的说:“怎么样,我就知道你喜欢什么,我还买了刚摇好的冰激凌,你还要不要?”
“算了吧,他要是再吃了这个,今晚上就得看医生了,小妹,你打算让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官刚一回国,就因为拉肚子而卧床不起吗?”后面跟进来的丁伯南说,“把那个送厨房吧,冰好了,明天再吃也是一样的。”
屋里所有的人看见他进门,都站了起来。青年当家,又纵横商场,使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威严。周家兄弟,甚至包括周家的父母,提起这个大舅哥来,都是十分尊敬的。当年,还是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大力鼓励直隶的士绅名流游学海外,丁伯南就是在那时留学日本,学习经济,可惜学业未成,就因父亲亡故而中途回国,接手家业。
他是一个公正的人,在他的头脑里,永远没有热血沸腾这四个字。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他永远都会用理智来对待。当年父亲去世,他在日本接到了电报,留下了执意要回国的小妹,自己中途退学。他的意见是:虽然是父亲,但也是故人了,而小妹的人生却刚刚开始,作为一个女性,能得到一个学习的机会万分不易,不要再为一个故人而放弃自己的学业。过后不久,他自己的妻子也去世了,留下幼子无人照料,还是丁淑仪自己退学回国。
坐在饭桌旁,他冷静的吩咐下人上菜。一边说着:“有些事情耽搁了,下个月各省代表又要来京请愿,京城的各界这些日子都在开会,安排诸多事情,我也是商界代表之一。”
一场遍及全国的立宪运动,在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中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那是在庚子之后,残酷的现实已经让大多数的中国人认清了这样一个现实:这个国家,这个朝廷,已经内外交困、腐朽不堪,如果再没有改变,那它离灭亡之期也不远了。连一成不变的太后老佛爷,也开始思变了,并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直、奉两省,一为京畿重地,一为龙兴之地,反映尤烈,连一些满清贵族、八旗子弟都开始联名上书,请求立宪。
1906年,朝廷终于宣布“预备仿行立宪”,各省开始陆续的成立咨议局,推动立宪。可是,在这种民潮之下,朝廷仍将准备期限定为九年。于是,各省议员开始计划请愿,要求朝廷早开国会。年初,十六省议员在上海集会,联名上书,但被朝廷驳回,第一次请愿失败。
说起这些,在座的所有人,除了刚回国的周家骅有些不明就里,其余的都沉默了,还是小妹开口,打破了沉默,“第二次,第三次,有用吗?”
“现在,最主要的是争取早开国会,缩短预备期。” 周家骥说。作为一个中下层的官吏,他知道自己的同僚,除了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支持立宪的。
“哈,有用吗?他们肯放手吗?就连那袁世凯,不也给逼得回家养病了吗。” 周家骅冷笑道。“你们就没想到还有更彻底的办法。”
“是的,是的,我看过《革命军》,还有《警世钟》,真的还有更好的办法,比如革命,叔璋,你参加革命党了,是不是?” 丁淑仪接口说道。“我还知道秋瑾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不明白,有什么可愁的,那些老古董,就应该一锤子下去,把他们都打倒了。”
听着她的话,几个人都笑了,也只有她,能用这么轻松的口吻谈这么一件沉重的事。革命,是那么简单的吗?那是要打仗、要流血的。
“小妹,你不明白,…” 周家骥说。
“我是不明白,我也知道革命没那么简单,可是,大哥、姐夫,一棵树,它的根已经烂了,再怎么浇水、施肥,它也活不了了。这个朝廷,它已经从根上烂了,你们怎么还对它抱这么大的希望呢?”
一番话,屋里的三个男人都有些震惊。对周家骅来说,眼前的小妹一改往日的印象,不是那个可爱的、有点奢侈的小姐了,她长大了,有思想了。而对于丁伯南、周家骥来说,这些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们的盲点,在心里,他们又何尝不知,那真是一个残忍的现实:皇上是一个四岁的孩子,现在太后的心思和手腕,不及老太后的十分之一。那些亲贵大臣,除了争权夺利之外,就是空前的排挤汉臣。还有什么资本,能够君主立宪。他们都是留日的,对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式的政治改革: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发展之路。那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是他们最先看到的现实。他们以万分的热情来接受、体会这种现实。虽然后来他们也知道了别的。
革命,这已经不是一个新词了,自从庚子之后,和立宪一样出现的,就是革命。可那是远在南方,在这直、奉地方,单是北洋六镇,就足够威慑了,更别说现在北洋六镇的指挥权,是在满人的手里。
“菜来了,你们都饿了吧。”淑君的话音让大家都回过神来。
聚会,终于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