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洛神 ...

  •   黄初三年[1],他在洛水边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2]。”
      那时,他脑海中徘徊不去的,是他哥哥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用那么不信任那么冰冷的目光看着自己。
      他哥哥说,朕封你为鄄城侯,你也不必在洛阳久留了,明日便去就任吧。
      说着,还挥了挥手,示意他不必再多说什么了,让他速速退下。
      他恭恭敬敬地行礼告退,转身走出大殿的时候,身后那帝王又突然说,子建。
      他顿住脚步,心跳陡然就快了,愣在那里,不知道该不该回头。他怕回过头,看到的还是那么冷漠的表情。那人薄唇之间,又会说出什么伤人的话来?
      帝王说的很慢,像是一字一句,都要下很大的决心一般。
      子建,今晚朕在宫中设宴,你……你也来吧。
      他站在殿门前,不知是该抬脚迈出这道门槛,还是该回身叩首谢恩。
      满朝文武都还看着他,他却在此时闭了闭眼,方才转过身,叩谢皇恩。
      “谢陛下,臣……不胜惶恐。”
      他觉得,这是他一路迢迢赶回洛阳,至今为止所说的最真诚的一句话。

      曹植这一生,生乎乱,长乎军,十余岁能诵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思捷而才俊,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3]。他一生写下的诗文,在那个朝代,甚至在之后的许多个朝代,也鲜有人超越。
      他曾用尽笔墨,用尽所有华美的辞藻,去写一篇后世称为“名篇”的赋。
      《感鄄赋》。
      他对那个洛水畔虚无缥缈的女人倾尽了才思,去写她的容貌,写她的仪态,不加吝啬,字字珠玑。搁笔时他甚至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写洛神宓妃,还是别的什么人。
      后来这篇赋被人偷偷抄给了他的兄长曹丕[4],这他知道。他甚至能想象兄长看到这些文字时的表情。那样孤僻多疑的一个人,定然不会在人前将这封密报拆开,也许直到入夜之后他才会在永远点着长明灯的寝宫里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御塌上阅读,然后将它投入火中烧尽。
      这样也好,曹植想。至少,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读这篇赋。
      他是了解自己这个哥哥的。能写出那么缠绵悱恻的诗句的人,在孤独的深夜里,总是有一颗格外柔软的心,只是旁人不知道罢了。
      可他是知道的。曾几何时曹丕和他一起喝酒的时候,饮得过了,就拉着他的手臂不放,说着“阿植阿植你不要走你走了我很怕”。彼时他也是烂醉如泥,兄弟俩就相互搀扶着,在许都幽长的巷子里跌跌撞撞地走,彼此说着些互相都听不清的话。
      他说,我知道你和父亲一样,都心怀大志,我只想做你的辅佐。
      他说,这天下偌大,日后你要去哪里,我都跟着你。
      他说,袁熙的那位甄夫人,她是很美,可你为什么一定要娶她?
      他说,二哥,你是不是一定要娶妻?
      那些酒后疯言,曹丕一定早就忘记了吧。曹植自己却记得清楚,或许是他纵酒太过,以至于醉到深处,心思反倒是清明的。
      后来他自称有“王佐之才[5]”,他被曹丕贬去荒凉穷困的封地就任,他于深夜里突然惊醒写下那篇《感鄄赋》,他想起离开洛阳前的那一夜曹丕在宫里设宴请他,酒酣耳热之后他们彼此却依旧清醒,曹丕用那么疏离的目光看着他,对他说,子建,你还是走吧。
      他突然觉得,兄长叫他子建,已经很多年了。

      [1]黄初三年:《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三国志•魏书》:其年(黄初二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具体是怎样的顺序我未考证。

      [2]“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出自《洛神赋》(原名《感鄄赋》)。自古对此赋有很多种理解,其中最著名的一种解释是说曹植对曹丕的夫人甄氏怀有不正当的感情,甄氏死后他写了这篇赋来哀悼她;另一种说法是此赋“寄心君王”,以美人比君王的写作手法自古有之,倒也不算是牵强附会。

      [3]“生乎乱,长乎军……篇籍不离于手”:这几句话出自不同的史料,包括《三国志》、《世说新语》等。

      [4]当时曹丕在弟弟们身边都安排了眼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报告给曹丕知道。

      [5]“王佐之才”:王佐即王的辅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