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正月十五夜的长安城,到处灯火璀璨,街头上热闹非凡,自平定“诸吕之乱”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的不易,每年这一日,便下令普天同庆。
      各家各户都在门前点起了灯,长安街上各式各样的花灯令人眼花缭乱,小贩们也在纷纷吆喝着。
      在这一派祥和、愉悦的气氛中,却见一个少年神情焦急,仿佛在四处搜寻什么,眼见着人越来越多,他都几乎被挤得转不过身。瘦小的身躯在人潮之中显得无能为力,他几乎是快要急哭了。
      街头的一角,摆着一个箭靶,做生意的小贩三钱便可以射十支箭,许多人便围了过去,兴致勃勃地想要去试试,但那箭靶离起射点太远,十分不易射中,许多人试了试都失败了。一个青年男子在边上旁观了许久,冷冷笑看着那一个个垂头丧气却又一无所获的人。这男子气宇轩昂,锦衣玉服,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贵气。
      边上的仆从见他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便轻声向他说道:“公子爷,时候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他并不理会,只是径直上前,丢了三钱在商贩的手中,接过十枝箭。
      这男子的箭法极为精准,箭箭中靶,有七枝剑还射在了红心之上,周围的人瞧着此人出手不凡,不由发出了阵阵赞叹。受了别人的吹捧,他也不由得意起来。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走了过来,说道:“这点雕虫小技,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哦?这位公子口气倒是不小。我的箭法虽不能说是百步穿杨,但至少也不至于是你口中说的雕虫小技吧。”
      那少年走上前来,也丢了三钱,顺手拿过十枝箭,便瞄准箭靶,射了出去。
      只听“嗖,嗖,嗖”几声,那少年的箭便全射到了靶上,九枝中了红心。围观的人赞叹更甚,纷纷说道:“没想到这位少年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好的箭法。”那少年射完后,却并不得意,微微撅着小嘴喃喃道:“可惜师傅不在,要不他一定能全中红心。”
      那男子也佩服道:“公子真是好本事,在下拜服。不知公子是哪里学到的这么好的箭法?”
      那少年并不理他,只是微微笑笑。
      那男子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刀,说道:“这位小兄弟,你技法高超,在下服输。这算是你赢的彩头吧。”少年接过短刀,只见刀柄上嵌着三颗夜明珠,拔出刀身,便觉一阵寒气,一定是把锋利异常的利刃。他说了多谢,便欲离去。刚才在人群中焦头烂额找着人的那个少年仆从气喘吁吁地跑到他的身边:“少爷……少爷……你到处乱走,可把我好找……”
      他拍了一下仆从的额头,笑说:“着什么急,还能丢了不成?我也玩够了,咱们回去吧。”
      那男子还想和他说什么,却见他已经拉着仆从的手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之中了。
      上元节的灯火华丽绚烂,宛如一场盛大的狂欢,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仆从见那男子还没有回去的意思,便劝道:“公子爷,这时候若再不回去,等一下家里该急坏了。”
      男子也觉不该再置气逗留,便说道:“好,那就回去。”

      长安城的御史府内灯火通明。御史大人赵绾这夜并没有心思和家人一起饮酒、赏灯,今日王臧大人过府相叙,不知不觉两人便深谈甚久。直到夜渐渐深了,王臧才起身告辞。赵绾执意相送出府,到得门前,像是怀着极大的心事似的,说道:“王大人,您路上走好。如今我们受皇上重任,虽知此事凶险异常,但也必要万死不辞。”王臧点点头,施了一礼,便告辞回府。
      赵绾正要进门,却见墙边两个人影一闪而过。他连忙走了过去,抓住其中一人的肩膀,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小子,这样大胆,御史府也敢乱闯?”
      那人不吃痛,哎哟、哎哟地叫唤了起来:“爹,是我呀,快把我放开。”
      赵绾借着灯光一瞧,竟是自己的宝贝女儿赵青璇,见她和奴婢若离打扮成两个小子模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假装生气道:“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打扮成这副模样,哪像一个大家小姐?这三更半夜的,你们两是跑到哪儿去了?”
      赵青璇小嘴一噘,拉住赵绾的胳膊撒娇道:“爹,今天是上元节,外面可热闹了啊,你又不陪我过节,我就拉着若离一起到街上去了。您不知道今天的长安城有多热闹啊,到处都是花灯,还有许多杂耍,好玩得不得了。我今天还和人比射箭来着,他射了十枝箭,七枝中了红心;我呢,九枝中了红心,不过要是少卿在,他一定是百发百中……”
      赵绾见青璇喋喋说个不休,气也早就消了,哈哈笑道:“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也都怪爹,太宠你了。还和人争强比试,真是够大胆的。我也累了,你快回房去吧。”
      青璇见父亲脸上满是倦容,便道:“爹,这一晚您都没好好休息过,我给您去捶捶背吧。”
      赵绾最是疼爱这个女儿,从小便将她当男孩子一般养,骑马、射箭,样样都让她学,她又天资聪颖,什么东西只要一上手便能做得很好。今日在人前露了一手,心里的得意更是不言而喻。赵府的书房中,青璇轻轻给父亲捶着背,好一派父慈女孝的情景。

      而在长安城的皇宫中,却又是另一番情景。
      那青年男子带着仆从来到宫门前,门早已关闭。那仆从便上前叫门,当值的士兵见是袁常侍便道:“原来是袁大人,怎么这么晚才回宫?”
      袁维安拿出天子令牌道:“这是出宫办事去了,还不赶紧开门。”
      那些兵士见了天子令牌不敢怠慢,赶忙将二人放了进来。
      袁维安跟在那人身后,沿着宫墙走了一段路,终于忍不住说道:“皇上,今日还回皇后宫中吗?”
      那人也不回头,只冷冷说道:“动不动就发脾气,朕不想见她。”
      这男子原来便是大汉朝新即位的天子,武帝,刘彻。
      袁维安知道皇上今日心情不好,就因为晚宴的时候多看了几眼献舞的舞姬,陈皇后便吃了醋,在宴席上就当场发脾气,拂袖而去,全然不顾皇上和窦太后的面子。武帝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就烦躁起来,等宴席撤了,便带着袁维安出宫散心去了。
      “那皇上可是要到未央宫?”
      武帝点了点头,这浓浓的夜色将要散去,天也渐渐要亮了。这十八岁的少年天子,缓步行走在这深深的宫墙之内,谁又知道他身上的担子,是多么沉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