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心有千千结 ...

  •   诸葛亮叹了口气,勉强收敛心神,这才又问道,“罢了。如今倒还有一事需得请教子龙。董将军即入京,不知并州何人镇守?”

      赵云还未及开口,便见荀攸正往这边赶来;他忙站起身来,待荀攸走近便忙着见礼,随后恭恭敬敬地站到一旁。诸葛亮在心底暗叹一声。赵云也许成了董卓的部属,但品性竟丝毫未变,仍是这般温良谦恭,一丝不苟。他转向荀攸问道,“看来我是在北宫耽搁了,竟劳驾先生亲自来此寻我。先生有何事?”

      荀攸施了一礼,应道,“卢令正与曹司农清查八月间的钱谷收入,并且商议几笔开支;陛下前两日说过要看度支,于是卢令欲问陛下是否现下往明光殿共议。”

      他顿了片刻,便道,“我这便随先生往明光殿,” 他又是朝赵云一笑,说,“今日得以结识子龙将军,我心甚慰。过几日我当再往北宫,一来拜见太后,二来也望能再见到子龙。关于并州我尚有些疑问,还需子龙教我。”

      他与赵云可谓久别重逢,只是方才相聚片刻却又要分开,虽处于同一座宫城中,相隔的却绝不止南北宫中之间那一段复道。他一直在琢磨赵云的归属,又思索着并州的军力,以至于听卢植和曹嵩议论收支时难免分神。好在他做了一辈子的收支账簿,便是静不下心来,处理这点政务也依然是手到擒来。也不过半个时辰,他们便拟定了年底之前的几笔赈灾免税的开支;卢植曹嵩两人甚至没察觉面前的少年天子有任何异样。

      议事完毕,诸葛亮正准备离开明光殿,却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转过身来。他笑着对曹嵩说道,“曹公,昨日朕说了,想请那位诸葛公子前来一见,可是认真的。不知曹公可否明日带他来宫中?曹公不如把令公子也一并带来;听说他也和朕差不多年龄,不由也想一见。”

      “陛下既有意,臣明日便带两小子入宫觐见,”曹嵩欣然应道。

      这一回是他主动提出约见亲人,并非从天而降的突然;他本以为自己已是做足了准备,但当诸葛瑾和曹德一同踏入云台殿中,拜倒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仍然是足足半刻钟说不出话来。

      他已经多久未曾见过兄长了?想来也有十余年了吧。他们最后一次相见是在白帝城,隔着一张矮案和案上的和约文书默然相对。其实他赶到白底城中的时候与江东的和谈已经大致结束,他也并没有什么可以再与兄长谈论;于是他们只是坐着,安静地看文书,安静地修改词句,安静地签字画押。倒不曾尴尬,只因为那时的他怒火正盛,就算面对着兄长,他也是常常不知不觉间便握住了剑柄——那把刻着“章武”字样的佩剑的剑柄!待到他的怒火终于平静下来,却已是永别;鸿雁频频也不能再见上一面。

      兄长的面容早已淡去,以至于如今跪在他面前的十六岁的少年看着竟有些面生,唯独一身朴素的水色直裾显得无比熟悉。他还记得,当初兄长从洛阳归来,便是这一身水色衣裳。当初,九岁的自己从里屋撒腿奔了出来,一头扎在兄长怀里,牢牢拽着那水色的绢衣,怎么也不肯松手。

      他怔了足足半刻钟,这才开口道,“诸葛兄,曹兄,两位快快请起。”——声音竟有些沙哑,仿佛卡在了喉咙中,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吐了出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勉力展开笑颜,又道,“两位兄长不要站在哪里;来,请这边坐。”

      诸葛亮与曹德、诸葛瑾二人闲聊了几句,便忍不住旁敲侧击开始询问曹嵩和曹操之事。曹嵩身负大司农要职,自是要拉拢的,更何况曹嵩在朝中的人脉更是不一般。而曹操,他的主公一辈子的对手,如今却是最有希望助他扭转局势的人。卢植双荀他们到底是文臣,手中无兵,而统兵的几人当中,丁原粗枝大叶,二袁色厉内荏,恐怕都不是董卓的对手;唯独曹操,却是当真有胆识有谋略的人。若是能给曹操一支军……

      只可惜套话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他的兄长是最谨慎不过的人了;就算一开始多说了几句,但很快诸葛瑾便似乎有所察觉,说的话越来越空洞,后来几乎是一直沉默。曹德见诸葛瑾如此,却也不敢多言,于是只能陪着沉默。诸葛亮正盘算着是否当送客了,却陡然被诸葛瑾腰带上挂着的玉佩吸引住了目光。那玉佩倒也罢了,再平常不过,但那系玉佩的丝绦却是不同寻常得眼熟。

      他突然觉得胸中一紧。

      “诸葛兄带的玉佩似乎有些不寻常,”诸葛亮说,“不知可否让我一观?”

      诸葛瑾愕然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莫名其妙地接下玉佩递到他手中。系玉佩的是上好的赤金丝绦,打了一个无比繁复而精美的盘结。

      “这结做得好生细致,不像是寻常人能做出来的,”他评道,“不知诸葛兄何处得来的这玉佩?”

      诸葛瑾疑惑地看着他,目光中俨然是警觉。“回陛下,玉佩是家传的,”诸葛瑾轻声答道,“这丝绦盘结,是家中小妹做的。”

      诸葛亮勉强微笑,也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将玉佩递还给诸葛瑾。他的兄长行事谨慎严密,却极少堂而皇之地欺瞒;如今既然这么做了,定是有理由的。他自是清楚兄长在说谎。他的两位姐姐如今分别十二岁和十岁,正是贪玩的年龄,也不擅针线,何时竟能做出这般精致的东西来了?二姐便是到了出嫁时都还织不出最普通的绳结。

      其实他曾经用来系玉佩的丝绦就和如今兄长腰带上挂着的一模一样。他一直以为放眼天下都不会有人会用同样的东西,只因为那是他的主公闲暇之余亲手织来送与他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心有千千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