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名士》  第3章

网友:18536016 打分:2 [2020-09-27 21:49:05]

看到钟繇的注 想说虽然有争议念“游”也有说念“遥” 我上书法课念的是遥 所以去查了一下 这是别人的考据 浪子流浪的浪-
第11楼
03-14
49
其实,在读到古人名时,如果碰到是多音字而拿不准该读何音,一个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将本人的名字字义与他的“字”字义加以对照,就会知道这个名字该读什么音了。 因为古人在起名上非常讲究,且有一定的规则。 一般起名时,会再起一个字。其特征是:名与字是有关联的。有的是意义上的联系,有的是意义上的相辅,有的是意义上的相反。例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名与字取“操守品德”义。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徳操”一句。 “操”与“徳”有着意义上的相辅。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与字皆取“明亮”义。且“明”与“亮”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周瑜,名瑜,字公瑾。名与字义都属“美玉”。因而“瑜”和“瑾”有着意义上的关联。 以上所举,说明了“名”与“字”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那么,名子为多音字又该如何判定读什么音?道理同样简单。 只须按照上面的方式,看哪个读音的字义与“字”的字义有关联,那么这个“名”就应该读作什么音。 例如:唐代书法家李泌,他的名字就是一个多音字。名泌,字长源,如果名字读作“mì”时,字义为“涓涓长流”,与字“长源”的意义正好相合,彼此存在关联。而读“bì”时,则意思为“一河名”,显然与“字”的意义不符。 因此判定读作“mì”。再如唐代诗人杜甫,他的名字同样也是一个多音字。名甫,字子美。“甫”读作“fǔ”时,其义为“对古代男子的一种美称”,再与他的字“子美”义相对照,都有“美”的意思,名与字有着关联。 而读“pǔ”时,则指“莆田或者花园”,与“字”的意思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由此判定读“fǔ”是正确的。我们再来看钟繇名的读音:钟繇,名繇,字元常。“繇”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读作“yáo(瑶)”时,意义为“花草盛貌”。 其“名”与“字”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句。取“万物繁盛循环恒久不易”之义。 河上公注曰:“芸芸者,华(花)叶盛。”于是可知,“繇”的义与“芸芸”之义相合。 可以说,他的“字”是对“名”的相辅。因而名“繇”与字“元常”有着意义上的关联。若读“yóu(游)”时,则与“字”的意义没有多大关系。据此推断,钟繇的“繇”应读作“yáo(瑶)”,不能读“yóu(游)”。 前二天翻字典,查三国时书法家钟繇的“繇”字读音,不想是多音字:一读yóu,另一个读yáo。查了很多地方,有人主张读yóu,有人则认为应读yáo。名字读音只有一个,到底哪个是,要是能知道当时的人怎么叫钟繇的就好了。 不料真给找着了,《世说新语?排调》中有一则: “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 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 ’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会是钟繇的少子,晋文帝司马昭,其父即为司马懿,古代对尊长应避讳,此处各人故意将对方父亲的名字或同音字相谑。 晋文帝用“遥遥不至”来戏钟会,很清楚表明,钟会的父亲钟繇的“繇”字与“遥”同音,所以应该读作yáo。(另根据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名大辞典》载,钟繇“繇”也记载为yao)。

65  

[1楼] 网友:8566327 [2020-11-26 16:41:46]

谢谢科普,涨姿势了!

2   [投诉]

[2楼] 网友:最匹配的永远都在 [2022-02-13 17:32:58]

谢谢,涨知识了

    [投诉]

[3楼] 网友:百晓不知寒 [2022-08-06 04:20:15] 来自湖南

!涨知识了!

    [投诉]

[4楼] 网友:慎独 [2022-09-26 09:17:32] 来自广东

对,然鹅我还是要提一下,虽然我个人也读yao,但是you也是有考据的。
钟繇其祖父皓(字季明),叔组皎,皆有洁白明亮的意思;其父迪,叔伯敷,皆有“开”之意;而古人的字多和起名相照应,钟繇及其弟皆字“常”(钟繇是元常,钟演是仲常),其弟名演,皆有恒久长远之意,因此,钟繇的繇也当有同意。当繇作yao音时,无此意;然繇作you音时,常与猷通假,作大道之意(参《诗经·小雅·巧言》:“秩秩大猷”,其意为“恒久长远的大道”),故而可与其弟演名意相同,又可与其字常互释。
而且作yao音时,作为主要论据之一的《晋世语》是一个很大的bug。其一,《晋世语》是文学作品,内多有虚构编造的故事,不当作史料考(说直白点就是,别看现在《世说新语》多高大上,其实放在当年它就是个八卦绯闻册子,真实性亟待考究辩证,甚至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完全禁不起推敲的,且刘义庆为南朝宋人,个人主观意识较重,带有一定的偏向性);其二,《晋世语》系后人所编,成书于南朝,以后世之文作去考前朝(甚至还算是前前朝)之史料,即使是读音,也不算不得第一手资料,故而不可尽信。
不过就是因为两派皆有理有据,才能算是有争议,要是尽是一家之言,又怎么能算得上是争议呢(笑)

9   [投诉]

[5楼] 网友:手可摘星辰 [2023-01-18 16:32:43] 来自天津

楼主和4楼都很有道理。补充一个可能性,古代汉语与现代差异很大,在现代方言也存在一些例子,比如有可能真实发音介于现在的yao、you之间,那样就都对了。

8   [投诉]

[6楼] 网友:木狸 [2024-02-05 22:04:42] 来自河南

感谢楼主和楼中!涨知识了!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5 21:40:29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