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穆昂问完后,三人皆讷讷不语。

      书案上的烛火不断地跳动,窗外的东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突然淅淅沥沥下起来春雨。打在刚刚抽枝发芽的柳条上,在夜间格外清晰。

      穆昂心想把他们三个打发走。如今木已成舟,东都东西二宫的布防已经完全不由大司马府控制。京都的城防中也有近一半是卫尉卿和卫尉丞在管理,穆家并不能完全掌控。换言之,想要再把皇帝当做个吉祥物一般的存在,怕是不可能了。

      除此之外,京畿中还有南北两军,驻扎和训练平时都在城外。一旦东都城内有变化,这两支军队并不能及时策应。况且北军中的一半军马被太尉带去平叛东都附近的民乱——虽说冬日已经过去,但是从关东逃难来的流民还是太多了。杨奉义传来的消息,戎狄的草场今年开春的时候闹起来瘟疫,打通了前往乐安道路的戎狄更是肆无忌惮地抢劫乐安的百姓,用以弥补他们的损失。

      而更南方,淮南之地是淮南王经略的地方暂且不论。南郡到两广之地,叛乱就是没有停过,南方诸国,只知畏威而不怀德,若是中原强大,自然每年前来朝贡,若是朝廷暗弱,就又是另外一幅嘴脸。

      况且瘴气湿热,北人难以忍受。更麻烦的是地形,多为山地丘陵,骑兵的机动性发挥不来,本地人也能利用大山里的地形,和朝廷的军队在山地中玩捉迷藏——就如同癞蛤蟆爬在脚面上,不咬人膈应人。

      飞快地想想最近的局势,穆昂又看着手中的文书,是杨奉义发来的请求朝堂下发粮种的文书。公文先是花团锦簇地说了一堆奉承话,又屎上雕花般说道虽然乐安四周沦落,大大小小的县城或者府郡均被占领,但是乐安仍然在尽力收拢流民,不忘朝廷,以待王师。最后图穷匕见,求朝廷趁着戎狄春季的草场迁徙,派人送点粮食种子和铁器过来。说他已经把从乐安到关隘的几个重要县城暂时攻打下来,运输粮食的车队只需要绕一点原路,也是能支援到乐安。

      穆昂面无表情,在公文上批了个否,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东都粮草不足,守住乐安即可,尽量收拢流民百姓,勿要节外生枝。

      批改完,突然想起眼前这三位大将还未离开,冷淡道:“尔等既然已经不算做事御前侍卫,之后就负责传达和出充车骑,和东都的寻访。不要找卫尉卿,之后我会让大司马府直接下调令,把尔等掉入城北的寻访。”

      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行礼称喏。

      待到三人刚离开,便有甲士小跑着赶来大司马的书房。进门后跪地急迫道:“将军,太尉平叛不利,从韩县已经有近五万的流民贼寇向东都而来,现在已经过了潇水,距离东都只二百里!”

      穆昂蹭地站起来:“你说什么?平叛不利!他前些时日上书说只有五千流民闹事造反?昨日已又有一支北军前去支援了,如何就平叛不利?”

      那名甲士哭诉解释道:“原本是只有五千的。太尉想要劝降这些贼寇,说会有粮食分给他们,让他们这一年活下来,等到粮食到了后,所有人都可以出城来领粮草,把县城归还给朝廷,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可是谁知道那个贼寇头领却是心怀鬼胎,那几个逆贼趁着等粮车到来的时间,连夜把附近几个县城都攻取了,收拢了附近几个县城的流民,正还在源源不断向京都赶来。”

      穆昂只是慌了一瞬,立刻冷静下来,问道:“你是太尉手下的吗?”

      “是。”

      “那太尉现在在哪,他手中算上支援的北军,近三万人马。如何就抵挡不住这些流民贼寇?我让他以剿灭为主,安抚流民只是权宜之计,为何他会想要劝降这些人?”最后几句话几乎带上了怒火。

      来禀报的甲士小声说:“太尉……太尉当时想要亲自劝降这些贼寇,为展示诚意,本就没有几名护卫。谁知道他们突然暴起,我等卒不起意……太尉也在乱军中不见了踪迹。至于太尉为何想要劝降,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事了……”

      穆昂揉了揉开始疼的脑袋,三言两语间他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太尉想要军功,想要兵不血刃地拿下这些流寇,又把眼睛张在天上,从心里看不起这些流寇,故而招降期间也是没怎么上心,这才让贼寇做大,以至于酿成今日灾祸。

      穆昂深深呼出一口气,让属官去把大司马府长史叫来,准备进宫事宜。之后对着身边的其他人逐一吩咐道:“潇水北岸的诸多县城,命令县令和县尉准备阻挡流民贼寇的进攻,阻挡不了就尽力拖延。”

      “喏。”

      穆昂又问向甲士:“三万北军在何处?还在韩县附近吗?”

      “三万北军没有军令,只好在韩县按兵不动。”

      “好,让各校尉清点人马,驻守韩县一片,防止更多流民北上汇聚。”

      “喏。”

      “命令北军整顿人马,打开武库,分发刀戈,随时待命。”

      “喏。”

      “通知卫尉令和卫尉丞,加紧看护城中的部分,郎中令手中的人马目前任他调遣。”

      “喏。”

      “更衣,我要亲自入宫拜见陛下。再从府库中选出些好礼,送给淮南王。”

      ……

      *

      这边的穆昂正准备去宫中找淮南王要人,宴会却还未结束。殿内言笑晏晏,方才自荐的文士李鸾并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只记得格外高瘦,此刻看到他被李继叫道席前叙话,君臣相和的样子,满意地捋须点头。

      “陛下如此爱惜人才,真实我大雍之福啊!”

      李鸾感叹,身边的门客狗腿纷纷附和:“的确如此,社稷之福,万民之福!”

      而且不得不说,自从大司马在殿中冷脸以待,殿中不说是觥筹交错吧,至少也是噤若寒蝉。这些高门豪族这些年被穆昂欺负打压,隔三差五就找借口冲他们要钱要粮,家族中的子弟犯了事,更是不敢如同以往一样给当地太守一笔钱了事。迁都于此,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全都是按照大司马欣赏的酷吏标准来选取,新都地区民风一肃,却是弄得原来本地的豪族苦不堪言。

      见到大司马离开,殿中被压制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一些家族打算着两边都不得罪的策略,隔岸观火。然而更多的是看出来皇帝和大司马不和,想要添一把火,尽早铲除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个小吏从大殿侧门进入,趁着没人注意悄悄走到李鸾身边附耳告知。李鸾喜不自禁,对着李继遥遥举杯,大声道:“臣为陛下贺,今日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定能早日还于旧都,光复大雍。”

      李继微笑回敬李鸾。

      刚举起杯,便听到有黄门通传:“大将军大司马请求拜见。”

      李鸾不怀好意地笑道:“大将军去而复返,怕是有要事要禀报陛下呢。”

      李继不再言语,转头对着身旁侍奉的王绍低声吩咐几句。

      王绍点头,很快就从屏风后离开。

      王甫看在眼里,若有所思,看着李继被灯火映照得格外昳丽的脸庞,也同样低声问道:“陛下,您是拿捏住大将军的什么把柄了吗?”

      李继笑着摇摇头,对着一旁的黄门说道:“宣大司马进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