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一个朋友 ...

  •   因为南回二中的离谱要求,林建明天都要重复“垂死病中惊坐起,老妈我要迟到了”的循环。

      郭凤英是数学老师,不用上早读课。南回小学的早读课时间分布是一天晨会、两天语文、两天英语。

      之前想着顺路送孩子上学,郭凤英就接了一些当天请假老师的早读代课,又能赚代课费,又能送小孩,一箭双雕。

      本来以为儿子上了初中,自己能轻松些。

      没想到南回二中的课程安排如此癫狂,以至于郭凤英要先早起送儿子上学,然后回来做饭,再和女儿一起去学校。

      郭凤英很快挺不住了。

      眼见妈妈如此疲惫,林简主动提出不用妈妈送。

      这样的话,郭凤英没有早读,可以补觉到八点半。要是没有第一节课,她能补觉到九点十分再出门。

      南回小学和南回二中相比,离林简家近了很多,这也是郭凤英敢放她一个人上学的原因。

      “所以,你妈妈要给你买自行车?”陈茵茵的运动天赋已经初见雏形,篮球在她指间和掌上来回转。

      林简点点头:“老妈还在研究是要买普通自行车还是买山地自行车,她说现在比较流行山地自行车。”

      “我觉得山地自行车没必要啦!”,陈茵茵大咧咧地席地而坐,把篮球往边上一放,“你又不是参加什么自行车比赛,山地山地,人家就是翻山越岭用的。”

      “我也这么觉得。这个星期六下午,我们要去嘉裕车行看自行车。”,林简从旁边的书包里掏出一个黑棕色的本子,上面印着“南回小学”的标记。

      这是她的随身计划本,每天睡觉前她会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对应时间和截止时间都记下来,以免因为各种突发情况把要做的事给忘了。

      陈茵茵一边拍手上的灰,一边思索:“嗯——要不你别买了?”

      “啊?”,林简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

      陈茵茵打了个响指,满脸沉浸在想象中的开心:“你想啊,我家在雅苑那边,我上学路上就会路过你家,那我带你一程不就好了!我有自行车,我的自行车有后座!”

      林简心想,你说的倒也不是不行,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是坐家里的小车上学的?而不是骑自行车。”

      “没关系,我可以骑自行车!我跟你说,你必须相信我,我骑自行车技术可好了,巴拉巴拉巴拉......”

      陈茵茵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让林简都不知道怎么打断。

      林简本来是想提醒陈茵茵,如果陈茵茵想带她,为什么要费劲吧啦地骑自行车,降低自己的出行水平?

      可是陈茵茵已经沉浸在可以带林简上学的想象中了,她的计划已经安排到要给林简带早饭了。大小姐滔滔不绝地报菜名,一三五吃什么,二四吃什么,没有留给林简一点发挥的余地。

      相信如果不是星期六日不用上学,陈茵茵会给她把星期六日也安排上。

      于是事情就演变成这样了,林简坐在大小姐的自行车后座吹风,手里提着大小姐家的早饭。

      别人的青春是坐在竹马和初恋的后座,她的青春是坐在未来国家特级运动员的后座。

      嗯,怎么不算一种别致呢?

      上学坐陈茵茵后座,放学和陈茵茵去南回公园打球。

      在林简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一次篮球邀请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本来林简爸妈以为女儿跳级会影响她的人际关系,没想到是影响了,就是这个影响不太一样,她终于有了关系足够好的朋友。

      跳级并没有打乱林简的学习计划,她仍然按照之前的规划稳步推进自己的学习进程。

      在开学一个半月后,林简啃完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倒不是这本书有多难看懂,除了她还有其他的东西要花时间学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马爱新和马爱农在这本书里的水平足够高。

      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同样都是中文译本,不同出版社不同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差距。

      林简大学时有同学大力推荐她看一本书,她就随便上网搜了开始看。两章看完,林简仍摸不着头脑:这些人在干什么啊?

      看都看不懂,林简怎么可能看得下去?

      在同学问她阅读体验的时候,林简只能委婉地表示,这不是她的菜。

      直到几年后,林简参加活动时得到的赠品也是这本书。秉承着来都来了原则,她又一次尝试看这本书。

      别说,竟然还真有点东西!林简看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两次阅读体验差距这么大,让林简都有点自我怀疑了:我的口味变化就这么大吗?

      她于是在网上再一次找到了当初看的版本,两相对比,这才找到了原因。

      一个好的译者,对于非本国语作品如同再造啊!

      HP的中英互译学习,让她书面上的英语学习进度开启了1.25倍速,中译英和英译中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后续她又借了马家姐妹的其他译本和原本,想要重复之前的学习方法。

      这二位的翻译,专业性那肯定是比林简强的。但因为是儿童文学,得兼顾趣味性,以至于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她也会在图书馆对比多个译本,挑选出让她主观感觉更好的版本来辅助学习。

      看的书多了,南回小学的图书馆在林简面前到底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比如有些她想看的书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

      于是她开发了自己的第二个“图书馆”——市旧书市场。

      旧书市场由两种经营模式构成,一种是路边铺块布就开摆的,一种是有自己的店面的。

      这里各种年份、各种类型的书都有,只是实在不好找。

      比起找书更难的,是林简没钱。

      郭凤英女士继承了华夏老母亲的优良传统,在每年大年初五就能把女儿的压岁钱忽悠到手,美其名曰保管。

      于是林简成功体验到了她八百年前是一家的前辈林海音女士的感觉。

      林简带着一本草稿纸和一只铅笔就开始打游击。

      打游击是有策略的,要先试探敌情。

      首先,不能选地摊,地摊目标太明显了。

      先选一家人多的书店,再观察里面试看的人多不多,再观察老板的摸鱼程度高不高。以上条件都满足,就可以尝试混进去看看有没有想看的书了。

      比市旧书市场更好的,是新华书店。环境优美,光照足,提供座位,免费试看,不赶人。但有一些很好的书都包装严实,没有试看本,林简只能望洋兴叹。

      工作日要上课,林简只会在星期六日去“打游击”,也当出门透透气放放松了。

      又一次“打游击”回来,林简在门外拍拍自己身上的灰尘,想着得赶紧去洗澡。

      “妹妹!”,郭凤英在擦她的电动车车座,最近林简家附近多了很多野猫,把郭凤英的车座踩出了一堆梅花印。

      郭凤英不是没事叫着玩的,她说:“有个包裹寄到学校,写的你的名,看看是什么?”

      包裹?

      林简摸不着头脑,只好先跑到客厅去看。

      “少年出版社!”

      林简赶紧拆开包裹看,里面果然是她投稿的那一期杂志的样刊!

      但她都忘记给看有没有回信了,出版社怎么知道她的地址呢?

      林简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电脑前,打开林志鹏的邮箱,她竟然真的回了!编辑表示样刊先到,稿费会通过汇款单寄达。

      高中林简那会儿都基本没杂志社会用汇款单,稿费都是通过银行转账。

      “妈!”,林简抱着杂志跑到郭凤英面前,“你看,我写的文章被杂志社刊登了!”

      林简说完就灵光一闪:“是不是你们帮我填的地址啊?”

      郭凤英笑了:“不然呢?就你这记性,等到想起来这件事,黄花菜都凉了!”

      《少年第二课堂》出手阔绰,林简这八百字竟也给了几十块。有了稿酬,她也能考虑着买一两本实在找不到的书。

      但毕竟这是一次性买卖,花完了也就没了,想要更多还是得写。

      林简并没有打算花多少精力在这上面,长久的成长比眼前的钱更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赚钱上,对于才六年级的林简来说是没必要的。

      大部分书籍具有可替代性,没有这本,还能用那本。如果实在有需求,她也会向郭凤英伸手要钱。

      林简的大学室友就是不喜欢向父母伸手要求的人,她会觉得没有自尊。林简很能理解她这种心理,但并不赞同。

      如果伸手要一次钱,能够用在对自己的未来受益无穷的事情上,倒也不必觉得有什么。

      更何况郭凤英只是没有意识到女儿需要用钱,以林简的经验,她跟郭凤英要钱,百分百能要到,只是有没有这个必要而已。

      虽说林简现在没打算花太多时间在写作上,但她仍会继续写作。

      写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完善自我的过程。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写作的过程中就逐渐明白了。有些情绪无法排解,写着写着就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出去了。

      思考是向内的过程,写作是向外的过程。双方合力,是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第一个朋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