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烟似织,月如眉 ...

  •   “席上剩的好菜很多,宵夜啊要下一碗银丝面?”张妈殷勤地问。
      这面的浇头可不少,有鳝丝、酱鸭、黑鱼片,味道带点甜,正是江南一带的口味。薛磊埋头吃着,偶尔懵懵懂懂地一抬头,看见旁边一个丫鬟捧着烟枪盘走过,辫梢上点缀着用茉莉花盘成的飞蝴蝶,衣襟上别几朵半开的白兰花。哟!他想,南方就是和北平不一样。
      江寒在旁边吃边说:“我老家在高邮,是维扬口的,比扬州还甜得很,连南京人都不一定吃得惯,因为南京淮安人开店的多。听说兴化的包子,比高邮的还甜。高邮、扬州有渡口,有码头,有烫干丝、五丁包、豆沙包、菜蒸饺、烧麦……真想去玩一玩。”
      薛磊说:“那就去呗。等回了北平,再来就难了。”
      江寒一甩大辫子,说:“打电话问问我爸爸。我爸爸说了,六朝以来的流风余韵在中国民间特别是东南民间,还多有保存。可你别忘了,学校里的抗战剧还等着咱们去排呢!”
      两个少年人吃完宵夜,还不想睡,前后脚出了厅门,看见一条很窄的小弄,两旁都是鳞次栉比的房檐,推开一扇小小的黑门,走进了一个废园。
      “薛少爷,江小姐!”张妈擎着一盏使用灯草的高脚油灯追过来,后面小莲子,就是那个辫子上戴茉莉花的,提着明角纱灯。“这里不好再走的,你们是客,老爷太太交待了,不能怠慢。”张妈满面堆笑。
      江寒笑道:“客从何处来?张妈,我们的的笃笃是这地块的人呢!”
      “不好说。你们是北平来的贵客,到前面困觉去吧。天色已晚了。”
      回到厢房,两个少年人闻见一丝甜甜的味道,他们抽着鼻子,互相看着。
      “老爷太太在抽大烟,困得晏。他们交待我安排少爷小姐先困。”于是张妈、小莲子引着路,弯弯曲曲地到客房去了。
      次日一早起来,隐约听见伙计在卸雕花排门。整个大院还静悄悄的。江寒由小莲子伺候着梳洗了,张妈赶过来,笑道:“江小姐,你和薛少爷起得都早,到底是北平读书人家的子弟。点心早备好了,馒头分三种心子:纯白莲蓉、白莲蓉里微掺橙皮屑、白莲蓉豆沙。”江寒说:“听说后面有很大的水塘?”“对咧,莲子就卖夏秋这一季。湖里的水生植物还有茭白、菱角、苇叶、芦根、白藕,也都广有收成。”薛磊这时扣着学生装最上面的扣子走过来,笑道:“这正应了《红楼梦》里香菱那段诗意盎然的描述:‘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江寒和他抢着背,二人都笑。
      小莲子在外面摆饭。江寒说:“张妈,我们想去吃街上的点心。”“作孽。外面的物事脏兮兮的好吃哇!吃坏掉了我哪能向老爷太太交待……哎,薛少爷,江小姐!”
      薛磊和江寒一溜烟跑,正是早上七点钟光景,门口聚集着许多破衣烂鞋的叫花子,在等着给布施。北门大街是一条平坦的刻满悠长岁月痕迹的石板道,赵家宅院就在北门大街上。一大片黑色接堞的屋顶,是那种有两扇黑色大铁门和高墙的高大阴森的大户人家。三级石阶和尺把高的大门口悬挂着‘赵宅’的牌匾。牌匾上有粪污狼藉的燕子窝,柱础墙壁下端都涂染着黯绿青苔。大门口是两只被磨得流光的上了年代的大石头狮子。
      两个少年人在路边摊上觅到一种早晨的特色小食梅花糕。梅花形的五瓣模子,往里面浇上发酵的面糊,填入鲜红的豆沙馅,最后上面再浇一层薄薄的面糊封顶,置于锅屉上加热,很快蒸熟,再洒上一层黑芝麻,把梅花模子一转,一扣,这样子就出来一个美丽的五瓣白糕。旁边店家卖的油墩子看上去也香喷喷的,深得少年心:在一柄猪腰状的扁平小钢勺里舀一点面糊,上面搁些萝卜丝、小虾米、香菜之类的东西,放油里一炸,勺子一个旋转之间,热乎乎的就定了型。
      平静悠闲的两人拿在手里边走边吃,这些个轻软细腻的面皮米皮喧腾,冒着热气,却又热得含蓄,好似穿城而过的秦淮河,糯软葱香。
      “薛磊,昨晚的席上有南酒,有玫瑰露,就是没有莲花白。”“你糊涂了,莲花白是咱们北平海淀的产物。夏天喝海淀莲花白、同仁堂绿茵陈两种白酒,一白一绿,杀水湿,既过酒瘾,还带疗疾。回北平后,咱们跟爸爸到成府去浮一大白。”“我倒有点想念北平九月重阳之前,无论南北案皆出售的花糕了,枣泥馅子两三层,中间夹上青梅、山楂糕、葡萄干……”
      两个吃货少年说着沿街回到赵宅。这时宅门已开,叫花子开始打莲湘,用一根长竹竿有节奏地敲击脚踝、肘部、肩部等处。
      “张妈,他们在唱什么?”薛磊掏出一把铜钱撒在地上让乞儿去拾,江寒去问追出来拉住他们直念阿弥陀佛的张妈。“这些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唱的是莲花落。”“哦,我在桥边看见一个小乞儿日出犹酣睡……”“八成是吃了昨天施舍的残酒。”“嗯,‘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薛磊喃喃着。
      走进院子,见几个丫鬟在扎灯。“张妈,这又是做什么?”“六月初四南京人说是荷花生日,做了荷花灯点着了蜡烛放在水上漂,说是给荷花做生日。你们看夜晚荷花灯一盏盏漂在水上,到那辰光就在心里许个愿,别说出来,最最灵光。”
      “走过阅览室的软木地板,
      借到一部精致的书卷,那是木刻的诗经,
      还是不可多得的蜀版。
      我拨亮樟木长案上的灯,
      绿纱窗外的新凉拂面……”
      不冷不热、宜人不过的午后,地面上空气里散发着一种滋润而又清新的气息。中午吃的是南京特色虎皮大肉面。厨房里切好的猪肉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一块肉就是3厘米的厚度。薛磊和江寒胃口都好,大肉还加鸡蛋,肉甜甜的,油炸过,是正宗的排骨五花,用的是二十多年的老卤。江寒特别能吃,一块大肉半斤重,她吃了两块,面还至少吃了二两。面条也是南方人特别喜欢的甜口面条。赵太太一个劲地夸她:”到底是我们南方小姑娘,能吃肉!其实最能吃肉的就是南方小囡!“
      张妈一手捧着她那尺来长的白银雕花水烟袋,一手捧着黄藤编成的针线筐,戴上白铜老花眼镜,坐在后门口,对着满池塘的荷花,做针线,和小莲子聊家常。薛磊、江寒坐在另一角,捧着江伯伯的诗集,一字一句地念。
      “我都想北平,想爸爸妈妈了。”江寒放下诗集,“打球、溜冰什么的。咱们带着我的弟妹去北海,去颐和园,划船、游戏、写生,可以玩上大半天。不过最重要的是排好抗战戏。”
      远处隐隐的有人划着小舟在捞湖里的水草。张妈不紧不慢地织着毛线活,大约是太太的小东西。
      “北平的红墙碧瓦、西郊的远村寺塔好像永远站在我眼前。眼下院子里该搭凉棚了呢。凉棚里挂上秋千。对了,砖墁地该洒上了水,大荷花缸里种上莲花,养上金鱼。藤萝满架,浓荫蔽地……就是日本人把热河都占了。北平真是岌岌可危!”
      “我的班主任和此地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是同流人物,终生未婚,风度高雅,气派脱俗,使我深深折服,心里暗暗拿她们当了榜样。我们新时代的女子,将来也要为抗战付出一份力量。女子受不到教育,成不了人才,参加不了国家大事,不能为国家民族出力!这公正吗?合理吗?……我们女子一定要同男子比一比,赛一赛。”江寒坚定地说。
      张妈和小莲子远远地看着这一对璧人,笑着收了针线,走回去烧夜饭了。
      薛磊悄悄看一眼江寒。引起他联想的就在于她常常表现了那么一种柔情侠骨,却常常流露了那么一种感情上有所欠缺的怅惘。

      “薛少爷,江小姐,吃夜饭了!”张妈走出来,客气地说。在归途上,两人唱起了母校中学的校歌:
      “燕双飞,画廊人静晚风微。
      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
      绿芜庭院,细雨湿苍苔。
      雕栏尘冷春如梦,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翠帏。
      栖香稳,软语呢喃话夕晖。
      差池双煎,掠水穿帘去复回。
      魂萦杨柳弱,梦逗杏花肥。天涯草色正芳菲。
      楼台静,帘幕垂,烟似织,月如眉。
      其奈流光速,莺花老,雨风催,景物全非。
      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
      六月初四那天,赵家的荷花塘放起了荷花灯。薛磊和江寒看着那一盏盏点着蜡烛的小灯,都悄悄许了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