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第 53 章 ...

  •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到,《都市快报》打算做一个特别专题报道。派出记者团队深入到全省几个出了名的贫困山区,采访一批贫困儿童,推出一项公益助学计划——幼苗计划。
      在特别专题报道中,报社将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与这些贫困儿童结对,一对一地资助他们,解决他们的求学困难问题。尽管目前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学费已经可以减免。但很多贫困儿童的家庭,依然穷得连课本费都交不起。
      樊星也是记者团队中的一员,要跟着大队人马出发深入山区。出发前一晚,她跟贺隽一起手牵手在附近公园散步时,告诉他自己这趟出差至少要去一周。
      “你一个人要乖乖的哈!我不在的时候,严禁单独私会异性,尤其是漂亮的异性。对了,英俊的同性也不可以。万一再来一个MIKE第二,我是绝对打不过男小三的。所以拜托千万不要给我制造这样的难题。”
      贺隽一本正经地问:“如果没有做到会怎么样?”
      樊星眼睛一瞪:“你是想要但求速死吗?”
      贺隽马上堆出一脸求生欲极强的神色,“当然不。好了,知道了,我会老老实实的。”
      樊星满意地嗯了一声,还试图踮起脚尖去摸他的头做嘉奖状。可是他笑嘻嘻地一闪,让她摸了一个空。
      每次都是这样,她想摸他的头,捏他的脸蛋总是很困难。他随随便便就能摸到她的头,或是用双手抬起她的脸蛋乱揉一气,她却无法轻易对他进行同样的“反击”。
      “讨厌,欺负我没你高是吧?你等着,哪天我去买双十厘米的高跟鞋回来穿,缩短一下身高差。”
      “女朋友,二十厘米内的高跟鞋你随便穿,无压力。还有,我很欢迎你穿高跟鞋,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亲亲的时候会方便很多。”
      二十厘米的身高差,导致贺隽和樊星接吻的时候总是弯腰模式。如果穿了高跟鞋,他的腰就可以不用太辛苦了!

      贺隽站的时候樊星占不到上风。不过走着走着他的鞋带散了,当他蹲下去系鞋带的时候,她趁机恶作剧骑在他的脖子上压他。
      “哈哈,这下你彻底被我压制住了吧?”
      樊星正得意洋洋着,贺隽忽然抓住她的双腿站直了身体。她还是很小的时候在父亲的脖子上骑过“大马”,没想到都长这么大后,居然又意外有了一次骑“大马”的机会。
      两个人架在一起至少有三米多高,高高在上的樊星又是紧张又是兴奋,方圆五十米内都在回荡她的声音。
      一开始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可怕!
      后来却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玩!
      骑在男朋友的肩头,被他高高扛起来在公园里漫步。樊星紧张又兴奋,先是惊叫后是欢笑。欢愉畅快的笑声,嘹亮如金小号,在公园里一阵又一阵地荡响。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樊星在报社门口和团队会合,出发前往Y省北部的贫困山区。
      他们将在山区呆上好几天,计划要和至少一位接受采访的贫困儿童同吃同住地度过两天。因为只有亲身体验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好他们的故事。
      樊星所在的三人记者组被分配到杨树乡,她第一个采访报道的对象、也是重点报道的对象,是一个叫苏苗苗的十岁女生。她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是全班第一;家里也特别穷,是全村最穷。
      樊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苏苗苗家时,看着苏家那间破旧不堪的土砖屋完全呆掉了。这绝对是她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破最简陋的屋子,没有之一,连门窗也都变了形。
      进屋一看,有限的几样家具没一样是好的。桌子椅子全部咯咯作响,而所谓的床,就是一张木板架在砌好的两排砖头上。被子床单都已经洗得褪色发白,还缀着好几块补丁。
      苏苗苗的母亲一双腿有先天性畸形,腿僵直无力,不能正常走路。父亲早年意外伤了一只眼睛,导致左眼失明。在媒人的撮合下,两个残缺的人组成了一个家庭,生下了女儿苗苗。
      因为苏母的状况没办法外出工作,所以这个家全靠苏父一个人支撑着。而失去了左眼的他,右眼视力也不太好,能干的活相当有限,生活自然变得格外艰难。
      平时,苏家每天的饭菜永远是白饭加土豆。这天为了招待城里来的女记者,苏母特意买了半斤肉,烧了一碗红烧肉焖土豆,这是至高无上的礼遇。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肉是只有过年时才会破例吃一次的食物。
      得知这碗红烧肉是苏家轻易不上桌的荤菜后,樊星感觉自己以前吃过的澳龙都没这碗肉贵重。
      樊星在苏苗苗家住了一晚,计划第二天跟她一起去上学。次日一大早小女孩就叫醒了她,那时窗外还是一片黎明前的黑暗。
      “姐姐,起来吧,我们要准备出发去上学了。”
      披星戴月地跟着苏苗苗一块出门时,樊星查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发现还不到六点钟。学校八点钟开始上学,苏苗苗六点就出发,这意味着她每天去上学路上至少要走两个小时。
      樊星问苏苗苗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小女孩回答说:“如果我一个人走的话,一个半小时也就够了。但是今天要带上你一起走,你肯定走不了那么快,所以要提前半小时出发。”
      苏苗苗是个“料事如神”的孩子,樊星果然跟不上了她的速度。因为贫困山区的学生们,上学不只是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爬很多的山。而缺乏锻炼的城市人,根本应付不了这种陡峭又崎岖的山路。
      这趟上学路,樊星爬山爬到喘不过气来。两个小时都不足以让她抵达目的地,用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后,她才累得像条狗一样瘫坐在乡办小学的校门口直喘粗气。害得苏苗苗迟了到。

      瘫坐在乡办小学门口的记者不只樊星一个,还有他们三人记者组的另一位男记者吴斌。
      这个乡办小学是附近十八个村共有的一所小学。校舍以前是一座老庙,虽然旧是旧了点,但好歹还比较结实。
      吴斌负责采访报道的一个十二岁男生张小鹏也是该校的学生,同时也是家离学校最远的一个学生,每天学校上学要走上整整三个小时的山路。如果遇上下雨天,山路泥泞变得不堪,那么走上四五个小时都是常态。
      吴斌跟着张小鹏凌晨五点不到就出了门,他同样“拖累”了这个孩子。在差不多八点半的时候,才气喘吁吁地挣扎着走到了乡办小学门口。
      那时候,樊星就瘫坐在校门口喘粗气。吴斌直接往她身边一趴,好半天除了喘气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吴哥,你看来也累得够呛,走了几个小时啊?”
      吴斌没有力气说话,直接用手比了一个四的数字,看得樊星倒抽了一口冷气:“好吧,必须承认你比我更不容易。”
      好不容易喘匀了呼吸后,吴斌才坐直身子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话:“我以后再也不抱怨上班要倒两趟地铁耗上一个钟了。跟山区孩子们的上学路一比,咱们这点困难实在是弱爆了!”
      樊星直点头:“不能更赞同了。跟他们比起来,咱们挤地铁上班那点事压根就不叫事。”
      “俞姐不用像咱们一样跟着孩子来上学,算是省了一桩苦差事。”
      俞姐是记者三人组的另一名成员,她负责采访报道的那个十岁女生已经失学了。因为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父母都要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又年事已高,她必须辍学回家照顾年迈的一双长辈和年幼的一对弟妹。

      在杨树乡采访了苏苗苗后,樊星接下来还分别去了另外两个乡进行了采访工作。
      所有被她采访的孩子们,家境都是无一例外的贫困艰难。他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但小小年纪就会干很多家务活甚至是农活。知道替父母分忧,懂事得让人无法不心疼。
      就譬如苏苗苗,因为母亲双腿残废无法行走,她基本上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每天放学后回到家,她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洗衣做饭喂鸡浇菜……穷人的孩子就是这样早当家。
      采访苏苗苗的时候,她说起自己每天超负荷的日常生活十分平静,一脸的习以为常。樊星却听得好想哭,因为实在是很心疼这么小的孩子就承担起了这么多的家庭义务。
      离开苏家前,樊星悄悄在枕头下塞了三百块钱。手机支付时代,她身上携带的现金并不多,她把几张百元大钞全部留下了。她还暗中决定要和苏苗苗结对,一对一地资助这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完成学业。
      在乡政府和吴斌会合时,樊星得知他也把身上的大额现钞都夹进了张小鹏的语文课本里。两个记者坐在一起谈论这两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时,都是同样的感慨万千。
      “看了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才能明白自己生活得有多么幸福。”
      “是啊,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看看那些贫穷的人,就能体会到幸福的意义。还真是呢!”

      山区的信号不好,手机时灵时不灵。樊星趁着在乡政府接洽的机会,借他们办公室的座机电话联系贺隽。
      在电话里对贺隽谈起自己这趟山区之行时,樊星唏嘘不已。尤其是苏苗苗,毕竟这个小女孩是她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带来的震动也就格外大。
      “小苗苗真是过得太辛苦了!相比她的生活,咱们简直就像生活在蜜罐里。”
      “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来说,这样的生活确实有些太艰辛了!你们的计划是想找到爱心人士跟孩子们结对,一对一地资助他们继续求学是吧?”
      “对,我们采访这些贫困儿童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想要帮他们找外援。新闻报道等于为他们和爱善心人士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樊星,我愿意跟这个苏苗苗结对,成为她的有力外援。”
      樊星欣喜地一笑:“你也愿意加入这个计划吗?”
      “当然,为什么不呢?我虽然没有能力像富豪那样一捐就是一座学校一栋图书馆什么的,但略尽一点绵薄之力还是不成问题。所以,这个孩子就交给我来负责吧。”
      “不行,我决定和苏苗苗结对资助她,你别跟我抢。我可以另外介绍一个贫困儿童给你资助,行吗?”
      贺隽毫不迟疑的回答:“当然行。”
      樊星再一次觉得自己这个男朋友找对了。两个人的想法很合拍,做法也都在同一频道上。
      如果换成孙浩正,他绝对不会赞成樊星去资助贫困儿童。任何跟他没关系的事,对他来说没用的人,他永远懒得费神搭理。
      你为什么要去管别人的闲事呢?他还会这样振振有辞地质问她。但是她的工作是记者——铁肩担道义的记者。而“管闲事”,恰恰就是一个记者社会责任感的最佳体现。
      这趟山区之行结束时,记者团队的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每位记者都为自己选择了一名结对资助的贫困儿童。不管是年轻未婚的记者,还是年长已为人父母的记者。
      樊星不光自己和苏苗苗结了对,还为男朋友也“认领”了一个孩子。初步计划资助他们到高中毕业为止,因为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当然如果还有其他困难,也可以考虑继续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3章 第 53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