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到了正式动身的时候,已经亥时过半。几个小家伙都迷迷瞪瞪,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只有赞元坐在稻草上,沈瑜的手一碰他肩膀他就刷一下睁开眼,双眼清明,丝毫不似熟睡中。

      “走啦。”沈瑜小声说。“要避开士卒。”

      赞元若有所思,默默站起身,因为腿麻踉跄了一下。沈瑜刚准备出手搀扶,他就已经自己站稳了,仿佛什么都没看见一样问:“往哪儿走?”

      “去南边。”

      乌云浓厚,月色全无,大地被一片漆黑笼罩。这正是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机会。漆黑一片,城楼上值守的士卒难以注意到他们,射出的箭也没有准头。然而他们同样看不清。地上泥泞不堪,也不知有多少秽物,百十人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往前走,眼睛适应了黑暗,才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人形轮廓。

      只有沈穆手里还有一根拐杖和一个小灯笼。烛火容易暴露位置,又费灯油,难民都不敢用。唯独沈穆曾是个举子,又做了多年教书先生,在村中地位超然,才有了这巴掌大的小灯笼。

      按照习惯,青壮在前头探路,然后是老人,妇孺走在最后。沈穆走在中间靠前的位置,他牵挂着最疼爱的孙儿,便要沈瑜时刻走在身边。沈瑜踩着祖父手下那黯淡的光圈,不声不响,把赞元也拉到身侧。

      原本跟着沈穆的沈泰,铁青着脸越过沈穆,走向他的大哥二哥,在模模糊糊的光影下,那绷紧的脸如泥塑的罗汉一般可怖。

      赞元敏感地一抬头,手一扯沈瑜的袖子,“我走后面。”

      “走后面?你不认路,走丢了怎么办?”沈瑜说这话时仍是一脸认真关切,没有丝毫责怪,仿佛是在认认真真做假设。

      赞元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却也不好与他争辩。他年纪虽小,却已经知事,这么一群人夹杂着往南走,恐怕谁也说不出认路两个字。

      沈瑜脑中突然灵光乍现,明白了赞元举动的含义。“三叔他平日不是这样的,他并非对你有意见。”

      非议长辈是不对的,沈瑜紧张地压低了声音,却饱含歉意。“婶娘上月病逝,三叔一直郁郁寡欢……”

      话说到这儿也就够了,赞元心思敏感,猜到这群人对自己的到来并不欢迎,所以只是垂下头胡乱点了点,叫沈瑜先闭嘴。

      沈瑜的话却还没说完,“……二弟也不在了。”

      他的音调陡然降了下来,变成了喃喃自语,赞元不知道该如何回忆,这句话就孤独地摔在宁静的夜里。

      其实并不宁静,遥远的火焰燃烧的声音,鸟兽鸣叫的,还有近处人们走动的声音。但是赞元的心里一下子空了。

      两小儿咬耳朵的声音细碎,沈穆并未留意,只是依着习惯考校近在咫尺的长孙:“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沈瑜却从容地接上了:“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赞元眼里闪过惊异之色,这两句是出自《尚书·商书》,沈瑜随口就能接上,显然是背熟了的。

      他只当是个农户之子,没想到却是个读书人。

      沈穆又考校了几句,皆出自《尚书》,沈瑜对答如流,他才面露满意,仅是微微颔首,看着前方忽然道:“累了么?走过这一段,再过一阵子,天亮了,就该休息了。”

      沈瑜突然握住沈穆的胳膊,垫脚张望了一下。“祖父,叫他们绕道吧,这边我来过,前面扎了篱笆的,再走,就踩到农家田地了。”

      赞元再度面露讶异,原来沈瑜当真认得路。

      沈穆却板着脸摇摇头,“今日我与赵翁已经议过,绕路就要走远许多,若是真是庄稼地也就罢了。这田里没有种作物,如何不能走?”

      “虽没有作物,却有不少菜苗,也是主家留着活命的。若是踩过去,主家人也没法吃了。”沈瑜一板一眼回答。

      赵翁听到耳中,也附和道:“小郎君言之有理,这土地爷要敬重,的确不能随意踩踏。”他冲沈瑜拱拱手,十分尊重,不像是对待一个十岁的孩子。

      沈穆喉咙呼哧呼哧喘着气,终究是摆手叫线头的年青人绕路了,只是冲着沈瑜说出的话也是硬邦邦的:“去照看你弟妹,别在这儿顶嘴了!”

      “孙儿知错。”沈瑜道了歉,就欢欢喜喜地拉着赞元往后走。拉得紧紧的,赞元甩都甩不开。

      赞元的眉毛皱成了一团,小胖脸气鼓鼓的,却还是没丢开。

      沈家的妇孺也在后面,见到沈瑜过来,最小的那个先扑到他怀里撒娇,“大哥,我累,走不动了。”

      旁边一个稚嫩却一本正经的女声响起:“三弟,你也好意思,一路都是娘和婶娘轮番抱着你,你倒是先喊累。”

      “玥娘,少说两句。”妇人数落她,却没什么责备的意思。“大郎见笑了。”沈玥被母亲念叨,不能再说话,却冲着弟弟挤眉弄眼,搔了搔脸。

      “婶娘,母亲。”沈瑜冲两位女性长辈点头行礼,抱着怀里那只缠在他身上的猴儿,揉了揉小光头,好脾气地说:“我抱你一会,等下就到了。”

      “三郎,不准闹大郎。过来让婶娘抱。”刚才说话的妇人又板起了脸,沈琦被二婶吓住,乖乖滑了下来,被她一把抱起来。

      “弟妹也忒小心,大郎抱抱弟弟,不是应该的么。”沈瑜的母亲宋氏在一旁一直沉默,听到这儿才轻声细语地开口。两位妇人站在一起,对比鲜明:一个干脆利落,一个温婉柔和。二夫人陆氏先看到沉默不语的赞元,停下数落自己的儿女,问道:“你是大郎带回的?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什么时候生人?”

      一串问题噼里啪啦甩了出来。沈瑜担心赞元心中地处,轻轻捏捏他的手,代为回答道:“他叫赞元,如今……”他还真不知赞元多大。

      “九岁了。”赞元轻轻回答。

      陆氏啧啧夸了几句,也没多说什么,队伍就又安静下来,沉默向前。她们身后还有无数黄瘦的女人,干枯的身体裹在颜色褪尽的衣服里,有的衣服破旧不堪,伶仃一个瘪平的乳//房挂在外面,用仅有的单薄身体遮蔽着瑟缩的儿女们,蜡黄的脸和呆滞的神清显示着她们的生命也已经褪色。

      赞元看得胸闷恶心,脚下也踉跄一下。

      “累了?”沈瑜伸手要扶他,赞元一把推开了,“不累。我不是你弟弟。”

      他的拒绝非常强硬,沈瑜也没说什么,把手收回去,接着走,他步子稍微放快一些,越过了妇孺。“你先跟着我们,等出了河南道,叛军追不上,也没有鲜卑人没有交战了,我就请祖父叫人帮忙找你的父母。”

      提起亲人,赞元眼中的神情也有了几分神采。然而他没有道谢,而是突兀地问道:“你二弟怎么没的?”

      像是没预料到他会这么问,沈瑜停了一会才回答:“饿死的。四郎也是,刚出生不久,二婶子没吃的,断奶了。”

      他回答时,声音难以克制地流露出了悲痛与疲惫,脸色也沉重了许多。

      赞元看在眼里,心里一阵说不上来的不痛快。他咬咬牙,像是怕自己反悔一样飞快地说:“算了,告诉你,我们就扯平了,我兄长也死了。”说完,他就抿紧了嘴,不满地看着沈瑜。

      赞元头发上系的白头绳有了交代。沈瑜沉重的悲伤也被他这不着调的一番话搅得变了味道,哭笑不得。“那请节哀。”

      这句话被他说得轻飘飘的。事实上,在他俩孩子气的对话中,生与死,不堪回首的过去,都变得轻飘飘的了。

      赞元的腿肚子酸疼,背上也火辣辣的。但他不想叫屈,不想被沈瑜看轻。他也不想去想故去的兄长,便努力找话题转移注意力:“那个赵翁为何能听你的话?”

      “我帮他们改进了犁铧。”沈瑜终于笑起来,那是个带点得意和炫耀的笑,虽然转瞬即逝,但终于露出了与年龄相符的一面。

      赞元听着这话,一个字都没说,沈瑜就像听到他内心一样加以解释:“犁铧,是一种耕地的用具,可以在土地上豁出一条条沟,把土挤到两边去。每年春日播种之前,都要先松土。”

      赞元终于忍不住问:“那你做了什么?”

      “我把犁辕缩短、弯曲,怎么说呢,就是缩短柄,这样可以省力,还有一些没必要的部件也都去掉,这样犁铧就变得轻巧许多,用起来更轻松。”

      他尽可能说得通俗易懂,赞元却听得似懂非懂。赞元越听,心里越迷糊,在他看来,这家人虽然与邻人混居一处,却是不同的。沈穆是举人,可免丁役。赞元虽不知这么清楚,却明白,他们是读书的。读书人哪有做农具的呢?他见过的文人,各个都写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诗,手也是白嫩的,软和的,不像沈瑜的手,指腹都有薄茧。

      “到了。”未及发问,沈瑜终于说出了赞元梦寐以求的两个字,赞元把什么都抛到脑后,猛然一松气,腿一软,险些直接跪下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