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修文】 ...

  •   晋国皇族李氏的发家史,可以算得上精彩,从爷爷起兵到父亲称帝,如今的昭文皇帝,换了三代人才能安安稳稳的当皇帝。

      二十多年前,在关中当家做主的还是胡人,前朝天子年幼、后宫乱政,大臣挟天子令诸侯,国家民不聊生,被西北入关的胡人铁骑踏平,丢了社稷,关中也就成了胡人天下。

      昭文帝的祖父李智放,最初离开世居之地,只是因为一时气愤,打死了个胡人官员,发家史称得上一部血泪史,穷的叮当响却要领兵打仗,好在凭着拉入伙先生顾本秦的三寸不烂之舌,从本家陇西李氏哪儿得了一点儿支援,日子好过不少。

      后来地盘变大了,腰杆子挺起来了,李智放自封威武王,所过之处无不称颂,不过好景不长,李智放没等队伍壮大,就因为发妻陈氏离世,而英年早逝。

      威武王老家在陇西,是陇西李偏支分支,早几百年就不能算是世家的人,勉强能在一村儿过得比较滋润,陈氏给李智放生有四儿一女,长子次子被威武王接去干革命起义,三子四子和幺女都留在老家。

      起义这事儿,放威武王这儿,是起义;搁胡人朝廷跟前儿就是造反。

      胡人朝廷不知道从哪儿得了线报,知道威武王的家眷被藏在陇西,陈氏连同三子、四子都被抓,最后屈辱而死,李智放鞭长莫及,得到消息已经是一年多以后了,没过几年,李智放也就病逝。

      走了大运逃过胡人抓捕的幺女,小名唤作阿循,意字辈,五六岁的年纪遭逢大劫,但还记得母亲离开前,叮嘱说过爹爹在南边,叫做李智放,一路往南,恍惚到了一座山前。

      小小年纪,凭着毅力走了七八天,到了一座山前,饥饿和恐惧之下,昏倒了。

      能醒过来的李意循自然是有人救了下来,来人自称是清明山上的道人,直说与李意循有缘,就收了李意循为徒,走投无路的李意循感动之下也就拜了师。

      五六岁的小孩儿乍一看外表还不怎么能分辨性别,李意循一直觉得自己师傅是个江湖骗子的原因,就是和师傅在一起好些年都把自己当成了小男孩儿。
      但是李意循也没有什么能力再往南走,去找自己不知道在哪儿、见都没见过的父亲和没什么印象的两个哥哥,也就留了下来,在山上和师傅学‘道’。

      清明山的日子过得清苦,师傅是个骗子,却没什么本事,清明山地方又偏僻,长年累月没有人经过,师徒二人的日子,靠着山上的一两亩地,只能勉强度日。
      李意循虽然道家法术什么的没学到,但是会种地,学了写字,也会了几下拳脚功夫,加上李意循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大的力气,怕是几个大男人都打不过这个小姑娘了。

      李意循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师傅说小姑娘家的和师傅,孤男寡女的不方便,就把李意循赶下山了。
      下山的李意循一片茫然。
      一身道袍的李意循,学着师傅挽了个发髻在头顶,看上去就和一个年轻的小道士没区别,除了道袍特别的旧。

      没地方可去的李意循想起了自己的爹,一个月之后,几乎是一路行乞,本来只是破旧的道袍已经看不出是一件道袍了,李意循终于到了陇南的武都,据说是她爹的地盘。
      还打算继续找人的李意循,一打听威武王,就被人指路指去了一个兵营门口,看见有人在排队,因为一路行乞,知道有人排队的地方,怕是有人发吃的,李意循就想着先排队拿了吃的再去找爹,谁知道自己爹能不能找到,先填了肚子再说。

      终于排到了,李意循没看见发吃的,却看见一个少年,笑嘻嘻的问“小乞丐也来啊,这么小,有什么本事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修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